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孔子中學 廣東肇慶 526600)
在高中階段要求學生掌握的物理模型有五類。
在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如果該物體的大小、形狀與要研究的問題無關,那么就可以將這個物體看做一個質(zhì)點,忽略掉它的大小,形狀,只研究物體的運動軌跡或分析其受力情況。這就是實物模型。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很抽象的概念,比如電場、磁場。為了讓學生更清晰的理解這些概念,就引進了電場線、磁場線等概念,把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轉(zhuǎn)化為我們可以想象到的事物。
過程模型就是把實際錯綜復雜的物理過程理想化。例如自由落體、勻速圓周運動等等。
許多問題我們沒辦法計算,但是可以找到與其本質(zhì)類似又能夠計算的問題來代替它。比如把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模擬成平拋運動,這樣就可以解決一類電場問題。
例如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曲線為y= (1/2)*g*t*t;這就是用數(shù)學建模來模擬運動過程。
一般輕桿與小球的問題計算,都需要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在這里就要用到建模法。將小球看做質(zhì)點,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圖一,假設小球做圓周運動,那么可以得出,小球受重力和桿給的拉力。圖二小球隨著木塊一起向上移動,則可將球,木塊,桿看做整體受力分析。整體要受重力、支持力,如果斜面不光滑,還要受到滑動摩擦力。對于圖二來說,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非常容易,可以直接得到想要求的答案。
在小球與輕桿的相對運動中,輕桿提供的力是不固定的,有時可能是拉力,有時可能是支持力,桿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著桿或沿著桿相反的方向,其大小和方向的判斷要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來決定。桿的彈力大小和方向,可根據(jù)牛頓運動定律或受力平衡求得。桿提供的力的方向在高考中是一個極易丟分的點。因此,在對小球受力分析的時候要格外謹慎。下面我們以一個例題來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一小球套在光滑輕桿上,繞著豎直軸OO′勻速轉(zhuǎn)動,下列關于小球受力分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球受重力、彈力和摩擦力
B.小球受重力和彈力
C.小球受一個水平指向圓心的向心
D.小球受重力、彈力的合力是恒力
問題分析:
一小球套在光滑輕桿上,繞著中心軸OO’勻速轉(zhuǎn)動,小球所受的合力提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向心力的方向指圓心。因為桿是無摩擦的,小球受重力和桿提供的力,這里的桿雖然方向一直平行于錐面,但是要想小球做圓周運動,就需要給小球提供指向圓心的圓周力。故根據(jù)牛頓運動定律可知,桿提供的力方向應當一直垂直于錐面。小球不受摩擦力,重力和桿的提供的力兩個力的合力沿水平方向指向圓心,提供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故A錯誤,B正確。向心力不是小球所受到的力,是小球做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力,故C錯誤小球所受合力方向始終指向圓心的方向提供向心力,力的方向一直在變化,故所受力不是恒力。
研究小球受輕桿的力的過程,就是一個建模的過程。按照物理模型的分類,它屬于實物模型。對于高三學生來說,做習題練習需要系統(tǒng)化歸類,而不是像高一,高二學生那樣,每一題練一遍。高三學生對于每一類題都應合理歸類,然后著重練習典型題,寫好錯題總結,如此長期反復練習,才能在高考的時候游刃有余。
學生學習完這些知識,應當及時對已學過的物理模型進行歸納和總結。教師在此時應當及時幫助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鞏固知識。物理建模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模型教學法可以把書中的例子做適當?shù)奶幚?,把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識通過建立模型的方式形象具體地表達出來,把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有型的實際案例,這樣既方便了學生理解新知識,也提高了教師的自主備課能力。在很多時候,它都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由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在腦海中或者實際建立一個模型,發(fā)散思維去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既能夠幫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又能夠幫學生開闊思維。社會正在高速發(fā)展,只有頭腦靈活跟上發(fā)展步伐才能夠真正學好某一門知識技能。
綜上所述,物理建模法對于高三學生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捷徑,只要掌握了建模的方法,靈活運用,那么不論什么問題,基本都可以向建??繑n。在物理教學中適當引入建模,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和思想,也給學生思考問題提供了“竅門”,改變了學生只會看書的弊端。正如孔夫子說的,只學習不思考不會進步,只思考不學習也不會進步。建模法正是將學習和思考巧妙地進行結合,開創(chuàng)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也讓學生能夠更輕松的掌握好知識,開闊知識面。這是知識理論和科學實踐的有機結合,是教育科學又上升了一個層面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