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雙子 王建 李佳 胡杰 程淑萍 賀伯漢
摘 要 目的:探討火針聯合中藥湯劑治療痰濕體質肥胖癥的療效。方法:收治痰濕體質肥胖癥患者7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針灸治療,觀察組給予火針治療。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BMI、腰圍、大腿圍以及痰濕體質量化積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對照組治愈率低于觀察組(P<0.05)。結論:火針聯合益氣健運湯加減治療痰濕體質肥胖癥效果良好,對降低患者的體重、改善患者的痰濕體質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 火針;益氣健運湯;痰濕體質肥胖癥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0月- 2017年10月收治痰濕體質肥胖癥患者78例,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所有患者均知曉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對照組男14例,女25例;年齡25·62歲,平均(45.2±4.6)歲;病程9個月~16年,平均(5.4±3.9)年。觀察組男12例,女27例;年齡22~63歲,平均(45.3±4.5)歲;病程10個月N 15年,平均(5.5±4.0)年。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方法:對所有入組患者都進行健康教育,講解能量代謝、合理膳食、運動耗能相關知識,要求患者不要刻意增加運動量或者節(jié)食,并記錄飲食和運動情況。兩組均給予益氣健運湯加減煎服,方劑中主要藥物有生黃芪60 g,炒蒼術、生荷葉、昆布、海藻各20 g,冬瓜皮、茯苓、生山楂各30 g,姜黃、蒲黃(包煎)、肉桂(后下)各10 g,澤瀉15 g。將諸藥用冷水泡飲片0.5 h,大火煮開,小火煎煮0.5 h,水煎2次,取藥汁400mL,每天分早晚2次服用。對照組取穴包括中脘、天樞、水分、大橫、腋門、關元、氣海、三陰交、支溝、豐隆、然谷、太白、太沖、血海、足三里、陰陵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火針治療,火針施術方法遵守《針灸技術操作規(guī)范第12部分火針》,穴位包括腰俞、腰陽關、命門、中樞、至陽、大椎及背俞穴等,具體方法為常規(guī)消毒后,選用0.50 mm×50 mm的鎢錳合金火針,先將火針前中段置于乙醇燈上燒紅,然后對準穴位,用點刺法進行治療;對局部(腹、腰、臀、四肢)脂肪肥厚部位,進行強化治療,具體方法為常規(guī)消毒后,選用0.30 mm×30 mm毫針火針散刺2。6針,留針20 min。對照組和觀察組均治療2次/周,治療4個月。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治療前后體重、體重指數(BMI)、總有效率以及中醫(yī)體質量表積分??傆行矢鶕颊叩捏w重、BMI進行評定。①治愈:患者的體重下降明顯并處于正常范圍,BMI同樣降低至正常范圍;②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大部分均消失,體重降低程度>5 kg,BMI降低≥4 kg/m2;③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且體重降低>2kg,BMI降低≥2 kg/m2;④無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均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統(tǒng)計學方法:對所有痰濕體質肥胖癥患者的治療結果均進行準確核對和錄入,采用SPSS 22.0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將兩組患者的痰濕體質量表積分作為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將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作為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組間比較使用X2檢驗。P< 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能量代謝比較:對照組每日攝入能量平均(1 934.7±124.l)kCal、運動消耗能量平均(168.4±44.9)kCal;觀察組每天攝入能量平均為fl 946.3±126.4)kCal、運動消耗能量平均為(164.6±45.8)kCal;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總有效34例,對照組總有效33例,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4.62%(對照組)、87.18%(觀察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愈15例,對照組治愈12例,兩組治愈率分別為30.77%(對照組)、38.46%(觀察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l。
兩組痰濕體質積分比較:兩組治療前的痰濕體質積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兩組痰濕體質積分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改善效果更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腰圍、大腿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腰圍、大腿圍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腰圍、大腿圍均有所減少,觀察組改善效果更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 論
痰濕體質是中醫(yī)體質辨識中的一種類型,主要是由于津液運化失調、脾不散精,體內精微物質運行受阻,轉化失調,導致痰濕凝聚,隨著時間的遷延,逐漸形成以津液運化不全為主的發(fā)病機制。在社區(qū)臨床工作中觀察,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等疾病的患者也與痰濕體質型肥胖密切相關。
痰濕體質的肥胖患者,很多也是水液代謝紊亂引起的,治療上運脾化濕,改善痰濕體質,調節(jié)水液代謝的失常狀態(tài),使其進入正常生理循環(huán)尤為重要。益氣健運湯方劑中含有生黃芪、炒蒼術、生荷葉、昆布、海藻、冬瓜皮、茯苓、生山楂、姜黃、生蒲黃、澤瀉、肉桂等。其中,生黃芪能夠健脾益氣,配以炒蒼術可以運脾燥濕,肉桂可以溫補腎陽,昆布、海藻能夠軟堅散結,生山楂與姜黃、生蒲黃聯用,能夠活血化瘀。所有藥物配伍后,共同起到益氣助陽、活血利水、祛濕消腫的功效[6。取穴配伍上,中脘穴與足三里穴相配能夠健脾胃,助運化;氣海穴與足三里穴相配可以補氣化濕;天樞穴可以理氣行滯;諸穴共行,能夠健脾利濕,調暢三焦,補氣生血,從而治其標本。要深刻領會中醫(yī)體質學的科學本質,在臨床工作中,以體質辨識為個人辨證診斷的基礎,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手段,達到相輔相成、優(yōu)勢互補的治療目的。
經過長期臨床實踐發(fā)現老年肥胖患者同時患代謝性疾病的比例較高,肥胖多以本虛標實居多,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以高脂、高熱量為主,患者退休后,起居作息不規(guī)律,由此可以看出多痰、多濕、氣虛是肥胖病的基本病機?!镀⑽刚摗啡眨骸捌⑽妇阃鷦t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也?!笨梢姽湃艘呀洶l(fā)現肥胖病與脾胃聯系緊密。賀氏三通法通過刺激對應穴位,可以克制患者的食欲,同時能夠降低腸胃消化吸收能力,減少能量攝入,促進能量進一步代謝,增大能量進一步消耗,加強體脂的分化與降低,達到減肥的目的。筆者有幸學習賀氏火針三通法后發(fā)現,運用賀氏三通法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調理臟腑的原理,與口服中藥湯劑相配合是治療痰濕體質肥胖癥患者的較適宜方案。發(fā)揮賀氏三通法治療優(yōu)勢,微通法通過毫針刺激穴位,與溫通法相結合,注重調節(jié)肝脾腎、通利三焦、疏導經脈,在治療中起到溫脾補虛、助陽化氣、化痰祛濕、化瘀散結的作用,促進恢復機體自身調節(jié)機制,健脾除濕以促進水液代謝,改善血液循環(huán)。局部結合火針溫通法對脂肪較厚的重點部位進行治療,通過火針灼燒,使針孔開大,給痰濁濕邪以出路,達到驅邪于外的效果,增強療效,以達補瀉兼施之功。減肥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定周期才能顯效,也會出現體重減輕明顯階段和體重減輕不明顯的平臺階段,所以需要堅持治療和療程結束后的自身飲食運動管理,防止體重反彈。
綜上所述,觀察組和對照組痰濕體質肥胖癥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火針聯合益氣健運湯在治療痰濕體質肥胖癥患者中能顯著降低痰濕閉阻型單純性肥胖患者的體重、體重指數、腰圍、大腿圍,改善患者的痰濕體質及臨床癥狀,療效確切,有較好的臨床實際意義,值得在社區(q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