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嬌 張晶 朱娜娜
(哈爾濱學院圖書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
隨書光盤集文字、圖像、聲音等可數字化特征于一體,不僅是圖書館非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字資源整合過程中不可忽略的方面。其內容幾乎涵蓋各學科領域,包括計算機類圖書附帶的程序實例、源代碼、免費軟件等;社科類、藝術類圖書的圖片、聲音等;電子工程類圖書附帶的輔助教學軟件等;還有一些是圖書的電子版、教學或演示課件,以及參考手冊、說明文檔、技術資料等。配合圖書使用,能夠深化讀者對圖書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習效果,起到輔助學習的作用。據統(tǒng)計,目前新出版圖書的附盤率已達5%-20%,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1]。因此,對隨書光盤的有效利用成為了近些年各圖書館不可忽視的工作內容,并且投入了相當的成本自建數據庫或者購買成型的管理系統(tǒng)進行隨書光盤的管理利用,在理論與實踐方面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因此筆者在吸收前人經驗基礎上,通過對哈爾濱學院圖書館隨書光盤管理利用的實踐分析,提出構建基于OPAC資源整合模式的隨書光盤系統(tǒng),并且結合移動通信技術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創(chuàng)新隨書光盤的使用,以期能夠更加有效地整合包括隨書光盤在內的館藏數字資源,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以哈爾濱學院圖書館為例,自2011年10月開始采用金盤非書管理系統(tǒng)(GDRMS)管理隨書光盤,其統(tǒng)計數據顯示,年平均入藏新書配盤率不足4%,如表1所示,與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假設平均每張光盤的容量為1G,粗略計算這些光盤將占據約3T的存儲空間,對于像哈爾濱學院圖書館這樣的中小型高校館而言,受本地存儲能力、運行成本的限制無法將所有光盤資源數字化。那么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對館藏資源進行整合,首先考慮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來滿足讀者的需求,在節(jié)約管理成本的同時創(chuàng)造資源整合的條件。因此哈爾濱學院圖書館做了積極的嘗試,先后采用了金盤非書資源管理系統(tǒng)GDRMS進行網絡化管理,購買聯圖非書資源(隨書光盤)云服務系統(tǒng)和試用“暢想之星光盤數據庫”,利用云技術建立起光盤資源的云服務體系。
表1 年入藏隨書光盤數量統(tǒng)計
GDRMS與哈爾濱學院圖書館自動化系統(tǒng)——金盤圖書館NET集成管理系統(tǒng),皆是由北京金盤鵬圖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研發(fā)的,因此GDRMS在數據采集、加工、共享等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可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tǒng)進行無縫連接,不必跨平臺操作即可調用基礎marc數據,完成光盤附件的加工和發(fā)布,確保了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安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統(tǒng)管理員通過后臺登錄,檢索所要加工的圖書光盤書目,制作其ISO格式鏡像并上傳至服務器端并發(fā)布。讀者通過網絡訪問光盤資源Opacweb首頁,檢索所需光盤。該系統(tǒng)支持遠程插盤和虛擬光盤本地插盤,讀者根據需要選擇在線瀏覽或者下載光盤ISO鏡像到本地使用。該系統(tǒng)使用后圖書館共計加工并上傳光盤鏡像數據559條(截至2015年底),占存儲空間419GB。