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蓉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qū)婦幼保健院 四川 巴中 636000)
會陰側切術是常見手術方式之一[1],常用于縮短第二產程,避免會陰處出現(xiàn)嚴重的裂傷,降低新生兒窒息率、圍產兒死亡率等,在合適的時間內對產婦會陰位置進行切開,可有利于預后。會陰側切術的手術位置和肛門位置較近,而且產婦沒有進行有效的產前準備以及術后護理,增加了感染的機率。會陰切口出息感染時,影響了產婦的飲食和休息情況,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無母乳情況,給產婦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壓力[2]。我院為了降低在分娩中進行會陰測切術產婦的會陰切口感染率,選取2016年度、2017年度的產婦各100例作為調查對象,分析感染原因以及預防措施,詳情如下。
選取2016年度、2017年度的產婦各100例作為調查對象,均為正常分娩產婦,但分娩中進行會陰側切術,將2016年度產婦作為對照組,將2017年度產婦作為實驗組,實驗組產婦年齡21~37歲,平均(29±1.3)歲;對照組產婦年齡22~38歲,平均(30±1.3)歲,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均不患有血液、糖尿病等疾病,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等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會陰切口感染診斷標準:患者血象出現(xiàn)增高現(xiàn)象,并伴有發(fā)熱;患者傷口處有明顯疼痛,并伴有硬結、紅腫現(xiàn)象;縫針針孔位置有明顯的膿性分泌物;陰道粘膜出現(xiàn)潰瘍、充血以及有壞事的組織以及膿液。
經過仔細的觀察,我科室工作人員在對產婦會陰傷口處理時,存在如下問題:(1)我科工作人員對傷口進行處理時,帶手套之后沒有使用生理鹽水對手套進行清洗;(2)工作人員在縫合中有打滑結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且滑結過度;(3)工作人員在縫合結束時留有的線頭較長。
根據我科在處理會陰傷口時存有的問題,制定了合理的預防措施,方式如下:(1)對產婦進行分娩護理,在分娩中產婦對分娩的恐懼感比較強烈,大多數產婦都出現(xiàn)產前緊張現(xiàn)象,不能夠正確的運用腹壓,有過早的屏氣增加腹壓的情況出現(xiàn),使產婦的宮頸出現(xiàn)水腫現(xiàn)象,延長產程,導致會陰發(fā)生水腫,增加傷口感染機率,因此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在分娩中對產婦進行鼓勵,使產婦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2)制定會陰傷口處理規(guī)范流程,產婦在分娩結束后,工作人員應根據產婦會陰傷口的情況對其進行縫合,在縫合中能夠嚴格按照會陰傷口處理規(guī)范流程進行操作,流程如下:使用生理鹽水對手套進行沖洗;盡量杜絕出現(xiàn)打滑結現(xiàn)象;縫合結束,留有的余線要短。
觀察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會陰切口感染率。
本次調查中涉及200例產婦的實驗數據,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應用n(%)描述,計量資料應用(±s)描述,組間經t和χ2檢驗,差異在P<0.05時,存在臨床可比意義。
實驗組產婦會陰切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實驗組治療效率對比(n,%)
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由于很多原因導致而進行會陰側切術,例如會陰條件差、胎兒過大、早產兒、胎兒宮內窘迫等,應用會陰側切術,防止產婦的會陰發(fā)生嚴重的撕裂傷[3]。根據臨床資料證實,我院會陰切開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上漲,導致會陰切口感染發(fā)生率上漲,根據臨床探討和分析,導致會陰傷口發(fā)生感染有如下原因:縫合中并無使用生理鹽水沖洗手套,容易導致產婦發(fā)生感染;縫合過程中滑結過多以及線頭過長,脂肪組織容易出現(xiàn)液化現(xiàn)象;產婦過于肥胖分娩后活動不方便,導致術后休息時間過長,對血液循環(huán)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增加了感染的機會。除此之外,產婦在分娩之前患有陰道炎、外陰炎癥等,在分娩過程中,對陰道進行多次檢查,導致含菌惡露入侵傷口等均有可能引發(fā)會陰切口感染,給產婦的心理以及生理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我科室規(guī)范了會陰傷口處理流程以及制定了詳細的預防措施,分娩前詳細的了解并掌握產婦的基本情況,在分娩的產婦中存在患有生殖道感染的產婦,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檢查方式;增加對胎膜早破的孕婦產護理,保證產婦的外陰清潔;在分娩中產婦對分娩具有較為強烈的恐懼感,大多數產婦都會出現(xiàn)產前緊張現(xiàn)象,因此我科人員應指導產婦進行正確的分娩,在分娩中對產婦進行鼓勵,縮短產程,降低會陰發(fā)生水腫的機率,降低傷口感染的發(fā)生率;產婦在分娩以后,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叮囑產婦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情況,避免傷口出現(xiàn)感染。在本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實驗組產婦會陰切口感染發(fā)生率4%,對照組產婦會陰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為20%,實驗組產婦會陰切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產婦進行會陰側切術后,工作人員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guī)范流程對產婦傷口進行處理,可有效的降低感染率,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肖浪花.用0.5%甲硝唑液沖洗自然分娩產婦會陰切口對預防切口感染的療效評價[J].抗感染藥學,2017(7):1355-1357.
[2]吉訓玲,童碧芳,吳燕等.會陰切開術助產分娩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點與預防[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1):2591-2594.
[3]付娟,尹君.分析會陰側切術后發(fā)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應采取的護理措施[J].心理醫(yī)生,2016,22(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