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紅
情緒一上來,小事變大事
前段時間,網(wǎng)上兩則視頻新聞傳得很廣。
一是在陜西寶雞一家火鍋店里,一個4歲的孩子進店時,掀起的塑料門簾碰到了一名坐在門邊就餐的孕婦身上。男童后來跑出門時,這名孕婦伸腳將男孩絆倒,男孩側(cè)身倒地,頭磕在地上。
二是在四川遂寧一輛公交車上,一個7歲的孩子抬腿踢了一名年輕男子,該男子站起來沖上前,抓住孩子摔到地上,并朝孩子頭部連踩3腳。
還有一則新聞傳播度沒這么高,但同樣令人細思極恐:2016年3月,浙江桐廬一居民小區(qū)內(nèi),一名女子墜樓身亡。報警人是死者丈夫,他說,他們夫妻經(jīng)常吵架,當天也是因為一些瑣事吵了起來,沒想到老婆會一氣之下跳樓自殺。警方初步勘查,現(xiàn)場好像沒有疑點。但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警方發(fā)現(xiàn)事有蹊蹺,最后發(fā)現(xiàn)女子是被人推下去的。在證據(jù)面前,死者丈夫承認,當天他在陽臺上抽煙,被妻子說了幾句,他一怒之下,抱起妻子就從陽臺上扔了下去。半個身子翻出窗外的妻子雙手使勁抓住欄桿,是他硬把妻子的手掰開的……
“如果我冷靜一下,這時(妻子抓著欄桿時)也許還能挽救!”被警方識破偽裝以后,死者的丈夫這樣說。他說自己當時是氣瘋了。
而那個在公交車上把7歲孩子過肩摔到地上,又踹上幾腳的男子事后看了自己打人的視頻,說被自己的行為嚇到了:“我好好地反省了自己的行為,覺得沒有處理好情緒?!?/p>
要說情緒失控,你我皆有可能
都說沖動是魔鬼,不僅因為沖動害人害己,也因為在管不住情緒的時候,自己完全沒有想過后果,以及這個后果自己能不能承擔。不動聲色地抬腿絆倒4歲孩子的時候,把7歲孩子摔倒在地,對其頭部還要踹上幾腳的時候,把妻子的手掰開的時候,他們肯定不知道自己會被“人肉”,會被刑拘,會被全國人民痛責。
沖動的那一刻,他們顯然都沒有做好承擔責任和后果的思想準備(否則也就不叫沖動了)。所以事發(fā)后,他們有的溜了,有的嚇呆了,有的自作聰明偽裝了現(xiàn)場,并努力欺騙自己:老婆是自己跳下去的,說到后來,連他自己都愿意相信了。
而無論是在鍵盤前批評“熊孩子”,還是痛罵“熊大人”的,都不妨看看這組數(shù)據(jù):
2018年4月,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diào)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ǎng)對201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87.2%的受訪者有過情緒失控的經(jīng)歷,78.2%的受訪者坦言這給自己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這種負面影響包括工作學習效率降低(56.2%),對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興趣減弱(48.4%),與人溝通無果甚至引發(fā)了沖突(47.3%),頭痛、失眠、身體變差(39.6%),情緒越來越糟糕(38.9%),性格孤僻(26.4%)等。
受訪者中,男性、女性的比例約各占一半,以“90后”和“80后”為主。
做到不遷怒,其實不容易
87.2%的比例可不低,它意味著大多數(shù)人都有過管不住情緒的時候。這種負面情緒因為存在一個積累的過程,所以一旦爆發(fā),很可能沒有特定的對象,也不知道破壞性到底有多大。公交車上摔孩子的青年事后解釋說,他當天因為工作不順心,本想好好靜靜,結(jié)果看到那個動個不停的孩子,自己勸了幾句沒用,火就上來了。
孔子把不遷怒當成一個優(yōu)秀品質(zhì),我以前看到也覺得有點小題大作。可如今看了這些案例和數(shù)字,才知道對大多數(shù)情緒管控能力欠佳的人來說,不遷怒是極高的行為標準。
工作、學習遇到挫折,同事、同學關系處理得不好,都是極易引發(fā)情緒失控的導火線。
很長一段時間,10歲的小盛跟班上的小胖老是鬧矛盾。小盛說,小胖很調(diào)皮,喜歡跟同學打打鬧鬧。小胖自己可能覺得沒什么,可小盛真的很受困擾。終于有一天,兩人為了一點小事在教室里打了起來。個子瘦小的小盛那天也不知怎么了,一副誓不罷休的樣子。跑去老師那里報告情況的同學是這樣描述的:“小盛發(fā)瘋了!”