哈爾濱學院館于2016年開始使用聯圖非書資源(隨書光盤)云服務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采用最先進的云計算和Web2.0技術,實現對圖書館現有OPAC的無縫對接和智能擴展,在現有OPAC書目詳細信息頁面中智能顯示覆蓋館藏的隨書光盤等非書資源請求及下載鏈接,所見即所得,讀者無需安裝任何軟件或插件,點擊即可直接在瀏覽器內實現非書資源請求、查看、檢索、瀏覽、收聽、點播、下載、反饋、統(tǒng)計等多種在線使用功能。同年10月份試用“暢想之星光盤數據庫”,完善了隨書光盤的服務體系。自采用了隨書光盤云服務系統(tǒng)以來,隨書光盤的訪問和使用量有了大幅提升,分別如圖1、圖2、圖3所示。每年1、2、7、8月份受寒暑假放假影響,數據量有所減少。
圖1 哈爾濱學院圖書館聯圖非書資源(隨書光盤)云服務系統(tǒng)2016年使用情況
圖2 哈爾濱學院圖書館聯圖非書資源(隨書光盤)云服務系統(tǒng)2017年使用情況
圖3 哈爾濱學院圖書館暢想之星云光盤系統(tǒng)2016-11至2017-12試用情況
使用GDRMS進行光盤鏡像加工時,單張光盤超過2G容量的即無法上傳。由于館內服務器存儲空間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光盤尚未進行加工,已經加工上傳的光盤主要集中在外語學習和計算機技術類。對于未能及時加工的光盤采取集中上架保管的方式,讀者若對這部分光盤有需求,需到館內提交申請,再由加工人員優(yōu)先加工上傳;對于無法上傳的光盤,讀者可以辦理借閱手續(xù),拷貝后歸還。由于該系統(tǒng)對于讀者查詢、下載等使用情況缺乏有效的統(tǒng)計分析,同時對于如何選擇光盤優(yōu)先加工,帶有個人主觀性,不能準確反映讀者的真實需求,加工存在滯后現象。
隨后使用聯圖和暢想之星系統(tǒng)后,通過遠程服務調用緩解了本地存儲空間的壓力,讀者通過“請求光盤”向管理人員提交開放請求,管理人員通過查詢請求光盤信息,更新錄入光盤記錄,靈活調配服務器的存儲空間,同時解決了光盤外借和多次使用的損壞、丟失問題,實現了隨書光盤內容的“信息共享”,提高了隨書光盤的利用率。這既符合了網絡時代人們從網上獲取、閱讀信息的新思維方式,也體現出高校圖書館適應新環(huán)境、利用新技術,拓展信息服務內容,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的服務理念[2]。但是讀者在利用隨書光盤時步驟依然繁瑣,首先要查詢館藏OPAC系統(tǒng),盡管已嵌入聯圖書目云服務,仍存在所需光盤未及時加工的情況,讀者需進一步使用暢想之星光盤數據庫補充查找,若光盤覆蓋仍然不全,則需在網上或者到圖書館提出加工請求,等待完成。讀者跨越不同平臺操作,查詢多個系統(tǒng),才能獲取到全部信息,究其原因是資源分散、OPAC揭示不完整導致,因此有必要讓隨書光盤也能像編目數據、文獻傳遞一樣實現資源共享下載[3]。那么首先要完成本館的隨書光盤資源整合,建立起光盤、書目數據相匹配的OPAC系統(tǒng),實現基于OPAC資源整合的統(tǒng)一檢索、獲取,最終實現其他數字資源的整合。
基于OPAC的數字資源整合是對OPAC系統(tǒng)中的各類資源對象、功能結構以及其間的相互關系進行融合、類聚、以數據為核心,形成一個能向全文、目次、文摘、書評、音頻、視頻等各種信息資源的擴展,從而構建一個整體的、立體化的、全方位的資源體系[4]。隨書光盤因其與書目數據的密切聯系,及其內容的數字化特點,在整合過程中具有以下優(yōu)勢:通過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將隨書光盤中的信息挖掘出來并加以整合與揭示,能夠為讀者搭建新的隨書光盤信息獲取平臺,充分發(fā)揮隨書光盤的作用,推動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發(fā)展;其次,解決資源分散性和讀者信息需求綜合性的矛盾。伴隨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專門化和綜合化,讀者的信息需求也呈現出綜合化的特點,更重視內容全面、類型完整的信息。整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種有效的資源整合機制,把原本分散、無序的隨書光盤資源整合在一起,使讀者能夠從系統(tǒng)中快速獲取有用的隨書光盤和書目信息,實現對信息資源的有效過濾和篩選,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5]。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檢索工具雖然可以幫助讀者從書目數據中檢索出符合特定規(guī)則的信息,但其通用性特征也使其在信息的重復度、權威性以及正確性方面缺乏可靠的保證。
