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濤
摘要:張愛玲在《金鎖記》中描繪出一個讓人既可憐又可憎的人物——曹七巧。曹七巧在那畸形婚姻中一步步走向滅亡,在欲望的掙扎中一步步泯滅人性,這篇文章嘗試運(yùn)用心理學(xué)的知識對曹七巧形象進(jìn)行深層的解讀。
關(guān)鍵詞:人物形象分析;心理成因;黃金外衣
司馬新說:“把張愛玲稱為當(dāng)代中國第一位心理小說家并不為過”,張愛玲的小說總給人一種看透人生世態(tài)炎涼的蒼涼感,這是其獨特的魅力,她總能以獨特的視角,冷峻的筆觸讓我們見到一個個鮮活的女性形象。[1]七巧的所有美好因為那個時代、那個環(huán)境而被一點點無情的消磨和撕碎,她變成了金錢的主人,也成了金錢的奴隸。
一、人生三階段
(一)少女時代
曹七巧出生于小商小鋪,家中賣麻油維持生計,雖不算富貴之家,但她本有著少女的萌動的愛情,有著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她也希望有人可以關(guān)心她、照顧她、愛她。無奈父母不在,哥嫂只想把七巧當(dāng)成一個搖錢,強(qiáng)迫把她嫁給一個富貴人家害了病的少爺?!奥橛偷甑男」媚铩币幌伦映蔀椤按蠹易宓亩棠獭?,這是幸還是不幸?
(二)媳婦時代
傅雷說她是遺老家庭里的一種犧牲品。兄嫂為了金錢,她被迫嫁入姜家。在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曹七巧孤立無援,毫無安全感。[2]小門小戶出身的她一直越不過扎根在人心中的門第的觀念。家庭關(guān)系中,七巧從沒有的得到應(yīng)有的尊重和自由;夫妻關(guān)系中,七巧也從沒有享受過做一個女人的幸福。在這樣一座吃人不吐骨頭的大院里,她何來安全可言?她的安全感只能自己通過自己的面具,自己對黃金的執(zhí)著,自己日漸扭曲的心理,自己對他人的報復(fù)之中來獲得。當(dāng)她意識到金錢可以給她帶來安全感的時候,她對金錢的渴望超越了所有,包括愛情,在分家時為了保住錢,甚至不惜與姜季澤反目。[3]
(三)婆婆時代
“去年她戴了丈夫的孝,今年婆婆又過世了......這些年了,她戴著黃金的枷鎖,可是連金子的邊都啃不到,這以后就不同了”。七巧終于實現(xiàn)了“黃金夢”,媳婦終于熬成了婆,她成了家里的大家長?!八麄兌际菫榱宋业腻X”,在七巧眼中,姜季澤的示好、女兒的婚事這些都是為了騙她的黃金。心理扭曲的七巧對外面的世界是憤恨的:她嫉恨女兒的愛情,不愿女兒過著幸福的生活,她要讓女兒像自己一樣孤苦不幸;她嫉妒媳婦和兒子的恩愛,誘騙兒子吸鴉片,挑撥離間氣死媳婦。[4]
對金錢的貪欲和情欲是七巧從一個受害者變成了一個吃人者。因為需要的缺失導(dǎo)致七巧心里的扭曲甚至是變態(tài),不斷的在別人身上報復(fù)的同時自己也在走向滅亡。
二、心理成因
小說用三十年的時間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不斷地追逐黃金的女人和最終成為黃金的奴隸的曹七巧的悲慘人生。本篇文章通過對曹七巧人生階段、性格、愛情觀的分析探索其背后心理發(fā)展變化的社會、心理原因。
(一)自我囚禁
著名的心理學(xué)家弗洛伊德將人格劃分為三個部分:本我、自我、超我[8]《金鎖記》中這三種人格困境——人物內(nèi)心三個“我”間通過曹七巧被刻畫得淋漓盡致。[5]七巧的婚姻是被迫的,沒有所謂的愛情,還有那患了重病的丈夫,更何談其生理滿足呢?“你碰過他的肉沒有?是軟的、重的,就像人的腳有時發(fā)了麻,摸上去那感覺。”[6]生理的情欲得不到滿足,曹七巧只能將其壓抑,扣上一把鎖。
姜季澤的出現(xiàn)讓七巧差點主動打開那緊緊的鎖,然而當(dāng)可以滿足情欲的時候,她又把它關(guān)在了門外。本我想的是我終于有了錢,我可以不用再受任何人的束縛,然而現(xiàn)實是為了保住錢,曹七巧拋棄了愛情,丟棄了親情。
(二)“囚禁”他人
用精神分析的原理我們可以看出七巧身上有著濃厚的“艾列屈拉情意綜合征”表現(xiàn)為一種“戀子嫉女”情結(jié)?!爸挥兴慌滤胨腻X——橫豎錢都是他的?!F(xiàn)在,就連這半個人她也保留不住——他娶了親”。在七巧心中,只有兒子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曹七巧為了讓兒子留在自己身邊,引誘兒子吸鴉片,變著法子活活地折磨死媳婦。[7]
而對于女兒長安,曹七巧充滿著報復(fù)心理。當(dāng)女兒即將要獲得幸福的時候,心理扭曲的她只想看到自己的女兒和自己一樣不幸。長安跟童世舫約會回來時總會“時時微笑著”,女兒獲得了幸福深深地刺疼了曹七巧埋藏多年的自卑。她親手毀了女兒的婚事,只為了讓女兒和她一樣不幸。
(三)需要的缺失
