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亮
[摘要]小學生直觀思維比較發(fā)達,這與文本插圖表達形式相契合。教師要注重整合文本插圖信息資源,展開多元教學設計,從不同視角出發(fā),引導學生觀察和鑒賞文本插圖,積極發(fā)揮想象,充分展開演繹,促使學生在文本插圖學習中形成重要的閱讀學習體驗。在具體操作中,教師不妨借助網(wǎng)絡等信息媒體,搜集更多的文本插圖資源,為學生的閱讀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更好地服務于閱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插圖;創(chuàng)新運用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文本插圖有特殊的情結,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利用插圖資源,從不同維度展開閱讀鑒賞,調動學生的閱讀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激活學生的閱讀想象。文本插圖具有直觀性、形象性、靈動性、開放性等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需要針對學生學習實際,精選插圖教學方法,讓學生盡快進入文本插圖的故事情境之中,成功啟動學生的閱讀思維。
一、整合插圖資源,調動學生閱讀情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豐富的插圖信息,這無疑是最直接的文本插圖資源。教師要對課文插圖展開深度解析,找出助力閱讀學習的教學設計起點,以提升閱讀教學的豐富性。教輔材料上也有一些文本插圖信息,教師不妨發(fā)動學生提供插圖信息,這也是文本插圖資源整合的重要手段。為確保文本插圖的豐富性、典型性,教師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信息平臺搜集一些插圖信息,將其巧妙植入到電子課件之中,以供學生觀察賞析,為閱讀學習服務。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課文《平分生命》中有一幅插圖,教師可以結合插圖展開教學活動:“同學們,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并對每一個人物的動作、表情作分析,說說他們有什么樣的心理和情感表達?!睂W生大多事先都閱讀過文本,自然對基本情節(jié)有一定了解,在觀察插圖時都能夠聯(lián)系故事情節(jié)展開分析。由于觀察的視角不同,得出的觀察結論也不盡相同。有學生說:“這個插圖共有三個人物,最中間的是一個男孩,他伸出了裸露的胳膊,看樣子是要求醫(yī)生為其輸血。他身后病床上躺著一個小姑娘,正在掛吊瓶。在小男生的前面,有一位慈祥的醫(yī)生,手里拿著針管,看樣子是要給小男生輸血。”也有學生說:“從三個人物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小男孩表情是比較堅決的,醫(yī)生表情是非常欣慰的,小女孩表情是比較安詳?shù)摹!睘榱俗寣W生有更豐富的認知,教師在網(wǎng)絡上搜集了一些電子課件,里面有不少表達愛心和奉獻的圖片,學生觀看后對文本的理解更為深刻了。
教師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展開觀賞活動,并在網(wǎng)絡上搜集一些圖片信息,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對文本插圖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對文本故事也多了一些真切的體驗。
二、引導插圖觀賞,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
小學生對文本插圖有特殊的觀賞興趣,但大多數(shù)學生注重的是插圖的表象特征,觀察插圖時缺少精細意識,觀察點也不是很合理,這勢必會降低插圖的助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觀賞指導,為學生提供觀賞視角、觀賞點,從插圖細節(jié)入手感受插圖的表達意象。文本插圖是直觀藝術,為了讓學生看出“門道”,教師需要作出一些示范展示,提升學生觀賞插圖的技巧。
例如,在學習《撈鐵?!芬徽n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結合課文插圖展開閱讀觀賞活動,并給出一些提示:認真觀察插圖,看插圖中都涉及到哪些人物和物品?插圖中有三個人物,主要人物是誰?這個和尚是如何給出撈鐵牛的計策的?通過觀看插圖能講出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嗎?觀察任務下達之后,學生紛紛展開觀察討論。有學生說:這幅插圖畫了三個人物,一個是和尚,另外兩個是船工,這兩個船工正在用繩索固定兩只船的木架子。船上裝滿沙土,河水很大。也有學生說:這是打撈鐵牛的場面,雖然鐵牛在水底看不清楚,但從船上也能夠感受到,打撈鐵牛的氣氛是很緊張的。一個長胡子的老和尚,正指揮兩個船工在操作。船上都是沙子,船工正在固定架子,這些繩索的下端肯定是綁住了鐵?!處熞m時參與到學生討論活動中,對學生表現(xiàn)給出一些評價和引導。
