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臣聰,陳 敏,廖真珍
(自貢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四川 自貢 643000)
根據2016年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國衛(wèi)辦醫(yī)發(fā)〔 2016 〕 2 號文)提出的培訓思路,開展新入職護士培訓是培養(yǎng)合格臨床護士的重要途徑。2016年11月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印發(fā)的《全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 》[1]中要求建立“以需求為導向,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護士培訓制度,重點加強新入職護士等的培訓,切實提高護理專業(yè)素質和服務能力。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是指在護理專業(yè)院校完成基礎教育后接受的護理專業(yè)化培訓, 促使他們很快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勝任臨床護理工作[2]。新入職護士作為醫(yī)院的新生力量,是醫(yī)院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后備力量。提高新入職護士的護理能力,是保障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的重要舉措[3]。我院2016年,為確保新入職護士培訓的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探索更加有效的護士培訓方式,提高護士培訓的質量,提升護士核心能力,重新設計并實施了培訓方案,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考核體系。筆者為了解我院新入職護士通過一年的規(guī)范化培訓后護士核心能力的效果,特對我院2016年新入職護士培訓前及培訓一年后進行了調查?,F報告如下。
1.1對象:2016年招聘的規(guī)范化培訓護士76名,其中男1名,女75名;年齡19~25歲,平均(21.75±1.21)歲;大專69名,本科7名。納入對象:護理應屆畢業(yè)生、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或護士資格考試合格證并注冊護士。
1.2方法
1.2.1培訓內容:按照2016 年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的要求并結合以劉明等開發(fā)的“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內容進行課程設置[4-5]。脫崗培訓2周,包括基本理論: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范標準、 規(guī)章制度、安全管理、護理文書、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溝通技巧、職業(yè)素養(yǎng),常見臨床護理操作技術培訓。2周后去臨床科室進行專業(yè)理論與實踐能力培訓。
1.2.2培訓方法
1.2.2.1建立培訓組織體系:成立由分管院長為組長的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指導委員會,下設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管理小組,各科室成立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教學組。建立由各科室技能能手組成的操作示范教師團隊。組建導師團隊,每位導師指導5~6名學員,負責學員的生活、心理、職業(yè)規(guī)劃、科研等指導。成立教學質量督導專家組,分別對理論、操作及科室培訓情況進行督導??剖议_展一對一帶教模式對護士進行帶教。
1.2.2.2制定教學評價機制:由分管院長直接領導教學質量評估,護理部負責組織、安排有關活動。教學評價方式主要包括現場督導、聽課、問卷調查、理論考試、座談會等形式開展。每輪轉周期結束后,護理部再組織考試,安排1次教學質量檢查;指導老師對學員培訓手冊、每月反思進行審核及評價;科室在每輪轉周期內對學員進行日常評價,對學生與帶教老師進行雙向評價問卷調查,并完成出科理論及操作考核。1年培訓結束后護理部組織年中理論及操作考試。從多角度、多形式評價學員培訓效果。
1.2.2.3培訓形式:采用課堂教學、技能示范、情景模擬訓練、案例分析討論、教學查房、個案護理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培訓。按照護理核心能力維度,加強培養(yǎng)護士臨床護理思維、專業(yè)認識及定位等[6]。
1.2.2.4教學質量控制:授課教師教學質量控制:指定督導組專家負責對授課教師教案及課件審核、對教學課堂進行督導,同時培訓學員通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評價教師授課質量,提出意見及建議;研究對象參與培訓的質量控制:護理部嚴格考核學員出勤情況(病假、產假除外),課后將教師培訓課件上傳至學員QQ群,護理部對培訓內容進行階段性考核,輪轉周期內通過各??谱o理理論、技能考核。
