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牙明,黃玉蓮,曾倩容,潘 虹
(福建省立醫(yī)院兒內(nèi)科,福建 福州 350001)
患嚴重肺炎的患兒,往往易發(fā)生心力衰竭,兩者并發(fā)是兒科的急重癥,對患兒的生命造成極大的安全風險[1]。除了在積極給予有效治療的同時進行病情評估,預后護理對改善患兒預后十分重要[2]。常規(guī)護理恢復時間慢,治療時間長,因此,需要具有針對性的干預護理方法改善以上存在的缺點。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8月來采用干預性護理方法對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兒進行治療,較好地改善了患兒生命體征的恢復,極大提高生存率,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肺炎合并心衰患兒,納入標準:①心率增加至或超過180次/min以上;②容易突發(fā)呼吸急迫增快,情緒暴躁;③尿少甚至無尿,顏面眼瞼或雙下肢水腫;④排除先心病、擴張型心肌病、膿胸、嚴重全身感染、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過敏體質(zhì)等;⑤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病例資料完整。隨機分為兩組:干預組35例患兒,男18例,女17例,年齡0~6歲,平均(4.1±1.5)歲,病程7~15 d,平均(10.2±3.4)d。對照組45例患兒,男22例,女23例,年齡0~5歲,平均(3.1±1.8)歲,病程7~15 d,平均(9.8±3.4)d。兩組病例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常規(guī)護理方法: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藥物治療基礎上,進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輸液護理、患兒體征檢測及日常監(jiān)護等。
1.2.2干預性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年紀較小,要與患兒及其家長不僅語言交流且多有眼神和心理溝通,多安慰多傾聽他們,消除不良情緒,使之配合治療,靜心休養(yǎng),爭取早日康復。在患兒父母不在時,護士擔當起母親的職責,給予語言、肢體觸摸等撫慰,使其逐漸放松緊張的心理,消除病痛帶來的痛苦,減少躁動不安,提高治療依從性。②對癥護理:對一些可能伴有并發(fā)癥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積極地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積極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并發(fā)癥。對一些可能伴有感染的患者,首先要加強醫(yī)院的無菌操作,避免醫(yī)源性感染,尤其是肺部呼吸道的感染預防尤為重要。③飲食護理:進食易消化和富有營養(yǎng)的食物,以低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和易產(chǎn)氣食物。嬰兒喂奶應少量多次,避免一次過飽而加重胃腸道負擔,對減少回心血量不利。年長兒除注意少量多餐外,還需注意鈉鹽吸收控制,對伴有水腫及呼吸困難的患兒更為重要。當心力衰竭及水腫癥狀消退后,可逐漸給予低鹽飲食,并向正常飲食過渡。④用藥護理根據(jù):小兒肺炎引起的綜合病癥,不但要考慮補液是關鍵,還要加強肺部的抗炎和糾正心力衰竭,既要合理兼治,又要主次分明,區(qū)別對待。
1.3觀察指標:①治療前及治療3 d后心率(HR)、呼吸頻率(RR);②體溫恢復時間、憋喘恢復時間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2.1治療前及治療3 d后HR、RR比較:護理治療前,兩組患兒HR、RR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后干預組患兒上述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同期對照組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上述結果表明,干預性護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兒的心力衰竭的癥狀。見表1。
組別例數(shù)HR(次/min) 治療前 治療后3 d RR(次/min) 治療前 治療后3 d 干預組35180.5±20.3140.3±10.0①②80.5±10.345.5±5.3①②對照組45185.2±12.5165.2±15.8②83.6±8.370.5±6.3②
注:與對照組相比,①P<0.01;與治療前相比,②P<0.05
2.2兩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比較:兩組體溫恢復時間、憋喘恢復時間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見表2。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都得到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由上述數(shù)據(jù)表明,干預性護理方法可加快患兒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療。
組別例數(shù)恢復時間憋喘恢復時間肺部啰音消失干預組352.0±0.5①3.0±0.2①4.5±0.8①對照組455.5±1.05.0±0.58.5±1.2t值18.8221.9716.41P值<0.01<0.01<0.01
注:與對照組相比,①P<0.01
肺炎是小兒最常見疾病之一,近年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兒童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小兒肺炎發(fā)生率顯著降低,病情顯著變輕,病死率顯著下降,但重癥肺炎并發(fā)癥很多,最常見的是心力衰竭,也是造成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3-4]。當臨床上出現(xiàn)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現(xiàn)象,通常會采用抗感染和強心治療相結合的手段,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進行預后治療,但存在患兒的病癥恢復時間長,治療過程痛苦度大等不足[5-6]。
干預性護理方法更具有針對性,由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護士對患者進行基于不同疾病的護理干預[7-8]。干預護理主要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對癥護理、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居家環(huán)境指導及日常生活指導、康復護理等。不但可以促使醫(yī)護關系的改善,還可使患者能夠心情愉悅的接受治療,主動地進行康復訓練,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此外,護理干預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使患者消除恐懼、緊張、焦慮等不良的情緒,重新樹立良好的自我感覺,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實施干預性護理,可以有效提高短期內(nèi)的治療效果,改善HR、RR,且大大縮短體溫恢復時間、憋喘恢復時間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梢姼深A性護理比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對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