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立國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信息大爆炸也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的大爆炸并不等于對傳統(tǒng)文化完全摒棄,相反,它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進一步繼承和發(fā)展,使之與時代更加融合,具有更加鮮明的進步意義,促進人類的發(fā)展。為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潮流,我國頒布的新課程標準明確將語文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相關摸索和探究也成了教育領域的一股潮流。
高中語文的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如下:
多數(shù)人從小就學漢字、說漢語,因此對語文的學習難免有所忽視,從而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數(shù)學和英語或者其他弱勢學科的補習上,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導致學生的語文成績陷入一種不上不下、不如英語的尷尬境地。因此,也有人諷刺道:“學了一輩子的語文,竟然不如才學了幾天的英語考的分數(shù)多?!?/p>
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多數(shù)模式比較單一,采取傳統(tǒng)講授式的上課模式,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這種教師單方面的灌輸式教學能夠保證所有知識點的全面講授和教學任務的完成,但學生在接收信息時,長時間的單一方式難免會讓其失去聽課的興趣,導致其接受知識和消化知識的能力低下,影響了學習效果。
大多數(shù)人認為,語文的學習就是靠死記硬背,多背誦一些古詩文即可,這是對語文學習的誤區(qū)。誠然,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但這種積累方法并不是多數(shù)人認為的死記硬背。語文的學習也是從理解到記憶的過程,語文的積累也并不是單純地背誦古詩文,還包括閱讀其他文章、文體,語文帶給我們的是做人的基本素養(yǎng)。
語文課程在高中的課程系統(tǒng)中屬于分值比重較大的三門主課程之一,因此,很多學?;蚪處煏⑵渌呖嘉瓷婕暗恼n程取消,如體育課、音樂課等,由必考課程或分值大的課程代替。其實這些被代替的課程對于語文等必考課程來說有很大作用,比如體育課,其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為接下來緊張的學習塑造強健的體魄;另一方面還可以放松心情、清醒頭腦,以便學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
國家對語文教學的相關政策和要求
信息時代的到來加速了知識的更新?lián)Q代,21世紀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世界各國都已強烈意識到知識和教育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紛紛制定了各自的教育發(fā)展計劃。語文學科是一門多方位、多維度、多層次的立體式綜合學科,學好語文對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國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對現(xiàn)行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提出了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xiàn),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也進行了調整,更是提出將高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為必修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與高中語文教學相結合的策略研究
針對客觀現(xiàn)實,將綜合實踐活動與高中語文教學相結合,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策略:
端正態(tài)度。學生要端正對待語文的學習態(tài)度,不能因為從小學習、使用而將其忽略,相反,對待語文應與其他學科一樣,認真聽講、努力吸收,只有態(tài)度端正,行為才能端正,在學習上才能少走彎路??梢酝ㄟ^開展背誦古詩文、成語接龍、每日小故事等活動來加強學生語文的學習和積累。
學生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還應盡量多看課外書,汲取更多知識,開闊視野。語文學科是一個復雜的學科體系,它幾乎與我們所學的每門學科都有交集,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我們很有可能連考試題目都讀不懂,因此,語文不只是“語文”,它更是一門“萬能”的學科,通過語文,我們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針對閱讀量問題,教師可以建立班級圖書室或舉辦圖書閱讀比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語文課與綜合實踐課的結合上,應當采取“因材制宜、因課制宜”的策略,即根據(jù)不同的課堂類型和課文內容采取不同的授課方法,比如魯迅先生的《祝福》和沈從文先生的《邊城》,這兩篇文章可以通過觀看相關的電影視頻資料更加生動地展現(xiàn)文章內容和情感,以另一種更加深刻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文章蘊涵的思想感情;而《燭之武退秦師》等講解性、知識性較強的課文則比較適合運用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但在講授時,應注意板書的整齊有序,方便學生記筆記和理解課文以及整合知識點。
各級政府要自覺承擔起自身的責任,保證教育經費按時、足額發(fā)放,督促各級地方學校貫徹綜合實踐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落實,同時學校要建立相應的教學研究小組,以便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區(qū)都應給予學校和教師相應的支持與監(jiān)督,保證實踐教學與知識教學的有機結合。
結語
新時代的到來對世界教育提出了新的跨越式要求,科技的發(fā)展使得知識的更新更加迅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勢不可擋。教育對人的發(fā)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對國家和民族的振興更是舉足輕重。語文教育的改革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要求更加體現(xiàn)活動課程的作用,更加彰顯學生的主動性,因此,在實踐活動與高中語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中,既要注重不同主體在改革中發(fā)揮的作用,又要積極探索不同課堂類型和課文所適合的不同授課模式,做到“因材制宜、因課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