趙溪 楊子勛
摘 要:文人畫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重要風格流派,是指中國美術史上由文人士大夫所創(chuàng)作,用以抒情寄興、托物言志的繪畫形式。與院體畫家們不同,文人畫家都有精深的文化修養(yǎng)和書法造詣,繪畫多為寄興抒情之作,作畫的目的在于“聊以自娛”,藝術功能上標榜“寫胸中逸氣”“自娛”,不趨附社會審美愛好,強調(diào)表達作者的主觀情感。
關鍵詞:文人畫;繪畫
1 文人畫綜述
在創(chuàng)作上不為他人所役,不肯供笑獻勤。就繪畫特征和風格而言,文人畫題材偏重墨竹、山水樹石及花卉,以梅蘭竹菊自喻,他們眼中的梅、蘭、竹、菊、高山、漁隱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文人借此抒發(fā)他們內(nèi)心或豪邁或抑郁的情緒,表達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國因家。元代文人畫家王冕善畫墨梅,即取“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在形象塑造上,反對過分拘泥于形似的描寫。元代倪瓚提出其繪畫“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用筆草草不經(jīng)意,但形態(tài)生動,認為“運墨而五色具”,力倡天真清新的風格;強調(diào)詩書畫三位一體,主張繪畫要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追求畫面中的詩意表達;作畫以書法用筆,在畫面題詩以表達心志。這一點在“元四家”的作品中有明確體現(xiàn)。
2 倪瓚的代表作品及分析
倪瓚的傳世作品有《漁莊秋霽圖》《虞山林壑圖》《六君子圖》《幽澗寒松圖》《容膝齋圖》等。
《漁莊秋霽圖》這一幅圖所描繪的是太湖一角的山光水色?!稘O莊秋霽圖》是最能代表倪瓚簡潔、空靈的山水風格的一件作品,是倪瓚50歲時寄居在朋友王云浦的漁莊上所畫的,展現(xiàn)了他成熟時期的典型畫風。所畫山水主要表現(xiàn)太湖一帶的風光,以其獨特的構圖顯露個人特色,即所謂的“三段式”。這件作品的構圖簡括至極,全畫只分近、中、遠三景。近處陂陀樹木,遠山伏臥,中間大片江洋湖水,看似簡淡而意境清幽深遠,荒寒蕭索,景中多不畫人,整幅畫帶有孤獨寂寞的感情色彩。畫中的景物不分遠近一律用干筆淡墨輕輕松松地畫出,形成了一種明凈、疏朗的畫面效果。倪瓚稱得上是一位經(jīng)營畫面空間的天才,他善于以虛空暗示無限的現(xiàn)實。
在《漁莊秋霽圖》中,倪瓚將簡筆淡墨運用得出神入化,他創(chuàng)造出的空寂、荒寒的境界在畫史上再無來者。倪瓚筆下的樹木往往并非佳木,石也非奇石,遠處的山坡更是平淡無奇,然而在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之中竟有幾分縹緲的仙氣。
中國畫非常講究筆法。倪瓚用“折帶皴”,以此來表現(xiàn)太湖一帶的山石,如畫遠山坡石,便用硬毫側(cè)筆橫擦,濃淡相錯,頗有韻味。其畫中之樹也用枯筆,結實有力,樹頭枝丫用雀爪之筆形點劃,帶有書法意味。畫的中右方以小楷長題連接上下景物,使全圖渾然一體,達到詩、書、畫三者的完美結合。
倪瓚筆下的山野雜樹雖看似簡淡,但靜靜彌漫出的高貴脫俗之氣后人無法啟及,這里面承載了太多學養(yǎng)、悟性、才情以及卓爾不群的高貴。倪瓚平實簡約的構圖、剔透松靈的筆墨、幽淡荒寒的意境對明以后的文人畫家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3 倪瓚與弘仁的繪畫比較
