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誠信”是德之根本,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但看現(xiàn)在的誠信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內容呆板、教條,只關注道德規(guī)范、原則,無視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教師站在道德權威者的高度對學生進行說教。猶如隔岸觀火、隔靴搔癢,沒有觸及學生心底那根弦,難于引起共鳴。這種德育模式難于取得較理想的實效。正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此,筆者認為小學生的誠信教育應重體驗而輕說教。
關鍵詞:誠信教育;感悟體驗養(yǎng)成;輕說教重
誠實守信是立人之本,是自古以來人們所遵循的原則,是為人處事的標準,中華民族是文明禮儀之邦,講誠信是代代傳承的良訓,自古以來誠信格言不勝枚舉:孔子說:人無信不立;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歷史上類似的故事耳熟能詳,比比皆是:左丘明開了秉筆直書的先河;對漢武帝直白評價,司馬遷不畏懼被砍頭的危險;毫無避諱的指出唐太宗的過失,魏征觸犯龍顏也直諫……誠信作為立人之本,它幾乎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不說謊話到對祖國各項事業(yè)的盡職盡責,我們大力弘揚誠信、踐行誠信,因為這個世界上無論何時何地誠信是不能缺少的,如此我們的人格才會發(fā)光,我們優(yōu)良品質才會在人性中閃爍,它使我們人格發(fā)光,使我們的品質在人生的旋律中閃爍。這也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的要求。我們祖國開放改革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文明上來了,但公民的道德水準卻不敢茍同,眾所周知,這個時代充斥了太多不誠信的事例了,誠信教育已經(jīng)不容忽視,迫在眉睫。小學階段是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小學生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是處于不成熟時期,情緒波動較大,很容易受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教育,誠信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良好的品德教育有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反之則會危害孩子的一生。
一、 榜樣示范潤物無聲
家喻戶曉的《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師是學生們的榜樣,凡事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才能成為學生們的榜樣。讓學生自覺的認為各個方面你都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在他們中的威望自然就樹立起來了,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師。如果教師言行做不到,靠語言上的說教是不會有真正的說服力的,學生會信任你,服從你嗎?對你的要求會嚴格的執(zhí)行嗎?正如陀思餒耶夫斯基所言:“我要求別人誠實,我自己就得誠實?!碧招兄壬趽伟嘀魅纹陂g為重視一個人的誠實守信,在一次兒童節(jié)上他與全國教師談話時就說過:“要讓真理赤裸裸的出來與小孩子見面。教師只能講真話,說假話是騙子,怎么能做教師呢?”在我擔任班主任期間,我就十分注意這方面,一定要做到表里如一,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處處給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親其師,信其師,這樣,班級就會形成活潑、團結、向上的優(yōu)秀班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教師也要堅守誠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偶爾失信也要蹲下身子向學生做批評、檢討,如實講明原因。作為教師,身正為范,才能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
二、 學科滲透,因勢利導
課堂教學作為育人的主陣地,全員德育、全程德育應該落實到位,課堂教學占據(jù)了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所以,課堂是德育教育的主戰(zhàn)場,現(xiàn)行的部頒各科的教材是根據(jù)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人才培養(yǎng)計劃設計、編寫的,有著科學嚴謹?shù)乃枷塍w系,同時體現(xiàn)道德教育的屬性。為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道德因素,進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生既能學到知識也能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 家校攜手,共筑誠信
只有在學校和家庭兩方面協(xié)同教育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且家庭教育占主導地位,在家里,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家長的言傳身教更為重要,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影響非常大,所以,學校與家庭必須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互相密切合作,共同教育。充分利用家長會、開放周、家訪等一切有效形式對孩子進行監(jiān)督,進行教育,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真正達到誠信教育的目的。
四、 實踐體驗養(yǎng)成誠信
學校教育有時間、空間上的局限性,容易紙上談兵,因此,誠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高大上的理論上,應該落實到行動中,學校要千方百計搭建平臺,創(chuàng)新模式。
(一) 以活動為抓手,讓誠信入心入腦
學??梢砸劳邪嚓爼n,開展一系列競賽,如:組織觀看關于誠信的書籍、電視、電影,然后認真寫讀后感、觀后感,可以通過定期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班隊會,分小組進行關于誠信的討論,抒發(fā)自己真實的想法。深入社區(qū)、敬老院等場所,與成年人溝通交流、探討關于誠信的話題,歸納總結心得體會,再與同學們進行思想交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充分深入到各行各業(yè)中,體會誠信無處不在的魅力,以言行踐行社會誠信,廣泛宣傳誠信之風、弘揚誠信之風,讓誠信住進每個孩子心中。
(二) 以行動為楷模,讓誠信入目入行
我們可以因地制宜在課室校園設立一些“誠信吧”,讓同學們在實際行動中去考量自己的誠信度,從而在行動中養(yǎng)成自覺講誠信的美德。如:誠信小書吧、誠信小水吧等。在校園里開辟一些無人售貨的小店,有需要的同學自覺投幣獲得小商品。設立監(jiān)管機構,定期整理清算,小結情況并及時反饋,發(fā)現(xiàn)有不誠實舉動的學生,因勢利導,進行教育,從而達到養(yǎng)成的目的。
“求真、求實、求誠、求信是真、善、美人格的基礎,使人克服無知偏見,而無知只會使人遠離真理?!苯處煹穆氊熞笪覀儽仨毘蔀檎\信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我們要通過持續(xù)的學習,緊跟時代步伐,盡可能地提供良好氛圍,將誠信教育工作落實到位。
誠信是明月一樣瑩潔透明的心靈,誠信是積累在智慧心底的金子,在當今世界中,誰守住了誠信,不為利誘、浮躁而心動,誰就成功地維護了誠心的尊嚴,人格的力量。
作者簡介:沈碧玉,廣東省惠州市,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平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