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糖尿病為臨床上常見疾病,也為典型心腦血管病癥,該疾病的產生與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飲食因素等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yè)污染日益嚴重,飲食結構的改變等因素的影響,該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了我國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危害性極大,一旦血糖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會導致其他組織器官病變,形成各類合并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上,藥物治療為其主要的治療方法,主要目的為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如何選取治療藥物成為了新的問題[1]。本文為探討羅格列酮治療初診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特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初診糖尿病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初診糖尿病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均分為兩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51~87歲,平均年齡為(69.21±1.25)歲;觀察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在51~88歲,平均年齡為(69.26±1.2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方面,統(tǒng)計學無意義(P>0.05)。
納入標準:依據(jù)WHO中關于初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確診為初診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排除羅格列酮片等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為常規(guī)藥物胰島素治療,門冬胰島素注射液(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分裝,國藥準字:S20153001),每天用藥三次,每次劑量為8~10個單位,餐前注射治療,連續(xù)治療三個月,做好記錄。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羅格列酮,胰島素的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保持一致性,羅格列酮片(成都恒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0569),每天用藥兩次,餐前口服治療,每次的劑量控制為2mg,連續(xù)治療三個月,做好記錄。
觀察兩組治療效果情況。治療效果判定標準[3]:①顯效:治療后,血糖水平受到完全控制或明顯控制;②有效:治療后,血糖水平受到有效控制;③無效:治療后,血糖水平無變化或惡化,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將數(shù)據(jù)輸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s)表示平均值,組間用t、χ2檢驗,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
兩組的總有效率為96.67%和80.00%,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情況[n(%)]
糖尿病作為典型的慢性疾病,也為終身性病癥,主要的發(fā)病人群為中老年人群,難以治愈,需要長期進行血糖控制治療,一旦未能控制好血糖,會導致患者的血糖處于高位,隨著血液循環(huán),對全身的各組織器官產生負面影響,極易形成各類合并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因此,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極為重要,應給予重視[4]。
臨床上,通過對該疾病的研究,選取不同的治療藥物,患者的治療效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性,糖尿病主要表現(xiàn)為血糖水平處于高位,這與患者體內血糖分解能力不足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當人體中血糖不能有效分解,使得血糖在血液中積累,血糖水平日益升高,最終導致糖尿病疾病的產生;胰島素為人體中唯一的一種降低人體血糖的激素,能夠促進脂肪、糖原、蛋白質的產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多為胰島素分泌功能產生障礙,使得血糖不能很好的分解,導致患者患病,針對該疾病的治療,常規(guī)藥物為直接注射胰島素,常規(guī)治療雖然有著一定程度的治療效果,但是,一旦不注射胰島素,患者的病情就會復發(fā),整體的治療效果不甚理想;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針對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在應用胰島素的同時,羅格列酮片被廣泛應用,羅格列酮片為典型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物,進入到人體后,能增強靶細胞對人體中胰島素敏感性,提升血糖的分解能力,降低血糖的效果顯著,因此,在針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在胰島素、羅格列酮片均能實施的情況下,優(yōu)先選用羅格列酮片藥物進行救治[5]。本文中,用過對比胰島素與羅格列酮治療初診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發(fā)現(xiàn),兩組的總有效率為96.67%和80.00%,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表明,在為初診糖尿病患者選擇治療藥物的過程中,羅格列酮的應用價值極高,值得為患者優(yōu)先選擇。
綜上所述,羅格列酮治療初診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顯著,血糖得到控制,提高了治療效果,羅格列酮值得應用初診糖尿病患者。
[1]呂旭艷,陳小麗,謝敏.阿卡波糖與瑞格列奈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效果觀察[J].中國藥師,2016,19(6):1113-1115.
[2]田國祥,夏常泉,王曉兵,等.二甲雙胍分別聯(lián)合利拉魯肽及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5,23(1):100-102.
[3]廖麗婭,鄧紅艷,韋煊.地特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胰島功能及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5,25(13):66-68.
[4]樂長青.甘精胰島素合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血糖指標變化及低血糖發(fā)生率50例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5,21(17):104-104.
[5]陳一丁,錢鐵鏞,姚偉峰,等.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壓及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2016,36(2):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