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谑械谝恢袑W 王 茹
本課題通過對??谀持袑W初三年級發(fā)放的100份調(diào)查問卷得到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英語課堂上都有過害怕回答問題或回答時心跳加速、說話結巴的經(jīng)歷,上述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課程體驗指數(shù)。
海口某中學初三年級英語教學評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
體驗指數(shù)交際恐懼負評憂慮考試焦慮被動學習英語課堂焦慮平均值(滿分5分)3.67 1.76 2.73 4.2 3.77人數(shù)占比(基數(shù)100人)82.33%42.76%46.33%83.5%21.38%
研究方法:本研究的調(diào)研對象是??谀持袑W的初三學生。該問卷由20個問題構成。其中,交際畏懼(8項)、考試焦慮(3項)以及負評價恐懼(3項)。另外6項統(tǒng)稱為“對英語課的體驗”。
從中可以看出,一是被動學習選項占比達83.5%,說明當前在應試模式教育下,初中英語教學過于強調(diào)灌輸教育,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已使英語教學的課堂體驗感持續(xù)下降。二是交際恐懼選項占比82.33%,說明當前初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弱化已愈發(fā)凸顯,應試模式下的英語教學過度注重“寫”和“記”而忽略了“說”和“聽”,啞巴英語已成為初中英語教育的普遍現(xiàn)象。三是考試焦慮的受訪對象占比達46.33%,說明當前英語教學依然未走出應試教育的禁錮,英語本身的趣味性和溝通性持續(xù)降低,初中英語教育的評價體系需重新審視。四是英語課堂焦慮平均值3.77分,說明英語課堂的導入設計和課堂的互動性及課堂氛圍仍需要不斷優(yōu)化。五是被動學習分值高達4.2分,說明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仍舊以自我教學為中心,并沒有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當成教學任務,造成學生自我學習意識不強。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師針對應試教育不分軒輊進行的灌輸教學與分數(shù)考評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存在諸多負面效應。
一方面當前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以應試教育為考評導向,雖然教師的教學理念在不斷更新,但很多教師囿于應試教育的評價導向,很多新的教育理念無法應用于實際教學,例如英語作為語言課程,更強調(diào)交流使用,英語課堂理論上應至少保留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情景對話訓練,但因受應試教育的束縛,很多時候英語課堂都是“滿堂灌”。另一方面是教師教學革新意識較弱,大部分英語教師的教學思想仍舊不能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將考試與“一分兩率”列為教學重點,忽略了學生語言能力拓展,把過多的時間放到了知識點的學習鞏固、單詞記憶等方面,致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沒有得到鍛煉與培養(yǎng)。
一方面當前部分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摸索出一套符合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后,就固化了個人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開展教育均采用工廠化教學,其結果是“代溝”效應愈發(fā)明顯,學生對英語的熱情逐年下降。另一方面是英語教學尚未形成“輸入”、“輸出”的最佳閉環(huán)。囿于受傳統(tǒng)觀念,英語學習依然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和教材為中心,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英語課堂知識傳輸方式的模式化和強制性,不僅降低了授課質(zhì)量,而且誘發(fā)了學生的抵觸心理。忽視對教育主動性和互動性的研究與運用,將不利于初中階段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主動學習思維與健全人格意識的形成。
一方面英語作為外來語種,有其獨特文化背景和應用特點,許多英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緊緊停留在單詞、語法層面的講解,課堂架構單一,缺乏對英語文化的拓展,降低了課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部分英語教師由于其英語功底薄弱,分析教材的能力與思路不夠明確,駕馭新教材的能力較弱,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無法達到知識與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在初中英語教育改革的實行方面不夠到位。其次是忽視營造輕松、互動、有序的課堂氛圍,降低了學習的成效。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互動教學氛圍的先決條件,如果師生之間能夠構建教學的共同目標和愉悅的互動性,教學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階段,對社會上的各類事物有了初步的認知和判斷,也具備了較好的邏輯表達思維,因此英語作為一門表達類語言課程必須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讓學生樂于通過英語表達個人的主觀感受。據(jù)相關資料統(tǒng)計,初中學對某項課程的熱愛和主動學習程度,任課老師占該因素的70%以上,因此情感教育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忽略的關鍵要素之一。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可以通過語音、文字等形式傳播,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伴隨著當前微信、微博等新技術的推廣,英語傳播的渠道更為廣闊。而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課堂依然是界定教學時間的“雷池”,課外互動學習的時間和渠道,未有效利用。例如,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新型網(wǎng)絡終端的應用不夠,課程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單一,當前很多發(fā)達地區(qū)初中班級均建立了英語微信群暨“微信英語角”,該群只能用英語溝通,很多學生可以通過語音和文字的模式在班級微信群中溝通,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值得借鑒。
2017年英語高考改革的兩大方向,一方面是高考英語考試卷面分不再是認定的唯一標準,招生的大學會有更大的話語權,學校既看等級又看分數(shù)將成為主流,個別自主招生院校則更看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另一方面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路是側重英語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考評的內(nèi)容向聽、說、讀、寫四個領域拓展,而非應試教育的聽和寫。
因此初中英語教育在順應英語高考改革這個大的評價體系里,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初中英語教育的評價體系,推動初中英語的教學創(chuàng)新。一是要根據(jù)新課標要求結合初中英語教學實際,教育管理部門應制定科學的考評機制,從制度上和機制上推動初中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二是優(yōu)化英語課程結構,制定符合當前《新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課程要求,提升學生英語口語及應用能力,注重開發(fā)“隱形課程”,比如英語角,英語主題班會、英語才藝展示等,增強英語在學生日常中的粘性。
