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梅 金哲
摘要 目的:探討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Hp)相關性胃潰瘍的效果。方法:收治Hp感染胃潰瘍患者90例,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兩組均接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櫞酸鉍鉀治療。在此基礎上,參照組采用奧美拉唑治療,試驗組采用雷貝拉唑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試驗組癥狀評分改善情況、總有效率和血清炎性因子均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fP<0.05)。結論:雷貝拉唑治療Hp感染胃潰瘍的效果顯著,安全性高。
關鍵詞 雷貝拉唑;幽門螺桿菌;胃潰瘍
胃潰瘍是消化內科典型疾病,患者有食欲不振、暖氣、腹部脹滿以及反酸等癥狀[1]。相關資料指出,我國有10%左右的人有胃潰瘍史,且疾病復發(fā)率>50%[2]。具體分析導致胃潰瘍的原因,發(fā)現(xiàn)與胃蛋白酶、胃酸消化、幽門螺桿菌以及人們飲食習慣、用藥情況有關,若治療不及時,個別患者會有癌變表現(xiàn),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并危及生命安全[3]。相關資料指出,Hp根除率>90%是胃潰瘍理想用藥治療標準[4]。雷貝拉唑是新型質子泵抑制劑,作用和奧美拉唑接近,且在起效上更快、整體效果更好。本文將我院收治的Hp感染胃潰瘍患者作為試驗對象,對比雷貝拉唑四聯(lián)療法、奧美拉唑四聯(lián)療法整體治療效果,選擇最符合Hp感染胃潰瘍患者的用藥方案。
資料與方法
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Hp感染胃潰瘍患者90例,入院時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腹脹、暖氣、反酸臨床癥狀表現(xiàn)?;颊呔浳哥R檢查確診,近1個月內無其他用藥史,無相關藥物過敏史。排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妊娠期婦女、哺乳期婦女?;颊呒凹覍僦獣杂盟幏桨?,自愿參與。根據(jù)用藥方案將90例胃潰瘍患者分為試驗組50例和參照組40例。試驗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35~68歲,平均(52.30±6.80)歲;病程0.2~3年,平均(1.15±0.30)年;潰瘍直徑0.3~2 cm,平均(0.10±0.03)cm。參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36~69歲,平均(52.50±6.30)歲;病程0.3~3年,平均(1.20±0.30)年;潰瘍直徑0.2~2cm,平均(0.11±O.Ol)cm。兩組組間例數(shù)、年齡均值、性別、病程均值、潰瘍直徑均值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P>0.051。
治療方法:①參照組在入院確診的情況下指導其進行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櫞酸鉍鉀四聯(lián)治療。奧美拉唑餐前服用,20mg/次,2次/d;阿莫西林餐后服用,l000mg/次,2次/d;克拉霉素餐后服用,500 mg/次,2次/d;枸櫞酸鉍鉀餐前服用,220mg肷,2次/d。②試驗組在入院確診的情況下指導其進行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櫞酸鉍鉀四聯(lián)治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櫞酸鉍鉀具體用藥劑量、方法與參照組一致,雷貝拉唑10mg/次,2次/d。兩組Hp感染胃潰瘍患者均先口服用藥2周,用藥2周后撤掉2種抗生素并維持用藥6周,加速患者潰瘍愈合效果。另外,護理人員需要向胃潰瘍患者、家屬普及胃潰瘍疾病知識,在了解患者既往生活、飲食習慣的基礎上對不良習慣進行糾正和指導,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胃潰瘍并配合臨床用藥治療。治療后抽血檢測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2、C-反應蛋白。
觀察指標:記錄Hp感染性胃潰瘍患者治療后臨床效果、血清炎性因子、藥物不良反應、Hp根除率以及臨床癥狀評分變化情況。
效果評價標準[5]:參考《消化系統(tǒng)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胃潰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評定,包括治愈、顯效、有效、無效4個標準。①治愈:經過治療后,胃潰瘍患者臨床癥狀消失且胃鏡檢查潰瘍面全部愈合。②顯效:經過治療后,胃潰瘍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且胃鏡檢查潰瘍面愈合≥80%。③有效:經過治療后,胃潰瘍患者臨床癥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胃鏡檢查潰瘍面愈合> 50%,但<80%。④無效:經過治療后,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癥狀、潰瘍面情況比治療前無改善。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0)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8%,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5%。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l。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兩組治療期間均有藥物不良反應情況,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參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Hp根除情況對比:試驗組經過治療后,Hp根除者47例,Hp根除率94%。參照組經過治療后,Hp根除者36例,Hp根除率90%。試驗組Hp根除率高于參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后血清炎性因子情況對比:試驗組血清炎性因子指標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兩組治療期間各項癥狀評分變化對比:兩組治療前上腹痛、腹脹、暖氣、反酸癥狀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上腹痛、腹脹、暖氣、反酸癥狀評分對比治療前有所下降,且試驗組患者癥狀評分下降更明顯,試驗組、參照組癥狀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討論
胃潰瘍是消化系統(tǒng)慢性疾病代表,隨著人們不良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近年來呈現(xiàn)臨床多發(fā)趨勢,直接影響日常生活秩序和質量[6]。在胃潰瘍眾多病因中,Hp感染居首位,所以治療上以根除Hp感染為主[7]。當前,治療Hp感染性胃潰瘍首選含鉍劑的四聯(lián)療法,即枸櫞酸鉍鉀、質子泵抑制劑、兩類抗生素,其中以奧美拉唑、阿莫西林、枸櫞酸鉍鉀、克拉霉素四聯(lián)藥物治療最為常見。奧美拉唑是苯并咪唑類化合物,具有抑制質子泵、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但是起效慢,抑酸作用不強。雷貝拉唑能夠替代苯并咪唑,無抗膽堿能、H2組胺特性,在附著胃壁細胞表面的基礎上抑制H+-K+-ATP酶、胃酸分泌,抑酸能力可接近奧美拉唑10倍,起效更迅速[8]。
本次試驗選擇了90例確診的Hp感染性胃潰瘍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取以奧美拉唑為主的四聯(lián)藥物治療以及以雷貝拉唑為主的四聯(lián)藥物治療,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顯示,采取雷貝拉唑治療的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8%,Hp根除率94%,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采取奧美拉唑治療的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5%,Hp根除率90%,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組間治療效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治療后組間血清炎性因子指標以及治療后癥狀評分對比,試驗組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P<0.051。
綜上所述,雷貝拉唑為主的四聯(lián)療法治療Hp感染性胃潰瘍整體療效顯著,對比奧美拉唑更具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宏剛,王國祥,王建文,等.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47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4,4(6):839-840.
[2]王翠萍.雷貝拉唑四聯(lián)療法對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和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中國藥業(yè),2017,26(5):59-61.
[3]王建業(yè),趙書章,陳卿奇,等.雷貝拉唑四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的療效分析[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1):89-91.
[4]程芳.雷貝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近期及遠期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0,23(5):61-62.
[5]陸徐輝,曹鈿田.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40例的療效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6,6(20):160-161.
[6]甘育林,劉銀生,張清河,等.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臨床效果探析[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5,15(10):47-48.
[7]王玉芹.探究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HP)相關性胃潰瘍(GU)的臨床療效及遠期復發(fā)率[J].當代醫(yī)學,2017,23(22):138-139.
[8]程旭鋒.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采用雷貝拉唑治療的臨床效果報道[J].醫(yī)學信息,2015,28(47):39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