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菲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研學旅行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在教育課程體系中,研學旅行組成的課程體系是實現(xiàn)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渠道。研學旅行的基礎和條件是文化旅游資源,因此,需要對研學旅游的目的、意義以及各方面的要素特征進行文化屬性的分析,從而找出適合研學旅行開發(fā)的產品,同時,也能夠打造關于文化旅游資源的研學旅行品牌。
基于文化旅游資源的研學旅行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親近自然,使他們能夠在旅游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和吸收更多的文化知識,培養(yǎng)他們在生活中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促進其養(yǎng)成文明旅行、吃苦耐勞、團結友愛、自立自信等的優(yōu)秀文化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其對當今的社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
研學旅行的意義對國家、學校、旅游行業(yè)和學生本身都是非常重大的。就國家而言,是實現(xiàn)發(fā)展旅游文化產業(yè)的重要舉措;對學校而言,是其改革教育文化制度的有效途徑,能夠促進學校與社會的相互合作。從旅游業(yè)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研學旅行注重文化資源,能夠吸引更多的教育行業(yè),作為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必將成為旅游行業(yè)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方向。因此,對于旅游行業(yè)來說,積極了解當?shù)氐奈幕R,打造有特色的當?shù)匚幕放?,吸引眾多眼球,能夠更有利于其長期的發(fā)展。對于學生而言,能夠更進一步地提高他們的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興趣,有利于其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
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整個基礎教育過程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因此,研學旅行就有了不同于其他傳統(tǒng)意義上學習的文化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文化普及、文化課程、文化教育和文化體驗。
首先,文化普及是指學校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旅行活動中。這個過程的實施可以是以班級為單位,也可以是以年級為單位進行的集體活動,甚至可以通過整個學校組織活動進行。因此,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旅行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
其次,教育部門對學生的實踐活動課程都非常重視。研學旅行是根據相關規(guī)定而制定出的有效實施文化實踐活動的課程。由此可見,學校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制定相關的課程,以達到教育部門計劃的課程目標。但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文化教育的目的,而不是一味地進行娛樂活動,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再次,文化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首要目標。學校需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和科學性,注重學生的人文知識培養(yǎng)。在整個旅行過程中教育其團結友愛,促進其養(yǎng)成良好的旅行習慣,培養(yǎng)其優(yōu)秀的文化素養(yǎng),以此來達到最終的教育目的。通過研學旅行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文化素養(yǎng)知識,也能讓其從中體會到收獲知識的滿足感和愉悅感。
最后,文化體驗是需要學生和老師共同完成的一項目標。因此,研學旅行為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學生能夠和老師在親身的實踐和體驗中認識到人文素養(yǎng)的內在含義,也能夠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開動腦筋,提高其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開闊他們的視野,使其更加了解當今的社會情形,也更加親近自然,從而為他們將來在社會中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的研學旅行正在逐步發(fā)展起來,通過進行研學旅行,能夠提高我國國民的生活質量和文化水平素養(yǎng)。在此期間,會出現(xiàn)較多的問題阻礙其順利發(fā)展,這就要求每一個參與者都需認真學習相關的知識,通過各種渠道積極探索出旅行文化的屬性及其內在的規(guī)律,并借此了解、調查和查閱資料,開發(fā)出具有當?shù)匚幕厣难袑W旅行產物。除此之外,還可以借鑒各地優(yōu)秀的文化措施,結合自身當?shù)氐那闆r發(fā)展文化旅游特色,以保證該地的旅游文化能夠在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
2013年,首次以政府的形式出現(xiàn)了研學旅行的概念。而在2014年明確地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的范疇。劉延東同志也曾對開展研學旅行做過相關的批示。由此可見,研學旅行有著良好的機遇,加上領導的高度重視,將促進研學旅行順利發(fā)展。如何繼續(xù)做好研學旅行,是每一個參與者都必須積極配合的過程。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毖袑W旅行能夠使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走出封閉的校園,擁抱鄉(xiāng)土民情,體驗生活中的各種場景,理性地了解文化知識,直接或間接地體會到文化存在于社會中的重要意義。教育是源于生活的,不能只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研學旅行政策的實施,是開展課外活動教育的重要舉措,打破了從課堂到課堂的封閉模式,使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親近自然,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親身體驗合作的重要性和探究自然奧秘的滿足感、快樂感,使其能夠在整個旅行過程中提升各方面的素質,讓他們能夠真正適應未來社會,也為將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上??萍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