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菁
摘 要:新形勢下,充分發(fā)揮黨的政治優(yōu)勢和組織優(yōu)勢,做好學生黨員發(fā)展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有效途徑。本文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職業(yè)院校心理健康工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職業(yè)院校;心理健康工作
1 建立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機制
1.1大學生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能夠促進社團建設
高校社團較多,大學生廣泛參與。對于大量自發(fā)涌現(xiàn)的高校社團,如不進行必要的引導,可能會出現(xiàn)偏頗、過激現(xiàn)象,而培養(yǎng)社團骨干,推優(yōu)、選送他們去黨校學習,在社團中發(fā)展黨員,就會使社團處于“有序”狀態(tài),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在實際工作中,只有將大學生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做到以黨建工作帶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通過扎實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著力提高工作中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才能開創(chuàng)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新局面,才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大學生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能更好地發(fā)揮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學生黨員分布于學生組織和社團之中,通過強化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強黨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凝聚力、吸引力,同時,學生黨支部在穩(wěn)定大局,阻止群體性不良現(xiàn)象的發(fā)生方面,都有積極作用。大學生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內涵和側重點各不相同。大學生黨建是學校黨建工作的一部分,側重點是在大學生中發(fā)展黨組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一項教育內容,側重點是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但二者在實際工作中有密切的關系,應緊密結合。
1.2確立大學生黨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領導機制
高職院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任務上是一致的,都是圍繞育人這一根本,在長期的實踐工作中,黨建工作在人才培養(yǎng)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突顯。高校應尋找學生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點,拓寬大學生黨建路徑,發(fā)揮其帶動作用,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機制,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開創(chuàng)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鄧小平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明確指出,“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求改善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制度?!敝挥幸渣h的意識形態(tài)為領導核心,方能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弘揚主旋律,正視其他各種社會思潮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挑戰(zhàn),才能找到高校黨的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點,才能發(fā)揮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作用,引導和正面影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實踐中,大學生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關聯(lián)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黨員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幫助大學生端正入黨動機,堅定理想信念,促進學生黨員更好成長。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關鍵在于加強黨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確領導。實踐證明,凡是黨委和黨政一把手重視并采取措施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與管理的單位或地方,群眾的精神面貌就好,各方面的工作就能得到順利開展。否則,就有可能出現(xiàn)群眾思想松懈、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各項工作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2 夯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礎
2.1弘揚共產黨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學生黨員是聯(lián)系黨組織及周圍非黨員學生的橋梁和紐帶,黨員身份使得他們時刻保持黨的思想政治主張,他們的先進性在其他學生中產生了感染力和號召力;而學生身份又讓他們能夠與一般學生朝夕相處,更進一步深入基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工作。由此可見,學生黨員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傾向有很強的引導性,每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先鋒模范作用。學生黨員是經過長期的考驗及嚴格的審查產生的,是在一般學生中具有較高的威望和群眾基礎,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的青年學生骨干。由于他們既是黨員又是學生的雙重復合身份,使得他們的言行舉止在一般的學生中有了特殊的意義,不僅代表了他們自己的形象,更代表了黨的形象及黨員的形象。
2.2創(chuàng)新黨內組織生活的內容和形式
通過創(chuàng)新黨內組織生活的內容和形式,使之突出時代性、體現(xiàn)特色性和講求實效性,可以為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提供可靠的組織保證。無論是黨建工作,還是學生工作,首先得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班子隊伍,要把一些責任心強,黨性素養(yǎng)高的教師黨員納入到支部領導班子中來,還要把一些在學生中威信高,黨性強的優(yōu)秀學生納入到支部委員中,這樣才能把各項工作開展起來。每一個支部就是一個戰(zhàn)斗堡壘,加強與鞏固高校學生黨員的基層組織建設,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組織保證。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是宣傳和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發(fā)揮著戰(zhàn)斗堡壘作用。
2.3發(fā)揮入黨積極分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標識作用
從工作基礎和傳統(tǒng)來說,高校黨建已經形成覆蓋面廣泛的組織系統(tǒng)和群眾基礎,形成了統(tǒng)一的社會認識基礎,其有效性和權威性不容置疑。學生黨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發(fā)揮著龍頭作用??陀^地說,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滲透、互為補充。但無論從工作的對象、內容、要求,還是從工作的基礎、傳統(tǒng)和權威性來說,黨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居于核心地位,發(fā)揮著龍頭作用。發(fā)展一名黨員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形式,通過培養(yǎng)入黨積極分子,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為生動的實踐課堂,把入黨積極分子的先進性展示在工作崗位上,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閃耀在廣大師生中,能夠形成“帶動一個,發(fā)展一片”示范效應及育人效果。這樣一來,黨建過程使思想政治教育獲得了重要發(fā)展,每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就是一份新時代標桿,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標識作用。發(fā)展一名黨員需要一個嚴格的過程,對于那些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思想健康的學生,在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之前,他們會以一名真正黨員的身份來要求自己,這一過程是黨支部對黨員標準的再確認和宣傳的過程,也是黨的政治主張、理念,特別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給新黨員的傳遞過程。高校有超過半數(shù)甚至更多的學生要求入黨,這是發(fā)揮黨建作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絕佳契機,而且學生積極分子和黨員是大學生的優(yōu)秀代表,他們的言行舉止以同伴關系的方式對其他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工作內容和要求來說,學生黨建工作更精煉,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核心組成,二者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