教師讓學生閱讀文本,然后對插圖進行詳細解讀,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這個教學設計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學習情境之中,學生通過對插圖畫面的人物和物品進行觀察辨認,對操作過程進行詳細解讀,自然對文本故事情節(jié)了然于心,進而在不知不覺中完成閱讀梳理,為進一步閱讀學習奠定基礎。
三、運用插圖演繹,提升學生閱讀品質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巧妙運用插圖資源,引導學生盡快進入到文本核心內容之中,充分感受文本的內涵。學生對課堂演繹情有獨鐘,教師應引導學生分角色誦讀文本、進行情境再現(xiàn)、展示課本劇等,有效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插圖具有直觀性,為課堂演繹提供了重要范本,教師可以以插圖為依據(jù),引導學生展開課堂演繹,學生有了學習模仿的榜樣,自然會提升課堂演繹的質量。
例如,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時,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對大自然的語言進行個性理解:這篇課文的插圖最為豐富,不僅畫了很多小朋友觀察大自然的畫面,還展示了很多大自然的物象。請發(fā)揮你的想象力,選擇一個自然物象,用形體動作和語言,展示大自然的語言。學生聽到要現(xiàn)場演繹物象,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經(jīng)過一番準備,學生開始展示個性形象。有學生模仿白云在空中漂浮的模樣:“我是飛在空中的白云,看我潔白的身影,你會知道,明天肯定還是一個好天氣?!币灿袑W生模仿大樹:“我是一棵上了年紀的老槐樹,這大風也太暴力了,居然把我的頭發(fā)都吹折了。這滿地的枯枝落葉,都說明一個問題——我老了。”之后,教師讓學生展開評價活動,對同學的表現(xiàn)給出客觀分析。教師讓學生選擇自然物象展開演繹活動,因為沒有特殊要求,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課堂學習氣氛異?;钴S。
四、發(fā)起插圖創(chuàng)作,激活學生閱讀想象
基于學生對文本插圖有特殊的情感,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主動觀賞文本插圖,還要引導學生演繹文本插圖、想象文本插圖,甚至是發(fā)動學生創(chuàng)作文本插圖,將插圖閱讀教學進行到底。小學生大多有“涂鴉”的習慣,課本上處處可以見到學生的“涂鴉”作品。教師如果能夠結合文本內容,讓學生創(chuàng)作一些插圖作品,學生一定會積極響應。讓學生創(chuàng)作插圖,這無疑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設計,對閱讀教學帶來的強力沖擊是可以想見的。如何做出課堂調整,如何進行科學引導,需要教師作出更多考量。
例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特殊的訓練任務: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人人知曉,但課文插圖只是畫了大禹一個人物,背后的物象也不夠豐富,難以表達文本內涵。每一個同學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課文重新創(chuàng)作一幅插圖,還可以增加一些文字內容,看誰的設計更為精巧和貼切。學生聽說要親自創(chuàng)作插圖,都很高興。經(jīng)過一番討論,學生逐漸達成學習共識,于是開始設計插圖。成果展示時,教師將學生的個性插圖和文字投放到大屏幕上,從中篩選出十幅插圖,讓這些插圖的作者展示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和體會。有學生說:我這幅插圖配上了文字,主要想表現(xiàn)大禹治水的方法,就是要靠疏導的形式,將洪水順利引導下瀉,進入到大海。所以,我在大禹身后,設計了大海的背景。也有學生介紹:大禹治水受到人們的擁戴,我想表達一個熱烈的場面,很多百姓都為大禹治水的隊伍提供一些糧食、物品,表達感激心情。這個場面需要很多人,我利用比較模糊的處理手段,渲染一個多人的場面……教師讓學生重新為文本配上插圖,并講述創(chuàng)作經(jīng)過,這個設計是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通過介紹,不僅梳理了學習思維,也給其他學生帶來一些啟迪。
文本插圖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教師要全面整合插圖資源信息,引導學生從插圖觀賞的視角展開閱讀體驗,以形成更為豐滿的閱讀認知。教材插圖是重要的文本插圖教學資源,教輔材料上也有一些插圖可以利用,從網(wǎng)絡上也能夠搜集一些插圖信息。插圖資源充裕,能夠為學生提供閱讀支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林巧婷.小學語文插圖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J].語文天地,2015,(06).
[2]周麗娟.挖掘插圖魅力,關注語文生長[J].華夏教師,2016(09).
[3]范小麗.插圖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初探[J].江西教育,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