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
(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血液透析科,甘肅 隴西 748100)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臨床上治療終末期腎臟疾病的常用療法。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通常需要為其建立動靜脈內瘺。但長時間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可因多種因素的作用而發(fā)生動靜脈內瘺功能喪失。對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能維護其動靜脈內瘺的功能,保證其正常進行血液透析治療[1]。為探討對進行維持
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對預防其喪失動靜脈內瘺功能的效果,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對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該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75例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150例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n=75)和對照組(n=75)。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5例;其年齡為33~75歲,平均年齡為(55.3±4.7)歲;其中有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38例,有糖尿病腎病患者20例,有高血壓腎病患者12例,有其他腎病患者5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26例;其年齡為35~77歲,平均年齡為(54.7±4.9)歲;其中有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38例,有糖尿病腎病患者20例,有高血壓腎病患者12例,有其他腎病患者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治療期間均通過制作動靜脈內瘺的方式為其建立血管通路。同時,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護理。具體的方法是:為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原理、目的、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及注意事項。監(jiān)測患者的心率、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在患者進行透析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tài)及穿刺部位的情況。在透析結束后,讓患者休息數分鐘,確定其血壓正常后,為其拔除穿刺針,對穿刺部位進行壓迫止血。對進行靜脈穿刺的患者,為其壓迫穿刺部位15 min。對進行動脈穿刺的患者,為其壓迫穿刺部位30 min)。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下次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時間。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后,為其建立個人檔案。為患者介紹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例,減輕其心理壓力,使其以較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其能夠信任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內瘺的概念,告知其維護內瘺的重要性。2)為患者采血進行各種檢查時,盡量避開建立內瘺的肢體。使用內瘺后,避免用力按壓或揉搓建立內瘺的部位。觀察患者是否發(fā)生血管異常的情況,并及時將患者的情況告知醫(yī)生。定期更換穿刺部位,避免在患者的皮膚上形成明顯的瘢痕,導致內瘺狹窄。3)每天檢查患者內瘺的情況,遵醫(yī)囑為其使用抗凝藥物和改善血管彈性的藥物,避免其因血管彈性差、血液黏稠度高而發(fā)生血栓及吻合口狹窄的情況。嚴密觀察患者肢體末端的血運情況。及時為患者補液,防止其因血壓較低而發(fā)生內瘺吻合口血栓和內瘺閉塞的情況。定期檢測患者血紅蛋白的水平。4)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進行護理操作的水平,使其在為患者進行穿刺時,能一次穿刺成功。護理人員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原則進行各項護理操作。禁止在患者的皮膚破損處進行穿刺。遵醫(yī)囑為易發(fā)生感染和已發(fā)生感染的患者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觀察兩組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內瘺閉塞、動脈瘤樣擴張的情況。護理前后使用SF-36生活質量評分表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的評價內容分為健康、情感、心理三個維度?;颊叩脑u分越高,其生活質量越好。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內瘺閉塞的發(fā)生率及動脈瘤樣擴張的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內瘺閉塞的發(fā)生率及動脈瘤樣擴張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fā)生內瘺閉塞和動脈瘤樣擴張的情況[n(%)]
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情況[n(%)]
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健康、情感、心理維度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分,±s )
表3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分,±s )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健康 情感 心理對照組(n=75) 6.7±2.3 31.0±6.5 4.3±1.2觀察組(n=75) 13.3±2.1* 57.2±6.8* 9.0±1.5*
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挽救腎病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之一[2]。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通常需要為其建立動靜脈內瘺。但長時間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可因多種因素的作用而發(fā)生動靜脈內瘺功能喪失。動靜脈內瘺功能喪失可導致患者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效果不理想、降低其生活質量。導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發(fā)生動靜脈內瘺功能喪失的原因主要有:1)患者的血壓較低,其內瘺吻合口易形成血栓,發(fā)生內瘺閉塞。2)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疾病,其血液粘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內瘺。3)患者的內瘺發(fā)生感染可損傷其血管內膜,使其血管內壁形成纖維組織,導致其血管狹窄。4)護理人員進行穿刺操作不熟練,多次對患者進行穿刺,從而可縮短其內瘺的使用時間。5)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較差,對內瘺的認知水平較低,未能良好地進行自我護理。
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對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良好的護理能保護其血管通路的功能[3]。預見性護理是指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采取預防性的護理措施,從而有效地預防其發(fā)生不良事件的護理方式。在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使患者了解透析的過程及維護內瘺的重要性,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樹立維護內瘺的觀念。同時,護理人員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能降低患者發(fā)生感染的幾率。護理人員遵醫(yī)囑為患者使用抗凝藥物和改善血管彈性的藥物、及時為其補液,能避免其發(fā)生血栓、吻合口狹窄、內瘺閉塞的情況。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能減少對患者進行穿刺的次數,避免其因頻繁穿刺而發(fā)生內瘺使用時間過短的情況。
綜上所述,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可預防其喪失動靜脈內瘺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
[1] 胡志恒,莫國華,韋麗玲.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0):1843-1844.
[2] 李旭丹.早期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6(14):96-99.
[3] 董小慧.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33):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