3 完善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機制
3.1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方法
在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為本是最根本的價值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就是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大學生黨建工作要貫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全過程,就必須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主體的理念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部分學生黨員由于是學生身份的關系其黨員權利容易被忽略,造成學生黨員意識淡薄、缺乏工作熱情。以大學生的特點為基點,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黨員實現(xiàn)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高校黨建工作者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開展具體工作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大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特別是一些重要問題的商定,應該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黨員共同探討、互相提高,并滿足學生黨員合理的利益需求。說到底,就是以人為前提,以人為動力,以人為目的,一切為了人。因此,高校的黨務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所從事的一切工作都是對一切學生的關懷、關愛,這是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歸宿。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的提高會促使他們積極能動地發(fā)揮自身的才能,為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斷地動力,也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貢獻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3.2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思路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把主陣地放在課堂,注重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實現(xiàn)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與學生黨建及其他部門的聯(lián)動與結合,呈現(xiàn)出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黨建各自為政、零溝通的特點,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建這條教育途徑,沒能在黨建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要建立健全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大力支持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全黨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合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單位承擔了絕大多數(sh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大學生的思政政治教育絕不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單位單獨的事情,也不僅是單一的日常教育管理或教學管理的事,而是融合多個部門、予教育管理與教學管理于一體、有機結合的綜合體系。當前,高校黨委要統(tǒng)一領導,黨政要齊抓共管,黨委書記、校長要親自抓,發(fā)揮政策統(tǒng)籌、宏觀規(guī)劃、決策咨詢、工作指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3],提高部門與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校內外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工作,著力營造“大思政”的工作體系?!按笏颊惫ぷ黧w系的開展需要組織協(xié)調各方面的力量,落實相應的責任制度、管理制度和評價制度,把目標體系分解落實到黨委的組織(黨辦、團委)、宣傳、學生工作等部門,分解落實到教務、科研、后勤、培訓學院等行政部門,分解落實到院(系)、教研室等部門,分解落實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等教學單位,各部門突破各自為政的工作模式,形成各方面關心、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合力,打造以黨委引領下的齊抓共管、協(xié)調并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工作體系。既要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
3.3強化教師工作隊伍建設
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有步驟地對專兼職黨務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脫產、半脫產或在職培養(yǎng)進修,創(chuàng)造條件選拔優(yōu)秀學生黨務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參加國內外業(yè)務進修,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政治理論水平和把握政策水平,提高組織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技能。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包括學校黨委領導班子成員、院系黨總支、支部書記、副書記、組織宣傳委員等高校黨務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專兼職教師和高校輔導員,他們是從事黨建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維護學院穩(wěn)定的重要組織保證和長效機制,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顯得尤為迫切。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線,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學校要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他們,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給予適當傾斜,使他們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發(fā)展有空間,增強責任感和歸屬感。
3.4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創(chuàng)新載體
不斷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加強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理所當然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就成為高校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一線教師,要聯(lián)系社會發(fā)展、學校發(fā)展的實際,關注大學生的需求,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把系統(tǒng)教學和專題教育結合起來,改革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可以增加黨史、黨建等專題教育,利用課堂與課外兩大陣地促進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教學情況有明顯改善。通過校園文化對大學生進行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創(chuàng)新的重要課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和國學精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繼續(xù)開拓和利用多種形式的校園平臺,開展益智、勵志型的“爭先創(chuàng)優(yōu)”活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征文活動、紅歌大賽、志愿者活動等,同時把班級、教室、宿舍、公寓作為校園文化活動陣地,使黨建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進班級、教室、進公寓、進宿舍,開展特色主題班會活動、創(chuàng)建文明宿舍活動以及把黨建文化展示在公寓樓,營造和諧、濃厚的先進氛圍。通過組織、參與各項活動,在活動中接受鍛煉,廣大學生無疑會在在政治素質、思想作風、愛國情操、道德品質、藝術修養(yǎng)和組織管理,尤其是對人生真諦的感悟上有新的升華。
參考文獻
[1] 王婕.甘肅省慶陽市中等職業(yè)學校班主任隊伍現(xiàn)狀調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曲艷.企業(yè)人才需求與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D].天津大學.2005年
[3] 王曉莉.論大學生全程就業(yè)教育體系的構建[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4] 閻健.四院校體育學碩士研究生擇業(yè)觀的比較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5] 邵永同.當前我國社會轉型期大學生擇業(yè)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6] 戰(zhàn)燕.論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