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眉嫵
閱讀分享:英國詩人雪萊曾這樣寫道:“歷史,是刻在時間記憶上的一首回旋詩?!彼]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是教育別人。它好比一艘船,裝載著現(xiàn)代人的記憶駛往未來。學習歷史,從歷史中取得借鑒,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恒的課題。(特約教師: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第七中學 景毛毛)
公元383年,躊躇滿志的前秦皇帝苻堅,多了一個新身份——征晉兵馬大元帥。他召集了八十余萬兵力,摩拳擦掌準備建立一個四海一統(tǒng)的秦帝國。于是,茍延殘喘的東晉,這塊被苻堅念念不忘的魚肉,終于被擱上了砧板。
大約是苻堅首次參與如此聲勢浩大的軍事行動,再加上皇帝當習慣了,拎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一時間對兵馬大元帥的身份有點“出戲”。前秦軍八十余萬,東晉軍八萬,兵力如此懸殊,勝與敗應當是毫無懸念。于是乎,苻堅帶領先鋒大軍開赴淝水邊,安營扎寨完畢。出于速戰(zhàn)速決的考慮,他隨即派出眼下已是前秦尚書的原東晉降將朱序,現(xiàn)身說法,讓他勸說隔河對峙的東晉軍來降。
苻堅的考慮不可謂不“周到”——大軍壓境,東晉想要硬拼,無疑是以卵擊石。而現(xiàn)在我苻堅善解人意,主動給你機會。想想看,連朱序這樣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將領,降了前秦國都能輕松坐上尚書的位子,作為東晉中流砥柱的前線作戰(zhàn)總指揮,若是帶頭降了,不但性命無憂,還有高官厚祿可拿,誰會不要?抱著這樣的念頭,苻堅這邊廂覺得高枕無憂勝券在握了,只等著勝利的號角響徹華夏大地。
只是他忘了,作為主帥,把萬千將士的性命隨便交付于一個態(tài)度曖昧的降將,簡直是在玩火。說到降將朱序,他的角色定位就特別明確——投誠后俯首帖耳,唯苻堅之命是從,但他其實是一個有原則、有職業(yè)操守的“特工人員”。不然當初在東晉時也不會因為決策失誤,還能堅持守城一年之久,直到城破被俘才無奈降了前秦。
朱序本著“身在敵營心在故國”的原則,這一趟勸降出使,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工技能,辦得很是成功。他圓滿地將前秦軍先鋒立足不穩(wěn)、主力大軍沒到的信息,傳遞給了晉軍主帥;又成功地說服晉軍主帥改變作戰(zhàn)計劃,由原來的“力圖自?!闭{(diào)整為“主動出擊”,準備打前秦軍一個措手不及。
于是,跟著朱序一道返回前秦軍大營的,是東晉軍將計就計的投降條件:最終決戰(zhàn)時,希望前秦軍后撤,為兩軍交戰(zhàn)騰個地方,這樣他們降得也不算難看。苻堅不顧眾人阻攔,大掌一揮:全軍后撤!他完全忘記了,這里不是一團和氣的前秦朝堂,而是你死我活的戰(zhàn)場。
兩軍對壘的決戰(zhàn)時刻,苻堅下達撤退命令,不明情況的前秦軍頓時亂了陣腳。敬業(yè)愛崗的特工朱序,瞅準時機,配合前線已經(jīng)渡過河、正在給前秦軍迎頭痛擊的東晉軍,趁機在前秦軍后方大放煙幕彈,高喊著:“主帥戰(zhàn)死啦,前面敗了,大家快逃命呀!”這一聲喊,讓本就莫名其妙的士兵頓時失了斗志。月黑風高,士兵們沒了主心骨,更是驚慌失措、草木皆兵。一時間,眾人丟盔棄甲,爭相逃命而去。最終,東晉依靠區(qū)區(qū)八萬兵力,憑借特工朱序的里應外合,就擺脫了前秦這塊要命的砧板,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苻堅,稀里糊涂促成了一出“無間道”的成功上演,將辛苦得來的江山拱手相送。一場也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無間道”,葬送了一個如日中天的王朝,也讓一段“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軍事傳奇,從此在世間流傳。
(王傳生摘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