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達娜·安那斯汗
(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哈薩克醫(yī)醫(yī)院,新疆 阿勒泰 836500)
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在胃病中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病癥,這種疾病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食欲下降、胃腹部疼痛、大便稀、四肢乏力、吐清水、進食后疼痛感減弱等。病因主要是心情郁結、長期飲食不規(guī)律、長期胃脹不適等,長此以往所導致的脾胃虛寒、脾胃濕熱、肝氣郁結等。國內對于此種病癥的治療方法主要采取西醫(yī)療法,即服用甲硝唑片與阿莫西林進行治療,以此保護胃黏膜、防止感染,但這種治療方法尚不能取得十分良好、顯著的臨床療效,還需探究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1]。本研究探討了運用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具體結果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8位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82例、女86例,年齡23~65歲、平均(44.5±20.5)歲。所有患者均已被確診為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4例。對照組中男40例、女44例,年齡25~65歲,平均(45.5±19.5)歲。觀察組中男42例、女42例,年齡23~60歲,平均(41.5±18.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使患者服用甲硝唑片(國藥準字H20053396,北京天惠參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與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14020125,山西津華暉星制藥有限公司)治療。甲硝唑片每日3次,每次0.4g;阿莫西林每日3次,每次0.5g。甲硝唑與阿莫西林的劑量在首次服用時需加倍。
觀察組則采用黃芪建中湯進行治療。配方主要為:黃芪與飴糖各30g、白芍炒白術黨參各15g、灸甘草6g、大棗5顆、生姜3片、干姜8g。若有胃痛癥狀增加徐長卿15g、延胡索10g;若有濕熱癥狀增加適量黃連;若有積食癥狀增加適量焦三仙;若有寒濕交阻癥狀增加適量厚樸、半夏。用300mL的水進行煎服,每日1劑,每日服用2次,堅持治療30d后觀察臨床療效[2]。
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療效判斷標準為,顯效:完全康復,所有相關癥狀均已明顯好轉或痊愈;有效:相關癥狀有所好轉,但還有輕微不適,尚未完全康復;無效:相關癥狀沒有任何好轉甚至惡化,病情無法得以改善。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加有效率。
利用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相應的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若結果顯示P<0.05則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慢性胃炎是胃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病癥,并且近年來的發(fā)病率也在逐漸升高,隨著纖維內鏡的發(fā)展與普及,對此病的診斷了解也逐漸深入。慢性胃炎也有許多類型,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胃腹部的脹氣與疼痛。在空腹時較為舒適,進食后不適感易加重,并且食欲下降。若進食了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堅硬食物、生冷食物等,會導致病情的加重。此外,這類疾病還容易導致出血,常表現(xiàn)為黑便、大便便溏。這些癥狀會為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和工作。若治療不及時或是療效不好、久治不愈甚至會發(fā)展成為胃癌。因此,對于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療需要進一步的探究,研究出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患者贏得一個美好健康的未來[3]。
西醫(yī)對于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常規(guī)療法是采用甲硝唑與阿莫西林聯(lián)合治療。甲硝唑主要用作預防或治療厭氧菌所導致的局部或系統(tǒng)感染,常用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及軟組織、關節(jié)等部位的厭氧菌感染。阿莫西林是一種常用的青霉素類抗生素,胃腸道在穩(wěn)定的酸性環(huán)境下可達到90%的吸收率,其殺菌和抑菌能力強,能夠殺死幽門螺桿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這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效果不顯著,有些患者仍然無法得到改善或治愈,治愈率不高[4]。
采用黃芪建中湯對于此類疾病具有十分良好、顯著的臨床療效。其中黃芪具有溫養(yǎng)脾胃、補益中土、補肺健脾、除燥熱等作用,最適合脾胃虛寒、中氣不振、清氣下陷者。白芍具有解熱、擴張血管、抗菌、鎮(zhèn)痛、抑制痢疾桿菌等作用。炒白術與黨參均是補虛藥,有著止汗、燥濕利水、健脾益氣的作用,對腹脹泄瀉、脾虛食少等疾病有十分顯著的治療效果。灸甘草主要用于倦怠乏力、脾胃虛弱者,具有益氣復脈、補脾和胃的作用[5-7]。此外,生姜、干姜與大棗加入此配方中能夠起到益衛(wèi)陽、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辛散溫胃等作用,對虛勞疾病具有十分顯著的療效。常規(guī)的西醫(yī)療法雖對此類疾病有改善作用,但難以治本,很難痊愈,導致患者的病情反復,為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并且西藥本身對胃腸道的副作用就大,但中醫(yī)療法中的黃芪建中湯療法,采用一系列溫和健脾胃的藥材進行治療,通過長期的調理改善脾胃虛寒的情況,最終促進痊愈,終結患者的痛苦[8-10]。由上可知,黃芪建中湯的配料均對脾胃虛寒者有極大益處,能夠有效治療脾胃虛寒的病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選取了168例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口服甲硝唑與阿莫西林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黃芪建中湯進行煎服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運用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較西醫(yī)療法更為有效,能夠取得更為顯著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采用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具有十分良好、顯著的治療效果,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