當前英語教學雖然課程標準調(diào)整,教材更新,但教學方法卻固化不變,教學成效不盡如人意。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學習、消化當前的先進教育理念,并在課程設置環(huán)節(jié)大膽融入這些新理念,通過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滿意度等相關數(shù)據(jù)認真剖析,積極改進授課方式;教師還應從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入手,加強對新教材的應用與實踐。教師使用教材應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能夠根據(jù)實際需要通過別開生面的授課方式處理教材的重點難點,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與教學內(nèi)容,以達到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目的。
(1)培養(yǎng)英語學習的四個習慣。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音和溝通習慣,加強對學生英語發(fā)音習慣的引導。二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是屬于學生主動學習的范疇,應大力倡導,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難點,在實際授課中將更具針對性。三是培養(yǎng)學生互助學習的習慣。建議教師在英語授課過程將學生按小組制形式來開展互助學習,共同解決英語學習中的難題,例如單詞默寫、角色扮演、問題討論等都通過Group Work來完成。四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表達思維,在實際口語教學中很多學生受漢語語法結構的影響,將英語中文化,例如I go to school by bike,通常被說成I by bike go to school。因此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對英語的語法結構進行講解,強化英語表達思維的訓練。
(2)優(yōu)化英語課堂架構。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英語教學主導能力和課程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課堂前期導入主題的設計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激發(fā)學習興趣,化解學生的焦慮,強化他們的求知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要充分了解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控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以及班級文化等,特別是要充分挖掘所教內(nèi)容的重要意義和趣味性,拓寬教學思路,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和熱情的教學方式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課程設置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設計的架構:一是導入材料要有趣味性,盡可能新鮮、生動。二是授課過程要有邏輯性和導向性。三是課程內(nèi)容要有刺激性,能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四是英語課程知識結構要具備科普性、社會性,并能夠與同階段其他課程內(nèi)容相貫通融會。
以語境學習為例,詞匯教學不宜脫離句子或上下文語境,孤立地讓學生讀、譯、背詞匯表,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應用英語的思維能力,力求生動形象,以助記憶。例如,我們可通過以下語境來教學。
□ T: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
□ S1:I like spring best./My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
□ T: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S1:I can fly a kite in spring.
□S2:I can have a picnic in spring.
□…
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句型在與學生的對話中引出該課文出現(xiàn)的新單詞、短語和句型并且讓學生兩人一組分別說出夏、秋、冬季節(jié)的表達以及在這些季節(jié)中可以做的活動。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語境中獲得文本知識也能通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通過思考在這個季節(jié)中所做的活動并用口頭表達出從而豐富他們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和口語表達能力,更能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課堂教學氣氛是一種占優(yōu)勢的態(tài)度和情感結合的表現(xiàn),是一種獨特的心理氣氛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興趣,使學生精神飽滿、興奮異常、相互感染,從而人人都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梯度推進的積極性和互動性,將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成效,并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課堂上教師應盡可能用飽含感情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營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只有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才能使學生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才敢于用英語大膽發(fā)言,積極思考。從而產(chǎn)生學習英語和施展才能的興趣。課堂趣味性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關鍵因素,當前的英語教材大部分源自生活以及自然科學常識等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本身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英語教師要善于利用新媒體等技術,呈現(xiàn)語言教學的趣味性。在授課時,如果老師善于將文中的角色,安排給學生完成角色扮演,將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更有利于知識的接受,也有利于營造活潑歡快的課堂氛圍。英語教師要善于撲捉學生的興趣點,積極發(fā)掘并激發(fā),這樣才有利于其對英語興趣的培養(yǎng)。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將更有利于學生輕松學習、拓展思維、勇于表達。
伴隨著科技進步,教師應迎合新媒體傳播特點,利用新媒體提高教學質(zhì)量,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英語課堂教學有別于其它學科教學,它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復雜而又細致的過程,因而英語作為一門抽象學科,在實際教學中需要通過語境來感受發(fā)音,通過圖像增強認知,通過應用達到融會貫通。因此在現(xiàn)代化教學背景下開展的初中英語教學,新媒體的應用是不可缺少部分,比如多媒體、網(wǎng)絡、幻燈片、投影儀、手持終端等新技術的應用就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