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波
(浙江省余姚市陸埠鎮(zhèn)中心小學,浙江 余姚 315420)
田徑是人類社會一項非常傳統(tǒng)的基礎性體育運動項目,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也是對體育運動和學科的科學性總結。長期以來,田徑運動是人們非常喜愛的體育項目,也是我國學校體育的基礎教學項目,隨著田徑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世界范圍內(nèi)掀起了一股優(yōu)化其訓練理論和方法的熱潮,只有站立在時代潮頭,勇于接受和探索新的訓練理論和方法,才能進一步推進田徑體能訓練的科學化發(fā)展,鞏固田徑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基礎性地位。
所謂體能,就是人的身體所具備的基本運動能力,具體包括身體素質、機能和形態(tài)3部分。對小學生而言,體育教學的本質目的是通過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達到提高學生身體機能、優(yōu)化身體形態(tài)的目的。因此,體能訓練實際上就是對身體素質展開的訓練 。田徑是小學體育的基礎教學項目,從小學生入學第一天開始,田徑項目就成為他們參與的主要體育項目,也是體能訓練的良好載體。隨著小學生營養(yǎng)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各種新型娛樂項目的不斷涌現(xiàn),很多學生沉迷于游戲世界,越來越少地參與體育運動;低營養(yǎng)、高熱量食品的泛濫,進一步弱化了小學生的體質,對小學生健康構成嚴重的潛在威脅。而小學生性格活潑,自制力差,再加上家長關心學生文化成績遠甚于體育成績,體育教師科學化教學訓練方法的缺失,使得大部分小學生都存在著嚴重的“重文輕體”現(xiàn)象,使體能訓練成為小學生健康成長最為缺失的一環(huán) ?;诖?,正視小學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認清小學生體能面臨的種種不利因素,是社會和體育教育界都需要重點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不斷學習和內(nèi)化科學的體能訓練理念,發(fā)展科學的體能訓練方法,使小學生喜歡上走、跑、投、跳等這些平時棄之如敝屣的項目,跑出精彩,鍛煉體魄,是未來小學田徑項目教學應做好的基本功。
本研究以當前小學田徑體能科學化教學訓練為研究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有關田徑體能訓練的相關文獻,并在各主流學術和門戶網(wǎng)站上搜索了相關主題的新聞報道和社論評述,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2.2 問卷調查法 在筆者所在城市遴選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小學校,以教師作為主要問卷調查對象。通過隨機抽樣抽取200名在校小學體育教師,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2份,有效率為96.0%。
2.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并運用SPSS軟件和Excel表格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全面統(tǒng)計處理。
改革開放前后,我國的體育教訓機制與舉國體制有著緊密聯(lián)系,即使到了今天,在提倡體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很多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理念上仍然存在轉身慢的問題。由于一系列歷史和經(jīng)濟的原因,體育教育界對田徑體能訓練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很多教師仍然秉持著較為原始的訓練手段 。尤其是“三從一大”的訓練思想曾經(jīng)為我國競技體育帶來了不錯的成績,至今仍是部分體育教師看重的法寶。20世紀70~80年代,我國逐漸對外開放,體育科學化訓練思想開始萌芽,到90年代達到一個小高峰,我國開始從競技體育層面重視體能訓練的科學化實踐,如跨欄運動就提出了要盡最大可能追求訓練效益,但是學校田徑項目體能訓練的科學化發(fā)展仍然起步緩慢,目前仍然處于探索階段。
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能訓練理論的認識程度和修養(yǎng)直接影響了他們以理論指導實踐工作的能力,也能夠非??陀^地推導小學田徑體能科學化訓練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從表1可以看出,小學體育教師目前在體能訓練的理論學習上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短板,只有34.3%的教師表示自己對當前體能訓練的有關科學理論有著清晰認識,而有65.7%的體育教師亟須強化在理論板塊的學習。正是因為作為體育課堂主導者的教師在理論水平上的欠缺,無法深入認識當前最前沿和應用最廣泛的體能訓練新理論,才導致他們在實際訓練環(huán)節(jié)因循守舊,缺乏創(chuàng)新思想和動力。
田徑體能的訓練方法和理論實際上是一脈相承的,訓練理論的缺失和落后必然導致訓練實踐體系發(fā)展的落后,當前小學體育在吸收引進科學訓練理論和方法上仍然比較滯后,如源自西方體育強國的心理訓練、單項技能訓練、康復訓練等盡管已經(jīng)在國外形成較為成熟完備的體系,但是在國內(nèi)大體處于“小學生”階段 。訓練方法和手段的缺位使得體能訓練成為大部分學生敬而遠之的項目,傳統(tǒng)的訓練方法不僅實效性比較差,而且難以培養(yǎng)學生對體能訓練的興趣。
