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芳
摘要:該文以微課為載體,使用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將教師所授課的內容制作為簡短的微課視頻,供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中使用,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
關鍵字:微課;翻轉課堂;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12-0146-02
微課是使用電腦、手機、攝像頭等視頻終端設備,錄制在10分鐘左右,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視頻。微課不僅適合于移動時代知識的學習,也適合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本文中的微課是一種教學資源,主要用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些視頻資料主要用于學生課前學習,微課由教師就課程的概念、知識點的講解精心制作而成。
翻轉課堂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翻轉課堂更注重轉化教師和學生角色,同時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學活動各個階段的時間安排也不同。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制作教學視頻,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視頻并學習視頻相關教學知識點,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備注疑惑,提出問題。然后遵照第二階段回到課堂,通過面對面與教師交流,解答之前提出的問題,從而掌握學習知識,獲得學習成果的一種課堂形式。翻轉課堂更多的是通過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來實現完整的學習過程。
筆者從事計算機課程教學多年,根據以往各屆的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沒有達學校的預定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計算機基礎課程面向的對象是大一的學生,學生原有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各不一樣,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要求達不到,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因材施教顯得尤為重要。
2)大部分采用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都是課堂上教師先講授知識點,通過操作演示,讓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點,之后再通過相應的操作練習來檢驗學生掌握情況如何。學生在課堂上練習操作的時間不夠、不理解的地方沒有及時解決,和教師互動交流也不夠,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率不高。
3)大一學生在學習完《計算機基礎》課程后,都要參加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再加上課時數的限制,學生對等級考試的部分知識點掌握不是很好,出現的問題沒有及時消化理解,學習主動積極性得不到提高。
鑒于以上情況,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以全國計算機二級等級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點為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來設計實現:
1課前傳授知識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傳授知識在課堂中,教師以講授和演示操作的方式,向學生傳授課程相關知識,講授知識并演示操作占據了課堂的很多時間。相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傳授知識在課前,教師提前將微課視頻、學習注意事項等材料發(fā)給學生,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完成課前學習筆記,反饋問題。
筆者以計算機基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公共基礎知識為例,對其知識進行詳細的分解,并將之制作微課。公共基礎知識分為20個考點,即分為算法、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線性表及其順序存儲結構、棧和隊列、線性鏈表、樹和二叉樹、查找技術、排序技術、程序設計方法、結構化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軟件工程基本概念、結構化分析方法、結構化設計方法、軟件測試、程序的調試、數據庫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數據模型、關系代數和數據庫設計與管理。主要分為資料的收集、PPT的制作、錄屏制作和視頻制作四個部分。
1)資料的收集。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綜合運用了網上查詢、文籍查詢等多種方法進行了資料、數據的收集。在數據收集方面,首先,查閱大量有公信力的網站,查詢書本以外的知識點,擴充知識面。同時,制作過程中去圖書館查詢大量的專業(yè)知識文獻,并且查詢相關的課程知識,比如:C語言、計算機導論、數據結構、軟件工程等。然后與公共基礎知識相結合。
2)PPT的制作。在資料收集結束之后,開始PPT制作,為了呈現更好的效果,PPT模板的尋找上也沒少下功夫,挑選出效果最好的模板進行制作。將收集好的資料與計算機公共基礎知識相結合,先簡單地將知識內容放置在每個PPT中,再對制作的PPT進行修改和完善,并加以動畫設計,盡量使PPT簡單、整潔、美觀、大方。
3)錄屏制作。錄屏之前搜索了網上的微課視頻,并且觀看了很多的微課視頻,學習其中的經驗以便能夠做得更好。同時,選用Ocam錄屏軟件的錄制,在錄屏時盡量讓自己的語速緩慢一些,后期視頻制作再加上字幕,盡量簡明扼要。
4)視頻制作。在錄屏制作結束后先將錄屏過程中的停頓部分或者有錯誤的部分剪輯掉,接下來就是將字幕添加進視頻中,添加字幕要注意的是給觀看者一個看清字幕的緩沖時間,這就需要錄屏時錄屏者語速的配合了。每一節(jié)微課時間大致設定在10分鐘左右,依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進行教學。
2課中消化知識
通常,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根據課堂教師講授的知識,先溫習一遍,再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理解消化課堂知識,能順利完成作業(yè);有的學生則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課堂知識,因而完成作業(yè)困難。這期間,學生不能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和輔助,勢必影響本章節(ji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下一階段的學習也有影響。不同的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課堂中消化所學知識,課堂上教師充當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同于傳統(tǒng)模式中,教師充當教學活動的主導者。這樣的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相關學習活動,充當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能夠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及時與教師進行交流,輕松的消化課堂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分組討論,在課堂上展示學生成果,最后教師評價整個教學過程,同學們也可以參與互評交流。
3課后應用知識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中沒有重視知識的應用,通常教師每講授完一個章節(jié)時,就會進行針對性的章節(jié)單元練習,這種練習一般隨堂進行或布置學生課后完成,以檢查學生對于這一單元知識的掌握程度,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并沒有設計知識應用。不同的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后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或呈現作品。章節(jié)課程結束后,教師既要完成對應的章節(jié)練習,還要求學生將知識應用到作品中,之后教師會逐一評價學生作品,同學們也可互評作品,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在整個翻轉課堂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考核是缺一不可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考核無非是章節(jié)練習、單元測驗、期末考試等,并沒有重視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課堂上學生情況和課后完成作業(yè)情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除了練習和考試,整個過程考核無處不在。比如課前預習情況如何、視頻觀看如何;課堂上學習認真態(tài)度如何、積極討論如何;課后作品完成質量如何、參與互評如何等等。
微課理念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研究中,關鍵在于課前的微課視頻有沒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活動進行中如何設計學生關注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者首先要考慮的是激發(fā)學習興趣,使教學微課視頻有足夠的吸引力,還要考慮微課視頻的時間長度、具體內容、畫面風格等特點,制作出適合學生的教學微課視頻。其次,設計吸引學生的課堂教學活動也尤為重要,在整個課中知識內化過程中,學生要把課前遇到的疑惑、問題逐一解答,通過獨立思考或與教師、同學交流的方式,提到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協作能力與表達能力。
4 結束語
總之,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夠體現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有助于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協作的能力以及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力,為新時期下學生學習提供有效的途徑,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黃建軍,郭紹青.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現代教育技術,2013(5):31-35.
[2] 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9-10.
[3] 何文濤,張新明.基于微課程的電子課本內容整合及其教育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3(12):89-95.
[4] 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3(9):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