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霞
【摘要】目的:對全盆底重建術聯(lián)合TVT-O進行盆腔器官脫垂合并壓力性尿失禁治療應用的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盆腔器官脫垂合并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別,每組各36例。其中,觀察組采用全盆底重建術聯(lián)合TVT-O治療,對照組采用全盆底重建術治療,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4.4%,對照組為41.7%(P<0.05),此外,觀察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為(81.4±12.7),對照組為(72.1±7.4),兩組對比,P<0.05,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結論:全盆底重建術聯(lián)合TVT-O治療盆腔器官脫垂合并壓力性尿失禁效果突出,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全盆底重建術 TVT-O 盆腔器官脫垂 壓力性尿失禁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8)05-039-02
臨床中,盆腔器官脫垂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盆腔臟器移位及功能異常性疾病。有研究顯示,盆腔臟器脫垂多發(fā)生于60歲以上婦女,且臨床容易合并壓力性尿失禁病癥[1]。下文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盆腔器官脫垂合并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為例,對其治療方法及效果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盆腔器官脫垂合并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盆腔器官脫垂定量分度顯示均在Ⅱ至Ⅳ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別,每組各36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在51至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4±8.7)歲,體重指數(shù)為(25.4±3.4)kg/m2;對照組患者年齡在50至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3±8.5)歲,平均體重指數(shù)為(25.6±3.5)kg/m2。兩組患者在年齡、體重指數(shù)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別,P>0.05,具有比較意義。排除不同意本次研究患者,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全盆底重建術聯(lián)合TVT-O治療,對照組采用全盆底重建術治療,具體方法如下。
全盆底重建術:術前3天給予患者高錳酸鉀稀釋液坐浴及碘伏陰道擦洗治療,在確認患者陰道無其他炎癥疾病情況下實施手術治療。術中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支持,以膀胱截石位對子宮脫垂患者進行引導全子宮切除后,實施全盆底重建手術,全盆底重建術式包含傳統(tǒng)陰道前壁或后壁修補手術、Prolift前路或后路全盆底植入手術、骶骨陰道固定術、聚丙烯網(wǎng)片或Prosima陰道前壁或后壁植入手術等。臨床結合患者盆腔器官脫垂情況選擇一種或多種術式聯(lián)合治療,以確保患者治療效果。
TVT-O治療:全盆底重建術治療完成后對患者實施TVT-O治療。以患者尿道口下方1至1.5cm位置處陰道前壁行2cm左右的縱行切口,然后向外部上方傾斜45度進行陰道黏膜下間隙分離,至恥骨降支上方約1/3內(nèi)側后穿破閉孔膜,并將翼狀導引板沿著分離孔隙剪插入分離路徑,置入穿刺針,從確定皮膚切口部位穿出,以尿道中段下方作為吊帶定位位置,在調(diào)整好吊帶的松緊合適度后,進行護套抽出并剪掉多余吊帶,使用可吸收線進行陰道前壁切口縫合。術后給予患者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2至3d,對絕經(jīng)期患者給予小劑量雌激素治療,治療周期為1個月。術后隨訪6至12個月。
1.4 效果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療效指標進行統(tǒng)計對比。同時,采用尿失禁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問卷,對患者手術前后生活治療評分進行觀察對比。療效評價根據(jù)盆腔器官脫垂合并壓力性尿失禁疾病療效評價有關標準,進行分級評價。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其中,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突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如下表1和表2、3所示,為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各項療效指標結果對比。
3 討論
臨床中,對盆腔器官脫垂早期治療以子宮切除為主,但治療后患者容易發(fā)生陰道穹隆脫垂,導致醫(yī)源性損傷發(fā)生,效果不夠理想。隨著盆底整理理論的提出,人工盆腔修補術在盆腔器官脫垂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應用,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有研究顯示,在對78例(這是其他研究數(shù)據(jù),不是本文數(shù)據(jù))盆腔器官脫垂合并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實施全盆底重建術聯(lián)合尿道中段懸吊術治療后,與傳統(tǒng)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保守治療相比,患者各項療效指標均優(yōu)于傳統(tǒng)保守治療患者,且手術前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48.7±11.2)和(81.4±12.7),治療效果較為突出[2]。
上文中,對我院收治的72例盆腔器官脫垂合并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全盆底重建術聯(lián)合TVT-O治療與單穿全盆底重建術治療后,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4.4%,對照組為41.7%,兩組對比,X2=11.284,P<0.05;此外,觀察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為(81.4±12.7),對照組為(72.1±7.4),兩組對比t=7.147,P<0.05,此外,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數(shù)、手術前后Hb變化等指標對比無明顯差異,而觀察組患者術后排尿時間、初尿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以及最大尿流率等排尿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與上述研究結論相一致。這是由于女性盆腔結構主要由骨骼、肌肉以及韌帶、器官等構成,而在對患者盆腔器官脫垂治療中,傳統(tǒng)的陰式子宮切除與陰道前后壁修補手術不能從根本上對陰道穹窿脫垂問題進行解決,并且容易引起醫(yī)源性損傷,而采用全盆地重建術以恢復盆腔結構為目的進行修補治療,在有效加固患者盆底薄弱組織,為康復期患者再生組織提供力學支持,以促進盆底整體重建修復與區(qū)域性缺損恢復同時,還有利于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提升。
總之,全盆底重建術聯(lián)合TVT-O治療盆腔器官脫垂合并壓力性尿失禁效果突出,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惠英,許紅雁.經(jīng)會陰超聲評估盆腔臟器脫垂合并壓力性尿失禁的參數(shù)特點及意義[J].現(xiàn)代婦產(chǎn)科進展,2015,24(03):209-211.
[2]張志紅,胡孟彩,鮑穎潔,等.盆腔器官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的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17,33(07):53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