訓練方法因循守舊是當前大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在田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訓練方法,喜歡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工作,缺乏訓練方法創(chuàng)新的動力和壓力。從表2可以看出,當前小學體育教師接受新的教學訓練方法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在教學工作中會應用新的體能訓練方法的教師占比僅為24.0%。也就是說,76.0%的小學體育教師很少或者根本不在田徑體能課上使用新的教學訓練方法,這種與世界范圍內(nèi)體能訓練快速朝向科學化、高效化發(fā)展的趨勢背道而馳的現(xiàn)象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這就導致小學生體能訓練出現(xiàn)嚴重的缺位和低效問題,無法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形成有效對接,導致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受阻。
表1 小學田徑體能訓練理論的認識情況
我國小學階段田徑體能訓練的制約因素主要表現(xiàn)在訓練理論和實踐體系科學化建設的滯后方面,由于大部分學校和體育教師缺乏對體能訓練的足夠重視,導致對田徑體能訓練的理論認識處于一種混亂和落后的狀態(tài),科學化程度偏低,進而影響到科學訓練方法的整體構建??傮w而言,正視差距,加速追趕,小學田徑體能教學要同時以理論和實踐作為前進方向,逐漸形成真正科學高效的理論和實踐發(fā)展體系。
4.2.1 全面認知訓練理論 小學體育教師首先要強化自身在科學體能訓練理論上的修養(yǎng),一方面學校要重視對體育教師的系統(tǒng)培訓工作,可以定期組織體育教師的校內(nèi)外學習和交流活動,為體育教師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學習和提升機會;一方面教師自身要反躬自省,加強學習,高效利用自身時間強化理論板塊的學研??傮w而言,小學體育教師應該站在先進體能訓練理論的前沿,能夠“非常清楚”當下體能訓練的科學理論。首先,運動負荷理論。即體能訓練必須在正確調研和尊重學生健康程度、實際身體狀況的基礎上開展,訓練強度必須與學生的實際負荷水平相匹配,避免高強訓練而誘發(fā)運動損傷的風險;體能訓練負荷要體現(xiàn)出定量性、動態(tài)性和對應性的特點,能夠根據(jù)學生的適時身體狀況確定合適的運動負荷。其次,訓練周期理論。田徑分為田賽和競賽項目,有著自己的運動特點和規(guī)律,其體能訓練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把握這種客觀運動周期,對提升田徑體能訓練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最后,恢復休整期。學生在進行一段時間的集中訓練后,身體會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疲勞狀態(tài)或許一些難以識別的運動損傷,因此,恢復修整理論是目前具有廣泛價值體能訓練理論,其涉及的知識非常全面,致力于從心理學、生物學和醫(yī)學等方面提高體能訓練實效。
表2 小學田徑體能訓練方法的實踐情況
4.2.2 大膽創(chuàng)新訓練方法 跑出精彩,鍛煉體魄,小學田徑體能訓練的科學理論只有落實到具體的訓練實踐中,才能實現(xiàn)理論價值的最大化。作為田徑體能訓練的核心要素,體能訓練實踐體系的改善要善于從多角度入手,通過協(xié)同作用不斷探索新的發(fā)展空間。其一,優(yōu)化培訓機制,結合小學生體能訓練的實際需求和當前流行的科學訓練方法,如身體訓練、心理訓練、單項技能訓練、交叉訓練和團隊訓練等,針對性地開設針對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yè)培訓課,開設形式靈活的進修班,積極引進專業(yè)體能教練和優(yōu)秀體育教師到校開設講座論壇,鼓勵教師走出校門交流學習,逐漸形成一種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培訓體系,從學校層面給予小學體育教師前進的壓力和動力。其二,強化監(jiān)督考核機制,改革傳統(tǒng)的以結果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機制,納入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考核,鼓勵和監(jiān)督教師在體能訓練課上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推動科學訓練。
不同的田徑項目科學體能訓練的特點不盡相同,往往需要采取更加靈活和高效的科學訓練方法,以400m跑的體能訓練為例,400m跑的體能訓練要素包括了力量、速度、耐力等各方面,傳統(tǒng)的體能訓練過度強調速度和耐力要素,忽視其他要素的培養(yǎng),科學的訓練方法要求“一視同仁”。400m跑的體能訓練中,體育教師應突破常規(guī)思維和方法,首先從強化學生肌肉力量訓練開始,如采取100~200m快速跑的往返練習,25~50m單足跳練習、半蹲起練習等,首先幫助學生突破力量障礙,也讓學生在趣味性訓練中跑出快樂。其次是突破速度障礙,可以引導學生在跑動過程中變化步幅和步頻,手拉手牽引練習,具有傳統(tǒng)訓練方法不具備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最后,也是大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容易忽略的訓練環(huán)節(jié),加強心理疏導和訓練,教會學生采用自我疏導和暗示等方法從激烈的運動負荷中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