那次打架很快被老師阻止了,可雙方的臉上、手上已經(jīng)各有一些淤青和紅印。事后小盛說,以后再也不想打架了,一是打不過,二是沒意思,而且,他已經(jīng)不討厭小胖了。
孩子會管不住情緒,做父母的也一樣。
“不做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做作業(yè)雞飛狗跳”,安欣覺得,這說的就是她和她的孩子。孩子從小到大,她不常發(fā)火,直到監(jiān)督孩子寫作業(yè)。隨著孩子的課業(yè)增多,而孩子磨磨蹭蹭的習慣又不改,于是,安欣發(fā)怒甚至暴怒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她知道這樣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等發(fā)作完了,看著被她罵得呆頭呆腦的孩子,她又心疼又后悔,暗暗發(fā)誓再也不用這種愚蠢的方式教育孩子??上禄乜吹胶⒆觼y七八糟的作業(yè),還有那無所謂的態(tài)度,她又會掉進自己壞情緒的坑里。
壓抑情緒,同樣有害
情緒失控不只表現(xiàn)為對外發(fā)作,鬧得天怒人怨。有時候,它也會默默壓在心里,以另一種方式“發(fā)作”,同樣傷人害己。
阿輝以前經(jīng)歷過幾次不太成功的投資創(chuàng)業(yè)。這次,他跟朋友又看準了一個項目,經(jīng)過反復商量,終于決定再試一次。說是“試”,其實他還是很有信心的??慑X一投下去,事情一鋪開,他就發(fā)現(xiàn)情況跟之前預想的大不相同:需要投入的錢比預想的要多得多,而收益卻遠沒有預想的豐厚。如此一來,只能虧損。他們也知道,創(chuàng)業(yè)之初肯定不容易,但這段最艱難的日子要持續(xù)多久,阿輝心里沒底。是咬牙撐著,還是果斷止損?阿輝非常糾結(jié)。這事他不忍跟父母說,因為這次投資的錢有一半以上是向父母借來的,如果父母知道投資不順,只怕會急壞了。他也不敢跟妻子說,一是怕她著急,二是怕她嘮叨。
那段時間,阿輝情緒低落,有時一個人呆呆地坐在辦公室里,一坐一整天,不想跟任何人講話。慢慢地,身體上的不適也越來越多。
終于有一天,他上醫(yī)院看病去了。熟悉的醫(yī)生聽了他的病情介紹,給他開了藥。他拿完藥,順手把藥方揣兜里之前,瞄了一眼藥方,竟看到“抑郁癥”三個字。
阿輝平時愛看書學習,對這三個字背后的含義有所了解。他突然醒悟,原來他任由自己沉浸在壓抑的情緒中已經(jīng)太久了。他打定主意,跟朋友好好合計一下,調(diào)整思路,再給新的嘗試設一個邊界。
管理情緒,分四步走
被負面情緒困擾的你,會采用什么辦法來排解呢?是運動、聽音樂,還是找親友傾訴?這些都是比較常規(guī)的辦法,大多時候也的確管用。
但也有人面對自己的情緒失控,不會采取任何措施,而只是任其發(fā)展,這些人會對自己說:“忍一忍,都會過去的。”
認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并且會想辦法排解,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調(diào)解。比較麻煩的是根本沒認識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正在積累,遇事就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不愿擔責的人更容易生氣,也更容易遷怒。
如何管理情緒,專家建議可以分四步走:覺察、接納、了解和行動?!坝X察”就是覺察是否有不良癥狀出現(xiàn),如情緒、行為上的變化;“接納”就是接受自己的不足及負面情緒的存在,同時看到正面的意義;“了解”即分析不良情緒的來源;“行動”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了這四步,或者你努力地去做這四步的時候,負面情緒的壓力其實就已經(jīng)在減弱了。
當然,如果發(fā)現(xiàn)實在無法自我調(diào)節(jié),最好的途徑是尋求專業(yè)的幫助。
管理情緒是人生重要的一課,不一定會隨著年紀增大而自然懂得,所以得從小一點一滴地學?!靶芎⒆印辈粚W,長大可能就是個“熊大人”。另一方面,如果大人都不懂得管理情緒,任由自己的情緒發(fā)作,又怎么去教孩子呢?
學習做一個遵守社會規(guī)則的人、一個懂得管理情緒的人,這個課程貫穿于每個人一生中的每時每刻。
(摘自《浙中新報》2018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