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今,各大高校都積極組建管樂團,使其更好地促進高校藝術教育發(fā)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校園生活。本文就管樂團排練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簡要分析,以此提升管樂團訓練質量和演奏水平。
關鍵詞:管樂團;問題;訓練;對策
為大力響應發(fā)展素質教育的號召,民辦高校在穩(wěn)抓教學的同時也積極發(fā)展藝術素質教育。管樂團作為高校藝術傳播的載體和紐帶,不斷促進各高校之間友好往來,對各院校間的連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管樂團排練存在問題進行簡單分析,以期促進其更好地發(fā)展。
1 管樂團訓練存在問題
1.1 樂器種類不全,聲部分配不均
由于管樂器種類繁多,學生在選學時會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去選擇,初次選擇時學生更多的只是關注樂器外表好不好看,吹出來的聲音好不好聽,卻很少關注自己是否適合學這類樂器。因此,很多學生在管樂學習時也是三分鐘的熱度,沒學多久就半途而廢。這樣就造成好看的,被大眾熟知的樂器成為“搶手貨”,如木管類樂器單簧管、長笛、薩克斯;不被熟知的一些大件木管、銅管類樂器則成為“冷門貨”,如巴松、大號、長號、圓號、上低音等。由于“搶手”樂器和“冷門”樂器在選擇上的人數不均,出現了高音木管類樂器選擇人數多于低音銅管類樂器,從而在聲部分配上就出現了“高重低輕”的現象。此類問題出現導致音響聽覺效果不佳,低音太輕、高音太重聽起來很不舒服。作為指導老師應及時引導學生理性選擇,以聲部平衡為前提,避免盲目選擇。
1.2 團員選拔標準不一,水平參差不齊
管樂團選拔成員時一般會有三類學生進行參團考核:第一類,有基礎能準確地進行演奏(較少)。第二類,初學一兩年掌握一定演奏方法,但演奏狀態(tài)不是很穩(wěn)定(占較多)。第三類,會吹,至于演奏方法準不準確自己都不太清楚(占少數)。通過以上三類參團學生可看出管樂團整體演奏水平是不均衡的,各聲部優(yōu)秀團員相對較少,不能良好的起到聲部帶頭作用。因此,在成員選擇時應該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挑選。例如,了解簡單樂理知識,有一定的視唱練耳基礎,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等。衡量管樂團整體水平不是一兩個學生能力強就好而是整個團隊的實力強才是真的強。團隊能力強,整體進步的速度就快,團隊成員能力欠佳,浪費在改正問題上的時間就多,整體進步就慢。因此,合理選擇成員對管樂團的發(fā)展起到關鍵作用。
1.3 重技不重藝,對管樂課重視程度不夠
管樂團排練課一般1周安排2節(jié),每次45分鐘,通常第一節(jié)課以簡單的節(jié)奏、和聲熱身訓練為主,第二節(jié)課為作品排練課。很多學生由于不是管樂主修,對樂團布置練習任務不夠重視,課余時間幾乎不練,上課臨時抱佛腳隨便練練,根本毫無效果可言。排練老師課上很認真地在講解排練細則、要求,學生有興趣時認真練練頓時會感覺有很大進步,興趣散去后又不練了,給人感覺一下好像又回到了原點。長此以往,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學生也只能掌握一點皮毛,想要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及完美的聲部配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組建高水平的管樂團更是天方夜譚。
2 管樂團存在問題解決方案及對策
2.1 強化師資,建立課后練習責任制
為了使管樂團積極快速地茁壯成長,提高教學排練質量,學校要給予一定的支持與肯定,加大師資的引進力度,尤其是一些“冷門”樂器專業(yè)教師。例如,圓號、長號、雙簧管、巴松等。只有樂團聲部齊全,才能奏出悅耳的樂音,否則永遠都是“頭重腳輕”,曲不成章。管樂團的發(fā)展不是指揮一個人的事,所有管樂教師都有義務指導自己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參加管樂團的訓練,更好地輔助樂團指揮老師,保證樂曲演奏質量,確保管樂團排練順利進行。這樣不僅節(jié)省了排練時間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課后練習責任制一學期考核一次,管樂團指導教師根據相關聲部學生上課及排練演出實際效果,每學期期末進行考核,考核優(yōu)秀的專業(yè)聲部,管樂團組織獎勵,并且對相關學生的指導教師予以獎勵,共同努力將管樂團快速發(fā)展作為己任。相信若長期堅持,管樂團課程一定會在高校發(fā)展得更快、更好。
2.2 提升個人業(yè)務能力,優(yōu)化整體聲部
