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駿飆
前列腺癌是發(fā)病率在男性腫瘤中位居第二的惡性腫瘤,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逐漸增高,高發(fā)年齡段在70~75歲之間[1-2]。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是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療方法之一,經(jīng)多年的臨床改進和研究,腹腔鏡根治術得到了不斷的應用和推廣[3]。
收集我院2012年至2015年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患者94例患者資料,并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49例行腹腔鏡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實驗組),患者年齡49~75歲,平均年齡(67.9±7.1)歲;血前列腺特異抗原(PSA)10.3~60.9 ng/ml,平均(33.75±15.93)ng/ml;前列腺體積11~55 ml,平均(28.31±7.55)ml。45例行開腹手術(對照組),患者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66.8±7.3)歲;血前列腺特異抗原(PSA)11.5~63.2 ng/ml,平均(34.28±20.44)ng/ml;前列腺體積12~55 ml,平均(29.29±8.39)ml。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系統(tǒng)穿刺活檢,病理檢查確診。2組患者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具可比性(P>0.05)。
所有患者完善相關入院檢查,常規(guī)抽血檢查肝腎功能,無手術禁忌證。腹腔鏡手術組(實驗組):仰臥位,全麻,建立氣腹,氣腹壓力13 mmHg,腹腔鏡由Trocar孔穿入。監(jiān)視器下先行盆腔淋巴結清掃,后按Montsouris七步法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術。術中送病理檢查,術后左下腹最下方置腹腔引流管,并給予相應補液、抗炎、止血以及止痛處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以及排尿情況,定期復查PSA。開腹手術組(對照組):頭低腳高仰臥位,全麻,常規(guī)留置氣囊導尿管,臍與恥骨聯(lián)合上方正中腹膜外切口,整個手術腹膜外進行,清掃盆腔淋巴結,清除前列腺表面脂肪組織,將與前列腺交界處膀胱頸切斷,游離精囊,離斷尿道,離斷恥骨前列腺韌帶,取出前列腺癌組織,病理送檢,吻合膀胱頸尿道,關閉手術切口,術后常規(guī)止痛、補液、抗炎,觀察患者排尿情況,定期復查PSA。
分析2組患者圍手術期相關臨床指標:手術前后PSA、術前前列腺體積、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導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術前PSA水平以及前列腺體積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長,但術中出血量、術后導尿管留置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2組患者圍手術期相關指標觀察
實驗組患者治療顯效率、有效率、無效率以及總有效率分別為46.9%、42.9%、10.2%和89.8%,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率、有效率、無效率以及總有效率分別為20.0%、55.6%、24.4%和75.6%,組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2組患者臨床療效觀察(例,%)
實驗組患者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礙以及吻合口瘺/狹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生化復發(fā)率以及完全控尿率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性手術于上世紀九十年代首次提出,隨著手術條件的提高,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前列腺周圍組織解剖結構和生理的探索,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性手術方式逐漸發(fā)生改變。根治性前列腺癌手術由于其所在盆腔結構的復雜性極易導致術后多并發(fā)癥發(fā)生,諸如術后尿失禁、尿道狹窄以及影響男性勃起功能等[4]。本文就腹腔鏡應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術中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
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療金標準為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術,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長,但術中出血量、術后導尿管留置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與文獻報道相一致[5-6]。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術手術時間與患者盆腔解剖結構和術者的操作經(jīng)驗有關,而術中出血主要與損害恥骨后血管復合體有關[7],腹腔鏡下操作視野清晰,可清晰顯示術野中的血管神經(jīng),且腹腔鏡下手術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說明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術在減少術中出血方面優(yōu)勢明顯。手術時間可反映手術的難易和復雜程度,且與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一定關系,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術學習曲線較長,且相對手術操作難度大,但隨著術者手術經(jīng)驗的不斷增加,手術時間可能會縮短。腹腔鏡手術患者腹部幾個直徑1~2 cm小切口相較于開放手術的腹部正中切口而言創(chuàng)傷極小,患者術后疼痛輕、恢復快,總住院時間明顯縮短。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治療顯效率、有效率、無效率以及總有效率分別為46.9%、42.9%、10.2%和89.8%,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率、有效率、無效率以及總有效率分別為20.0%、55.6%、24.4%和75.6%,組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術治療效果肯定,與文獻報道相一致[8]。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礙以及吻合口瘺/狹窄發(fā)生率分別為6.1%、14.3%和18.4%,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2組患者生化復發(fā)率以及完全控尿率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前列腺癌根治術后尿控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術后尿失禁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9],而導致前列腺癌根治術后尿失禁的原因為支配括約肌的神經(jīng)受損以及括約肌損傷等,開放性手術對盆腔組織的創(chuàng)傷不可避免,尤其對血管神經(jīng)等細微結構,從而引起術后尿失禁以及性功能障礙[10]。腹腔鏡下手術術野空間大,界限清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因此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術具有明顯優(yōu)勢。
表3 對比2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例,%)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術術中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時間短,治療總有效率高,且患者術后尿失禁以及性功能障礙發(fā)生率低,有利于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臨床療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