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群
梨樹為薔薇科梨屬植物,多年生落葉果樹,其果實——梨,醇香宜人,甜脆可食。舊時梨被稱為蜜父、快果、玉乳,并有“百果之宗”的美稱;因其鮮嫩多汁、酸甜適口,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梨的品種繁多,產(chǎn)地很多,各具特色。如山東的萊陽梨、北京的紅肖梨、安徽的碭山梨、河北趙縣的雪花梨、新疆的庫爾勒梨等。據(jù)說在《西游記》中,豬八戒偷吃的人參果便是產(chǎn)于新疆庫爾勒的香梨。
我國食梨的歷史十分久遠,早在《詩經(jīng)》中,便有關(guān)于梨的記載,那時稱梨為“甘棠”;還有“孔融讓梨”和“推梨讓棗”的歷史典故;也有“尋芳尚憶瓊為樹,蠲渴因知玉有漿”的《詠梨》佳句。
中醫(yī)認(rèn)為,梨子性味甘、微酸、微寒,歸肺、胃經(jīng),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瀉熱止渴、潤肺鎮(zhèn)咳、養(yǎng)血生肌、潤腸通便。適用于熱病傷陰、肺燥咳嗽、煩咳驚狂、咽干失音、反胃便秘等癥?!侗静萃ㄐ贩Q“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生梨能清熱安神,對緩解高血壓、失眠、驚悸有輔助療效;煮熟的梨則有助于腎臟排泄尿酸,預(yù)防痛風(fēng)、風(fēng)濕病和關(guān)節(jié)炎?!侗静菥V目》中記載,“肖梨有潤肺清心、消痰降火、治風(fēng)熱、解瘡毒、酒毒之功也”,是老少咸宜的食療佳果。傳說唐朝宰相魏征之母咳嗽日久,又懼怕中藥味苦,魏征便在中藥中加入梨和糖,做成梨膏糖,甘甜適口,治愈了母親的咳嗽。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表明,梨含有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對調(diào)節(jié)解神經(jīng)系統(tǒng)、增加心臟活力、減輕疲勞有一定作用;梨有清熱、滋陰、鎮(zhèn)咳功能,可緩解血壓升高引起的口渴、頭暈、煩悶、便秘癥狀;梨所含的果糖較多,人體容易吸收,可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梨中含有的天門冬素,對保護腎臟有益。
炎炎夏日來襲,如果能食用清熱潤肺、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梨,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除鮮食外,還有以下食法。
三仙飲:大梨2個,生蘿卜、鮮藕各250克,切碎絞汁,兌蜂蜜100克,拌勻飲服。此品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川貝銀耳蒸雪梨:銀耳20克,川貝母5克,大梨1個,冰糖20克,上籠蒸熟,去渣飲汁。此品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適用于肺熱咳嗽、陰虛咯血、干咳無痰者。
杏仁燉雪梨:大梨一個,削皮挖核,放入杏仁10克(搗爛),白砂糖或冰糖30~50克,蒸熟食用。此品可止咳化痰、清熱生津,適用于秋冬燥咳、慢性支氣管炎干咳、口干咽痛、腸燥便秘等癥。
冰糖燉雪梨:大梨一個,削皮挖核,放入冰糖30~50克,蒸熟食用。此品有潤肺、化痰、止咳、清心火之作用,適用于干咳、痰喘、口渴、失音、聲嘶等癥。
蜜餞雪梨:雪梨500克,去皮核切片,適量水煮至七成熟,加入蜂蜜100~200克,再用小火煮至熟透,收汁裝瓶備用。此品有生津、潤燥、清熱、止渴等作用,可輔助治療熱病消渴癥。
梨雖然味美可口,但性寒涼,多食則助陰濕傷脾胃,因此不可一次食用過多,尤其對平日里脾胃虛寒、腸炎患者、消化不良及產(chǎn)后血虛者更應(yīng)該少食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