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師生對于新媒體的運用越來越多,其中以項目小組教學法為首的高校課堂教學方法在新媒體時代的刺激下運用也被關注。項目小組教學法在高校課堂上起到重要作用:第一,能勇于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模式的先進理念;第二,彰顯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三,提升學生團隊的協(xié)作精神,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第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研究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本文以文學教學為例,分別分析項目小組教學法在文學課堂中的應用以及啟示師生在該教學方法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項目小組教學法 文學教學
【基金項目】1.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新媒體視閾下高校大學生文學素養(yǎng)現(xiàn)狀和對策研究》(編號:16C0190),主持人:艾艷紅。2.2017-2018年湖南師范大學訪問學者研究課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253-01
一、引言
21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也是新媒體時代。現(xiàn)階段,高校中普遍將新媒體應用到教學中來,以輔助大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課程知識。高校老師通常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完成授課內(nèi)容,其中項目小組教學方法是普遍運用的高校教學方式。通過心理學分析,學生喜歡和同齡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問題,有利于他們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在新媒體時代,項目小組教學法就占有一定優(yōu)勢,而本文則以文學教學為例,詳細而系統(tǒng)的分析文學教學課堂上項目小組教學方法的運用現(xiàn)狀及問題,從而達到不斷的優(yōu)化項目小組教學法。
二、新媒體時代下的項目小組教學法
1.新媒體的內(nèi)涵
20世紀中期,大眾傳播的電子媒介被稱為“電子錄像”,這種電子媒介是新媒體的雛形。隨后則被美國CBS(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wǎng))技術(shù)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1976)正式提出“新媒體”一詞。隨著新媒體技術(shù)的革新,其概念和內(nèi)涵也不斷的豐富和發(fā)展。
2.新媒體對社會的影響
著名未來學大家阿爾溫·托夫勒(2006)認為“誰掌握了信息、誰控制了網(wǎng)絡,誰就擁有了整個世界”。這實際上是提出了新媒體的社會學意義,即媒體是人的功能的技術(shù)延伸。美國學者馬克·波斯特(2000)重新定義與分析了人類和機器的關系,并且提倡以INTERNET為媒介,改變?nèi)祟惖慕涣鞯牧晳T。
3.項目小組教學法
項目小組教學法,是以固定群體為單位進行分組劃分,然后形成若干個小組,最后以某議題進行互動交流的教學方法。本文以文學教學為例,以項目任務為驅(qū)動,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分組教學。
三、項目小組教學法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能勇于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模式的先進理念
通過實施“項目小組教學法”,從而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臨近下課的時候,布置下次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以供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每個小組都有負責人,教師通過網(wǎng)絡與項目小組負責人進行聯(lián)系,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促使自己能夠把握教學的主體方向。小組在進行任務分配、任務實施的過程中,都可以隨時通過老師的QQ和微信得到老師的指導。
2.彰顯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項目小組教學使教師增強對學生的小組的引導。 有些高校很多是許多班級同時上課,大范圍的課堂活動很難完成,如果沒有明確的主題,也難完成主題討論。但是,項目小組教學法則很容易解決這類問題。以項目任務為驅(qū)動后,這樣在準備上課之前就有了學習材料的充分準備,學生通過提前學習和討論,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到了課堂上,每組選擇發(fā)言代表進行陳述本組觀點和想法,隨后老師根據(jù)他們的觀點進行總結(jié)。所以,老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到了彰顯。
3.提升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
項目小組教學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學習,能夠培養(yǎng)出良好的團隊精神,同時也能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在每次課開始之前是小組的學習成果分享,以小組為單位,輪流進行。在寫課堂總結(jié)時,許多同學回憶到這種教學方法使他們的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彼此的感情也日益加深,團隊協(xié)作精神才會得到提高。
4.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研究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大學課堂主要以啟發(fā)學生思維能力為主,而項目小組教學法,通過分組討論,凝練探討觀點,然后總結(jié)進行陳述,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以及綜合素質(zhì)。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可以在選擇材料的時候進行偽劣甄別,去偽存真,逐漸形成辯證看待問題的思考能力。同時,項目小組教學法,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到了彰顯,形成了師生良性互動的教學模式。
四、項目小組教學法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應注意的問題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項目小組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但教師作為領到者,起著非常重要的領導作用。教師在分小組中的流程總共分為四步:第一步, 經(jīng)過在教學課程中的思考提出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的問題;第二步,要求各個小組完成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三步,組織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有目的的討論;第四步,通過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分析并總結(jié),帶著學生走向正確的觀點。這個過程是對教師的文化修養(yǎng)以及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和表達總結(jié)能力的檢驗,所以這也是一個非常繁瑣和必備的過程。因此,項目小組教學法即使能夠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但也對教師的素質(zhì)提出超高的標準,與此同時還帶來大量的工作任務。
2.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對于學生而言,項目小組教學法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學生必須在上課前做好準備工作,以閱讀量較多的材料為基礎,總結(jié)出自己的看法,同時要求掌握一定的電腦技術(shù),為了使課堂能夠很好的展示和討論,制作出相應的ppt,而且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等等。當然,項目小組教學法,也會使個別學生產(chǎn)生偷懶的行為,例如,在小組里面發(fā)言很被動,完成任務會過分依賴其他同學,但是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克服面對。
五、結(jié)論
項目小組教學法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的意見引起很多教育者的關注,一方面是彰顯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與此同時,項目小組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還要積極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及調(diào)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美]阿爾溫·托夫勒.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艾艷紅(1979年9月-),湖南邵陽人,文藝學碩士,副教授,2017年湖南師大訪問學者,主講文學理論、文學鑒賞、實用寫作、實用口才、禮儀文化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