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裕樂,蔡列兵,何偉蘭,連周紅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占肺癌總數(shù)的80%以上,是肺癌中最常見的組織學類型,NSCLC可進一步分為鱗狀細胞癌、腺癌和大細胞癌[1]。NSCLC與其他惡性腫瘤一樣,是環(huán)境因素與內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其確切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2]。癌胚抗(CEA)、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g)是常見的肺癌相關腫瘤標記物[3]。它們在血清中的濃度與肺癌細胞的病理類型、臨床分期密切相關,聯(lián)合檢測腫瘤標志物對于監(jiān)測病情和判斷療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4]。本文通過腫瘤標記物的聯(lián)合檢測,旨在探討參芪扶正顆粒聯(lián)合DC化療方案對NSCLC患者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 8月至2017年12月浙江龍泉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經組織細胞學及病理學證實為NSCLC患者,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及心電圖檢查均無異常,預測生存期≥3個月。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9例,女11例;平均(75.26±3.16)歲;肺鱗癌20例,肺腺癌13例,其他類型7例;III期32例,IV期8例。觀察組男 27例,女 13例;平均(78.19±5.01)歲;肺鱗癌21例,肺腺癌11例,其他類型8例;III期33例,IV期7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多西他賽注射液(江蘇恒瑞)75 mg/m2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第1天靜脈滴注,滴注時間為60min(用藥前24h開始口服地塞米松,每天16 mg,連服3 d,以預防體液潴留及過敏反應),順鉑(江蘇豪森)靜脈滴注,75 mg/m2,分3 d平均給藥,連續(xù)3周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再口服參芪扶正顆粒(紹興景岳堂藥業(yè)生產:黨參10g,黃芪 20g,白術10g,防風 15g,桂枝 15g,白芍15g,甘草5g,大棗10g),3 次/d,每次10g。
1.3 觀察指標 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5ml,血液離心后取血清置于-20℃中保存。采用美國雅培AXSYM化學發(fā)光儀對血清進行相關檢測,獲取樣本血清中CEA、Cyfra21-1及 SCC-Ag含量。陽性檢測標準為:CEA > 5.0 ng/ml,Cyfra21-1 >3.3 ng/ml,SCC-Ag > 1.5 ng/ml[5]。記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并采用Graph pad 5.0軟件繪制生存曲線。
1.4 療效標準 參考WHO實體瘤客觀療效評價標準進行測評[6]。(1)完全緩解(CR):所有可見病變完全消失,這種狀態(tài)至少維持1個月以上;(2)部分緩解(PR):腫瘤病灶的最大徑與最大垂直徑的乘積減少一半以上,這種狀態(tài)至少維持 1個月;(3)疾病穩(wěn)定(SD):腫瘤病灶兩徑乘積縮小程度<25%,或增大程度<25%,并且無新病灶出現(xiàn);(4)疾病進展(PD):腫瘤病灶兩徑乘積增大程度>25%,或出現(xiàn)新病灶??偩徑饴?CR+PR,臨床獲益率=CR+PR+SD。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 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腫瘤標記物比較兩組治療前血清腫瘤標記物CEA、Cyfra21-1及SCC-Ag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兩組治療后CEA、Cyfra21-1及SCC-Ag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PR 8例,SD 20例,PD 12例,總緩解率為20%,臨床獲益率為75%;觀察組PR 12例,SD 24例,PD 4例,總緩解率為30%,臨床獲益率為87.5%;兩組總緩解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1.07> 0.05),但觀察組的臨床獲益率顯著高于對照組(2=5.00P< 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發(fā)生骨髓抑制9例,胃腸道反應5例,體液潴留3例,過敏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7.50%;觀察組發(fā)生骨髓抑制4例,胃腸道反應3例,體液潴留2例,過敏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00%。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4.38<0.05)
2.4 隨訪結果 在治療后,隨訪36個月,記錄患者的生存情況,觀察組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0.05)。見圖1。
檢測腫瘤標志物是早期發(fā)現(xiàn)癌癥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臨床上還沒有發(fā)現(xiàn)用于檢測肺癌的特異性腫瘤標志物,故不能較好得對肺癌作出精準診斷和確切篩查。常用于檢測肺癌的腫瘤標記物有SCC-Ag、CEA 寄 CAl25 等[7]。就現(xiàn)階段而言,化療仍是肺癌的重要治療措施之一。DC化療方案是經典的NSCLC化療方案之一。多西他賽又名多西紫杉醇,是紫杉醇類抗腫瘤藥,該藥物的作用機理是通過干擾細胞有絲分裂及分裂間期細胞功能所必需的微管,從而達到抗腫瘤作用。多西他賽與游離的微管蛋白結合,促進后者集合成穩(wěn)定的微管,這就導致生產的是無正常功能的微管束,從而抑制細胞的有絲分裂[8-10]。順鉑屬于細胞周期非特異性金屬絡合物,通過和腫瘤DNA結合從而促使腫瘤DNA無法修復完成和合成,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目的。但是化療藥物對機體正常細胞也有一定的損傷,并且對復發(fā)、轉移問題無計可施,從而限制了綜合療效的提高。
參芪扶正顆粒取《丹溪心法》之“玉屏風散”及《傷寒論》中“桂枝湯”加減而成。玉屏風散方中黃芪益氣固表,白術健脾扶正。黃芪配防風相得益彰,黃芪得防風則固表而不留邪,防風得黃芪則驅邪而不傷正;桂枝湯為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的基礎方,又是調和營衛(wèi)、調和陰陽治法的代表方。桂枝振心陽,祛風散邪;白芍斂陰;大棗、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血清CEA、Cyfra21-1及SCC-Ag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但觀察組各指標水平的降低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3年生存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腫瘤標記物比較 ng/ml
圖1 患者3年生存曲線
[1] 范景麗,翟可可,任婷婷,等.CT引導下穿刺活檢對I期-II期非小細胞肺癌遠處轉移和生存的影響[J].中國肺癌雜志,2017,20(3):187-191.
[2] 紀春東,于秀芹,賴永新,等.培美曲塞和多西他賽分別同步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7):1140-1142,1165.
[3] 朱琳,郭廣宏.血清CEA、CYFRA21-1、NSE、SCC和ProGRP聯(lián)合檢測在肺癌診斷中的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6,23(11):1237-1241.
[4] 郝艷萍,吳俊,艾風波.CA19-9、CA125、CEA和CYFRA21-1檢測對肺腺癌患者骨轉移的診斷價值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6,23(12):1372-1374,1398.
[5] 孫艷華,孫鈞,鄭繼偉.血清CEA、NSE、SCC-Ag與 CYFRA21-1聯(lián)合檢查對肺癌的診斷價值[J].武警醫(yī)學,2014,25(7):660-662,666.
[6] 李玉金.培美曲塞聯(lián)合奧沙利鉑治療老年晚期肺腺癌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估[J].醫(yī)學綜述,2013,19(19):3602-3603.
[7] 蘇光建,肖振州,肖燕萍,等.血清miR-223的表達及聯(lián)合CEA、CYFRA21-1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6,23(8):857-861,869.
[8] 田潔,張媛,俞鄧枝,等.培美曲塞二鈉或多西他賽單藥二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和毒性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7,32(7):1146-1148.
[9] 魯曉燕,孟凡振.多西他賽的藥理與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11):22-24.
[10]張康勇,王志飛,孫鳳艷.吉西他濱聯(lián)合多西他賽治療肺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1):2072-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