著名的美國人本心理學(xué)家馬斯洛提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他概括出人類的五個基本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8]
1.性的缺失
在姜家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曹七巧孤立無援,毫無安全感。更可憐的是自己的丈夫又是個害骨癆的廢人,連生命都是依靠鴉片維持下去的?!耙粋€人,身子第一要緊,你瞧你二哥的那樣兒,還成個人嗎?還能拿他當(dāng)人看嗎?”,這是原文中曹七巧對自己丈夫的描述。曹七巧10多年來健康的身體、正常的心理、少女的情思、終身的幸福,面對著奄奄一息的丈夫,長期的性壓抑更使七巧對于性格外的敏感,甚至扭曲。[9]
這時,風(fēng)流倜儻的小叔子姜季澤走進(jìn)了曹七巧的生活。是愛情還是金錢?“自我”與“本我”的矛盾也由此產(chǎn)生,為了守住黃金,七巧關(guān)上了心理的扇門,“自我”壓倒了“本我”。
2.渴求愛和尊重
作為一個出身低微的人,作為一個被娘家人看成是可以換來錢財?shù)呐耍鳛橐粋€被賣到姜家只用來傳宗接代的女人,曹七巧受盡嘲笑,表面上看她是二少奶奶,然而,她毫無尊嚴(yán)可言,如果不是生了一雙兒女,恐怕她的生活會更加艱難。于是,在她自己當(dāng)家以后,便將姜家人對她的輕侮,變本加厲地施予她身邊所有的人。
在這樣一座深宅大院里,她沒有人可以依靠,沒有誰能夠給她溫暖,沒有誰會去關(guān)心她、愛護(hù)她。沒有她愛的人,也沒有愛她的人。就這樣,她的愛的需要又被抹滅了。
三、黃金外衣下的保護(hù)
心理防御機(jī)制就是自我受到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的壓力時,促使自我產(chǎn)生一種機(jī)能,并采取相應(yīng)的行動來調(diào)解沖突,緩和三種危險對自身的威脅。當(dāng)個體處于極端威脅、飽受壓抑的情況下,就很可能采取危害他人的方式來獲得解脫。[10]
對于曹七巧而言,歸屬和愛的需求、安全感和做人的尊嚴(yán)這些人生基本需要是她永遠(yuǎn)無法得到的,那些對她來說就像是鏡中花水中月。七巧為了安撫自己的各種需要,就將自己的視線投向了黃金。所以,在丈夫死后分家時,她并沒有感受到悲傷,反而有一種莫名的幸福和激動,“臉上像抹了胭脂似的,從那揉紅了的眼圈兒到燒熱的顴骨”。她終于成了黃金的女人。[11]情欲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愛的需要,這些全部統(tǒng)統(tǒng)都由黃金來代替了,黃金是她所缺乏的一切基本需要的替代物。然而,這是真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嗎?她成了黃金的主人的同時也成為了黃金的奴隸。[12]
四、結(jié)語
“30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30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30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蓱z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樣的一個女子,太可憐,又太可恨![13]
參考文獻(xiàn):
[1]黃光輝.淺談張愛玲小說的人性意識時間[EB].百度文庫,2016年11月20日.
[2]張佳慧,許丹成.以馬斯洛的心理需要理論看曹七巧悲劇[EB].百度文庫,2016年11月20日.
[3][4][6][7][9][13]謝紹新,吳尚華.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作品選[M].第五版.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5][8][10]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學(xué)[M].第七版.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2.
[1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4.
[12]許梨花.《“需要”,那件病態(tài)的袍—以馬斯洛需要理論解析曹七巧的病態(tài)心理》[N].湖北經(jīng)濟(jì)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5月(第五卷第四期).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