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展
【摘 要】 歐洲債務危機的發(fā)生,對世界經濟將產生深遠影響。然而對中國更為重要的作用,在于警示。由于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放開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地方政府債務嚴重超標。歐洲債務危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以歐債危機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了當前中國出現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歐洲債務危機 地方債務 地方融資平臺
一、歐洲債務危機現狀
歐洲債務危機始于希臘,隨后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和意大利也相繼出現債務問題,并被開始稱為“笨豬五國”。2009年12月8日 惠譽將希臘信貸評級由A-下調至BBB+,前景展望為負面。2009年12月15日希臘發(fā)售20億歐元國債,隨后標準普爾和穆迪將希臘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BBB+”和A2,評級展望為負面。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將調降該國債信評級,2010年2月4日西班牙財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體公共預算赤字恐將占GDP的9.8%。2010年2月5日債務危機引發(fā)市場惶恐,西班牙股市當天急跌6%,創(chuàng)下15個月以來最大跌幅。
二、歐洲債務危機的成因
1、分散財政與統一貨幣的制度性缺陷
本輪經濟衰退充分暴露出歐元區(qū)體系深層次的制度性缺陷。即在歐元區(qū)內部貨幣政策由歐洲央行統一行使,而財政政策卻由主權國家分而治之。
2、歐元區(qū)各國家經濟發(fā)展不均衡
歐元區(qū)一體化之后各國經濟結構存在很大差別,各國的預算狀況千差萬別。以往在維護歐元與歐洲一體化的更高訴求下,經過歐洲政治精英的努力得以調和妥協,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fā),使得這些問題凸顯,外圍國與核心國之間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存在著明顯的不相適應。歐元區(qū)無法滿足成員國不同的貨幣政策偏好;外圍國無法利用貨幣貶值快速形成對外盈余,也無法維持當前的財政赤字,使其陷入一種結構性的衰退,并且還面臨債務膨脹,外圍國與核心國差距越拉越大。
3、經濟結構單一。偷逃稅嚴重,稅收來源有限
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發(fā)生原因很復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希臘自身經濟發(fā)展狀況所致。希臘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經濟結構單一,主要是以海運、旅游等外需型產業(yè)作為自己的支柱產業(yè),而這些產業(yè)非常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
4、高福利加之人口老齡化,財政支出負擔過重
希臘具有以高福利為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希臘公務員的隊伍相當龐大,公共部門雇員工資的漲幅甚至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臃腫的公務員體系使得財政狀況每況愈下。希臘的失業(yè)率常年維持在10%左右,失業(yè)救濟便成了希臘非常沉重的負擔。
三、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希臘債務危機已經通過“蝴蝶效應”有效放大了,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可能會產生更為嚴重的后果,甚至可能會出現“滯脹”現象。對中國的警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地方債務過多。歐洲債務危機首先體現的就是政府債務太多,資不抵債,最終可能出現違約情況。雖然赤字財政是世界主要國家發(fā)展經濟所共同使用的經濟政策,但要注意量的積累所引起的質的轉變,特別是在國際經濟環(huán)境動蕩不定的大背景下,財政赤字的持續(xù)攀升必須引起警惕。
2、貨幣政策。歐洲債務危機的發(fā)生,也是金融危機的延伸。各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采取了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泡沫,泡沫一破,就出現經濟危機。2008年以來,中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提出了“4萬億”的刺激經濟計劃,同時,貨幣投放巨大。2009年的貨幣投放量是2008年的近2倍。其直接結果是:房地產價格翻了1倍,上證指數從1 664點一路上漲到3 478點。擴張的貨幣政策,可能在短時間內可以刺激人們消費,從而提升經濟的發(fā)展,但同時也帶來了通脹壓力,形成泡沫經濟。
四、中國的應對措施
1、規(guī)范地方融資平臺,加強金融監(jiān)管。地方政府是有融資沖動的需求,現在急需要做到的是要遏制地方政府融資沖動,加強金融監(jiān)管。從經濟學角度分析,規(guī)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應從兩個規(guī)則進行把握。第一,設置地方融資標準。地方政府主要是通過債券和銀行進行融資,為了規(guī)范地方政府融資,可以設置融資標準,只有達到相應標準,才允許其發(fā)行債券或向銀行貸款。第二,地方債務水平超標要進行處罰。現今,地方債務水平超標的省份較多,如果不加以管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進行效仿。因為GDP增長了,自己就可以高升,而財務壞了,自己也不用擔責。所以對于地方債務水平超標的,一定要通過相應的途徑進行處罰。
2、改革地方政府財政管理制度。第一,明確地方政府收入來源。加強收入來源的管理,使地方政府知道,自己的收入是多少,舉債的數量要與收入相穩(wěn)合。應該及時對全國整體財政及債務狀況作全面清查和評估,對地方政府債務規(guī)模進行限額管理和風險預警,切實從財政和金融兩方面防范償債違約風險。第二,規(guī)范地方政府支出管理。為了“保增長”,地方政府會通過加大政府支出,刺激經濟發(fā)展。增加基礎設施建設,而不論這些支出是否必需。中央應該加強對地方政府的支出管理,對于那些只為增加業(yè)績,而不利于經濟長遠發(fā)展的支出進行限制。
3.調整貨幣政策。中國去年以來,為應對金融危機,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歐洲國家一樣,中國也產生了相應的部分泡沫經濟,如房產價格上漲將近1倍,股市上漲1倍多。然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現在已走到十字路口。由于歐債危機到來,歐洲都采取了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嚴格的貨幣政策,這對中國的出口將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五、總結
歐洲債務危機已經過去,然而余波不平,歐洲還將為歐債危機持續(xù)埋單。歐債危機本身對中國的影響不大,主要是從出口影響中國經濟。但其更為重要的作用,是對中國的警示意義。中國雖還沒有達到債務危機的時刻,但地方政府債務已經嚴重超標,需要我們提前預防,以阻止更大風險的到來。
【參考文獻】
[1] 郭夢霞.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與銀行風險的相互關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8.
[2] 王凡一.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貨幣傳導路徑及本質[J].稅務與經濟,2018(01):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