1.3評價方法:采用“中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該量表由7個維度共58個條目組成,分別是評判性思維/科研能力(10個條目)、臨床護理(9個條目)、領導能力(10個條目)、人際關系(8個條目)、倫理/法律實踐(8個條目)、專業(yè)發(fā)展(16個條目)、教育咨詢(7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Scale計分,核心能力評分總分為174~232分表示高能力;116~173分為中等;<115分為低能力。
培訓前共有76名新入職規(guī)培護士參與調查,下發(fā)CIRN問卷76份,回收有效問卷68份;培訓后有72名規(guī)培護士參與調查,4名學員辭職,下發(fā)問卷72份,回收有效問卷65份,培訓前后人員變動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人員的變動對統(tǒng)計結果的分析無影響。見表1、表2。
時間例數總分均值評判性思維/科研臨床護理領導能力人際關系法律/倫理實踐專業(yè)發(fā)展教育/咨詢培訓前68114.79±28.0715.97±4.7717.07±5.3620.71±5.7617.90±4.7918.43±4.5012.96±3.7811.76±4.80培訓后65134.08±30.6221.09±6.2520.68±5.7623.78±6.0519.55±4.7819.97±4.7113.74±3.6515.26±4.90t值-3.79-5.30-3.74-3.01-2.00-1.93-1.21-4.15P值<0.001<0.001<0.0010.030.480.560.23<0.001
表2培訓前后護士核心能力水平占比比較(%)
時間例數高能力(174~232分)中等能力(116~173分)低能力(<115分)培訓前681.4750.0048.53培訓后659.2366.1524.62
3.11年規(guī)范化培訓對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的作用:培訓前及一年后新護士的核心能力總分比較,評判性思維/科研、臨床護理、領導能力、教育/咨詢方面高于剛入職時(P<0.05) ,其中,新護士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明顯增高。本研究培訓內容設置中特別注重了心理護理、法律法規(guī)、健康教育、護理技能,結合思維能力、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不僅提高了臨床護理工作能力,而且還提高了評判性思維能力、領導能力、教育能力。本研究中,在人際關系、法律/倫理實踐、專業(yè)發(fā)展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建議在新護士培訓中為其提供一個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幫助新護士適應角色轉變、陌生的工作環(huán)境與流程以及因不斷輪轉而帶來的人際交往的心理壓力[6]。針對不同專業(yè)的護士,提供專業(yè)發(fā)展機會[7]。護理管理者還需特別注意對人際關系、法律/倫理實踐方面加強培訓,注重引導個人護理專業(yè)發(fā)展[8]。見表1;培訓前及一年后新護士的核心能力水平占比比較,低能力48.53%下降到了24.62%,下降了23.919%;中等能力50.00%上升到66.15%,上升了16.15%;高能力從1.47%上升到9.23%,上升了7.76%。由此可見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可使低能力減少、中等能力提高、高能力有一定的提升。新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不僅能提高其臨床核心能力[9]。見表2。
3.2建議
3.2.1對新入職人員核心能力還需有充分評估:本研究表明,培訓前對核心能力調查采用 “中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沒有針對性的設計量表,存在評估不充分。護理管理者還應完善新護士的職業(yè)保障,重視新護士心理需求,保障規(guī)范化培訓效果[9]。今后應全面總結新入職人員入職到培訓過程中的需求,設計更具符合性的量表,這樣對新入職人員評估才具有針對性、地方性,評估才能更加準確。
3.2.2對新入職人員培訓模式還需要不斷探索,進一步完善培訓內容:護理管理者需要結合新護士自身學歷水平和背景科學設計培訓內容,借助信息化教育和管理工具提供多元化、個性化、人性化的培訓方案[9]。 護士在職培訓是對其進行知識及操作技能補充、更新、拓寬和提高的一種追加教育[10]。使護士在學校集中所學的知識與臨床實踐更有效地掌握和運用, 成就具有時代化、信息化及科學化的“全能護士”[11]。2016 年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國衛(wèi)辦醫(yī)發(fā)〔 2016 〕 2 號文)提出的培訓思路,即各醫(yī)療機構要高度重視新入職護士的培訓工作,建立新入職護士培訓制度,結合優(yōu)質護理服務工作要求,保證培訓效果,使護士能夠獨立、規(guī)范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
希望通過本研究探索我國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的模式, 建立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具體可行的培訓方案,亦為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