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yī)院病理科 四川 綿陽 621000)
柯琦 謝剛 鄒黎黎 謝春燕 劉丹 王安群(通訊作者)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現已證實,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持續(xù)性感染是宮頸癌發(fā)生發(fā)展的必要條件[1]。在宮頸上皮內瘤變以及宮頸癌組織中,最常見的致瘤性高危型HPV亞型為16、18型。為研究綿陽地區(qū)女性感染HPV情況,收集我科自2015年至2017年女性宮頸HPV檢測病例,探討本地區(qū)女性HPV感染率及感染亞型分布。
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來我院就診,有性生活史,自愿接受宮頸HPV檢測的女性共22649例。
使用人乳頭瘤病毒基因分型(23型)檢測試劑盒(亞能生物),采用PCR-反向點雜交法檢測。每次檢驗均設立陽性對照及陰性對照,陽性對照或陰性對照結果出現異常則重復該次檢測。具體操作參照試劑盒操作說明按HPV DNA提取- PCR擴增-雜交-洗膜-顯色步驟進行。
陽性對照:在IC位點及相應的HPV基因型檢測位點均出現顯色信號,否則視為實驗失敗,提示PCR擴增或雜交失敗。陰性對照:僅在IC位點有顯色信號(藍色斑點),其余位點均不顯色,否則視為存在污染。檢測樣本:依據顯色信號的位置及信號有無判讀結果。
檢測22649例樣本,年齡范圍為18~85歲。其中,HPV陽性病例共6460例,陽性率為28.52%,年齡范圍為19~84歲,最常見的低危型HPV為HPV81、43和42,而最為常見的高危型HPV則是HPV 52、16與58。HPV多重感染亦很常見,共2109例。多重HPV感染發(fā)生率為9.31%,占HPV感染者的32.65%。
各型別HPV感染情況如下表:
表1 受檢女性高危型HPV感染亞型分布
表2 受檢女性低危型HPV感染亞型分布
人乳頭瘤病毒是乳頭瘤病毒(papillomavirus)家族成員,只感染人類。傳播途徑為皮膚-皮膚或粘膜-粘膜的接觸傳播,是人類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1]。據統(tǒng)計,有50%的人在一生之中至少感染一次HPV[2]。研究發(fā)現,HPV病毒的E5、E6、E7編碼主要的病毒癌蛋白,與癌癥發(fā)生、細胞周期改變、端粒酶延長、DNA損傷、宿主基因組的不穩(wěn)定以及阻斷腫瘤抑制通路和抑制凋亡有關[2]。當HPV DNA與宿主DNA整合后,高危型HPV(如HPV16、18)隨即表達E6,E6蛋白將下調腫瘤抑制蛋白p53的表達。其后表達的E7蛋白則與腫瘤抑制蛋白pRB相結合,從而促進DNA合成,誘發(fā)腫瘤形成。與高危型HPV不同,低危型HPV主要引起皮膚及粘膜的疣或乳頭狀瘤[2]。
通常,HPV感染者為亞臨床狀態(tài)或為隱匿狀態(tài)。感染HPV后,多數感染者可通過機體的細胞免疫清除病毒。一般低危型HPV可在5個月內清除,而高危型則需要8個月。而持續(xù)性的高危型HPV感染則是宮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及宮頸癌形成的必要因素[2,3]。因此,檢測女性宮頸HPV感染狀態(tài),對于女性宮頸疾病的防治均有重要作用。臨床檢測HPV的方法中,DNA原位雜交法一般用于回顧性研究,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但價格較貴。血清檢測HPV特異性IgG可以用來判斷患者的感染情況,但是不能確定感染部位。本單位采用PCR-反向點雜交法,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且檢測樣本限制性小,可以使用宮頸液基樣本及石蠟組織進行檢測。同時,結果判讀方便簡潔,適用于臨床日常檢測工作。本組研究中,綿陽地區(qū)女性HPV陽性率與四川成都地區(qū)陽性率相仿。另外,HPV的亞型分布具有地域特征。國外常見的高危型HPV亞型為HPV 16、18、31、33、52和58,低危型則為HPV 6和11[1-4]。在我們的研究中,最常見的低危型HPV為HPV81、43和42,而最為常見的高危型HPV則是HPV 52、16與58。HPV多重感染亦很常見。這些結果與成都地區(qū)HPV感染率及亞型分布相似[5]。提示兩個地區(qū)的女性可能具有相似的HPV暴露因素,同時與兩地區(qū)人員流通頻繁有關。
綜上所述,綿陽地區(qū)女性HPV感染情況與成都地區(qū)相似,今后本地區(qū)女性HPV感染的防治及疫苗的使用均可參考成都地區(qū)。
[1]Lee CJ, Suh EJ, Kang HT, Im JS, Um SJ, Park JS, Hwang ES. Induction of senescence-like state and suppression of telomerase activity through inhibition of HPV E6/E7 gene expression in cells immortalized by HPV16 DNA. Exp Cell Res.2002 Jul 15;277(2):173-82.
[2]Forcier M1, Musacchio N. An overview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for the dermatologist: disease,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Dermatol Ther. 2010 Sep-Oct;23(5):458-76.
[3]Dunne EF, Park IU. HPV and HPV-associated diseases.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13 Dec;27(4):765-78.
[4]Giannaki M, Kakourou T, Theodoridou M, Syriopoulou V,Kabouris M, Louizou E, Chrousos G.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genotyping of cutaneous warts in Greek children. Pediatr Dermatol. 2013 Nov-Dec;30(6):730-5.
[5]石艷艷,羅紅權.成都地區(qū)女性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基因型分布[J].廣東醫(yī)學,2014,35(4):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