管樂團是集體藝術的綜合展現,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的演奏質量直接影響到樂團整體的演奏水平。因此,想要提升管樂團演奏水平就必須提高各聲部演奏人員的獨立演奏能力,這樣才更有助于快速提升管樂團整體演奏水平。個人業(yè)務能力的快速提升要從基本訓練入手,長音、調式音階、手指靈敏度、復雜節(jié)奏型訓練都是每天必練的內容。長音訓練在加強肺活量的同時能增強嘴部肌肉的控制力。調式音階訓練讓學生熟悉樂曲調性的同時掌握相應調式指法的位置,提升其快速轉換指法的反應力,更好地適應樂曲的變換。手指靈敏度及復雜節(jié)奏型訓練是提升學生演奏的綜合能力,為視奏、高難度樂隊片段訓練打好基礎。管樂團是合作多聲藝術,個人聲部演奏無誤時,一定要意識到聲部配合。在合奏前,單聲部演奏一定要統(tǒng)一音準、音強力度、音響協(xié)和度,這樣才能與整體更好地融合,奏出和諧樂音。
2.3 完善管理考核制度,提高學生課程重視度
為了使管樂團更有凝聚力,提升管樂團排練質量,需要構建完善的管樂團管理制度,更好地促進樂團良性發(fā)展。具體要制定明確的樂團管理條例,從出勤狀況、訓練計劃安排、排練課室管理、樂譜整理、參團及退團要求、樂團紀律等方面進行詳細規(guī)定,以此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行為,促進學生積極學習。樂團負責老師在學生參團時要明確告知學生,管樂團培養(yǎng)目標以及相應的活動安排。實施嚴進嚴退制度,加強“隨時考”制度的落實,增加課堂考核次數,改變以往期末考試一次決定成敗的考試模式,讓學生在平日的學習中就要養(yǎng)成重視課堂、熱愛課堂的習慣,保持積極的學習動力和飽滿的學習熱情,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演奏能力。
2.4 加強師生合作,提高學生積極參與度
在管樂團的排演過程中,專業(yè)老師的介入對整個樂團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由于學生數量較多,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弱,個別聲部還需要老師的參與配合。老師與學生一同參加排練不僅能在第一時間發(fā)現學生在排練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還可起到引領作用,老師在排練中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啟發(fā)著學生,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讓其更加直觀地看到正確的演奏是如何的,更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演奏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改正。師生合作不僅優(yōu)化提高了演奏質量,也增進了師生感情。因此,管樂團學習中應加強師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高質量演奏做好保障。
2.5 交流互進,合作共贏
管樂團作為專業(yè)實踐課程,要定期舉辦演出交流活動。學生通過演出不僅提升了演奏業(yè)務能力,還獲得了更多的舞臺實踐經驗和成就感,增強了學習自信心,為管樂團快速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除此之外,學校之間也可舉辦校際管樂團音樂會,為學生提供更寬闊的實踐平臺,各校學生共同演出、互相交流、相互學習,實現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 結語
管樂團課程不僅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校園活力的積極展現。學校應大力支持藝術教育的發(fā)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管樂團學習、演出。在提升學生專業(yè)能力的同時促進了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形成,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寬學生的眼界,豐富校園藝術活動,為21世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黃聲巍.高職院校業(yè)余管樂團的組織管理與訓練[J].張家口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26(01):25-27.
[2] 宋克歆,李珊珊.高校音樂教育中管樂團的組建與教學改革——以欽州學院管樂團為例[J].音樂時空,2016(10):98-99.
作者簡介:陜海峰(1990—),男,甘肅蘭州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就職于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音樂舞蹈系,研究方向:單簧管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