弘仁與倪瓚的山水畫在意境追求上有相似之處,畫面純凈、簡淡、蕭疏、雅逸,具有冷逸之道。其繪畫風格可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簡約的圖式;二是意象的空間;三是枯淡的筆墨。他們的繪畫來源于生活,強調(diào)主觀體驗和情感表述,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勇于創(chuàng)新。畫畫中所體現(xiàn)的山水精神,及其在澄澈的心靈境界中所表達的超凡脫俗的審美品格,在今天仍然具有研究和借鑒的意義。
倪瓚用墨可謂惜墨如金,甚少用濃墨,西面中多以勾染和效染為主,極少有大面積的墨染?!读訄D》是倪瓚早期的代表作品,畫中石坡多用披麻皴,畫法能看出類似大癡的墨法,勾勒之余以淡墨渲染,苔點用以濃墨。近景中的六棵樹濃淡相宜,枝葉以淡墨鉤點,濃墨醒之,整幅墨色簡單淡雅。正是倪瓚如此的用墨風格,使畫面產(chǎn)生的空靈之氣廣受贊譽,石濤曾提到“一段空靈清潤之氣”,即有一種生命感,并非全然“枯索寒儉”寂然無生氣。在著色方面,倪瓚的山水畫中僅有《水竹居圖》和《雨后空林圖》?!端窬訄D》整幅作品西面風格嚴謹,倪瓚用慣用的披麻處,精妙的用筆,加以略微的墨染,使整幅作品滲透出暈染氣息,再加以淺絳,準確地傳達了水竹的清潤特點,寫意性的語言通過筆墨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出作者對生活的細心體會和藝術上的概括提煉。
對待畫面用筆用墨,弘仁深受倪瓚的影響,以水墨為主,鮮見設色。以弘仁較為早期的《竹岸蘆浦圖》為例,這是其風格與倪瓚的相同之處。倪瓚對弘仁筆墨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弘仁的設色也多為淺降,不同的是,弘仁設色多為勾勒山石,以染代皴,以表現(xiàn)山石的硬朗感覺,從而達到畫面黑白強烈,開合有致。弘仁的設色染法使畫面氣息清新,大膽創(chuàng)新,這也是弘仁不同于倪瓚風格的特點。倪瓚的繪畫雖然氣息簡潔舒朗,但其用墨嚴密而講究,每一筆墨色皆是細心描繪。造型上也表現(xiàn)出嚴謹?shù)膶ξ飳懻?,弘仁繪畫受到明董其昌和吳門畫派的影響,雖然畫面與倪瓚一樣用墨也是略施點染,但其用墨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個性處理。相比倪瓚的松柔筆墨,弘仁的用墨與造型在虛實中更有堅實的一面。
文人畫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去除糟粕,取其精華,最終得到了完善。它以文化修養(yǎng)較高的文人為創(chuàng)作主體,以詩、書、畫、印相融合的方式呈現(xiàn),畫面不求形似,只求神韻,含有極強的象征意義,是文人借以抒情、言志的重要手段。研究文人畫的發(fā)展狀況,能夠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文人畫的發(fā)展模式和文人畫的品格、主張、旨趣,對于傳承及創(chuàng)新中國畫藝術具有深刻的意義。同時,文人畫在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作的主體始終是文人,創(chuàng)作的思想源泉是傳統(tǒng)文化的儒、道、禪的觀念,它注重人格修養(yǎng),也重視真我的體現(xiàn),以表現(xiàn)出真誠、真實的自我,其審美品格必然反映創(chuàng)作主體的心智、性情、修養(yǎng)乃至技術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其品格以清的風格為主要體現(xiàn),以意象孤潔靜謐、情思高拔幽遠、意境空明靈動傳達出脫離塵世、疏遠人間的感情,以書卷氣與藝術的融合追求一種平淡溫潤的境界,但在當今社會中有許多方面的影響沖突,文人畫也必須在表現(xiàn)形式上不斷吸收其中的因素,在復古與創(chuàng)新中交織演進,進一步發(fā)展文人畫的獨特審美品格。
通訊作者:楊子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