(1)圖書館OPAC系統(tǒng)的讀者熟悉度高。讀者能通過OPAC系統(tǒng)全面、快捷地檢索到圖書館各種紙本文獻的書目信息,OPAC是目前查找和利用圖書館資源的直接入口,也是圖書館中利用率最高的檢索系統(tǒng)。
(2)多數OPAC系統(tǒng)依托于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ILS)實現其功能,這決定了OPAC可以方便地調用讀者庫數據與書目庫數據,同時保證OPAC系統(tǒng)應用的技術相對成熟、系統(tǒng)穩(wěn)定,并且能夠獲得大型圖書館軟件商的技術支持。
(3)OPAC系統(tǒng)經過近40年的發(fā)展,成為一個強大而易用的檢索工具,可以整合多種功能,為資源整合功能的擴展提供了系統(tǒng)保證。圖書館可以自主定義檢索點,讀者可以通過各種過濾項來獲取個性化的結果集。此外OPAC還集成了文獻預約、續(xù)借、讀者信息查詢、文獻傳遞等多種服務功能。
(4)OPAC通過館藏書目數據庫這一堅實的資源基礎為讀者提供服務。書目數據的制作遵循統(tǒng)一的著錄規(guī)則和規(guī)范控制,因此形成的數據具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格式,不管讀者使用、還是全球范圍內的數據交換,都方便易用?;贠PAC進行整合,可以保證大量的高質量書目數據得到充分利用。
(5)基于OPAC整合的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實現基于OPAC的整合主要是通過一些靜態(tài)鏈接技術、動態(tài)鏈接技術,如通過添加856字段實現印本文獻與數字資源的鏈接,通過數據庫商支持開放鏈接標準實現館藏資源與外購數字資源的鏈接等。國內很多圖書館已經基于這種模式實現了初步的整合,積累了很多經驗,也發(fā)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實踐對于基于OPAC整合模式的發(fā)展有著良好的借鑒作用[6]。
通過資源整合技術,將本地隨書光盤、網絡光盤以及其他存儲中的光盤資源進行整合揭示,讀者在OPAC檢索界面內,輸入檢索命令與之進行匹配查詢,若查詢到該隨書光盤,定位至OPAC相關頁面,通過插盤技術實現在線瀏覽光盤內容,進而確定是否需要下載整張或部分光盤文件;若未匹配到對應光盤,則返回“加工請求”,提供給加工人員,待完成光盤的加工,再次通過資源整合在OPAC進行揭示,同時反饋給讀者。該系統(tǒng)應能統(tǒng)計隨書光盤的下載率與點擊率,以便跟蹤分析光盤使用情況。其系統(tǒng)簡要工作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基于OPAC資源整合的隨書光盤系統(tǒng)工作流程
基于CNMARC856字段實現整合。通過856字段即電子資源地址與檢索字段,建立從書目記錄向全文、多媒體電子資源的鏈接,即超文本鏈接,將有助于讀者獲得和鏈接網上資源,從而實現從目錄到資源本身的鏈接。具體做法是:依托本館管理系統(tǒng)的視聽資料書目數據庫,為每一條書目數據添加856字段,將本地隨書光盤鏡像ISO文件的鏈接地址編制到856字段中,讀者通過點擊書目檢索結果頁面中的該鏈接下載隨書光盤。同時隨書光盤的鏡像文件通過書目檢索系統(tǒng)實現館藏資源的OPAC整合利用[7]。
基于開源的Ajax技術實現。①在OPAC模板文件中增加兩段腳本引用,引入開源的ajax框架proto?type和跨域插件transport.js。②修改OPAC模板文件,再增加一段腳本引用,該腳本通過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ocument.getElements By?ClassName()和innerHTML分析讀者當前瀏覽的網頁,判斷該書是否有相應的光盤,同時獲取ISBN號。③通過xmlhttprequst對象將ISBN號跨域發(fā)送到相應資源服務器,接收返回數據,更新當前頁面。④編寫服務端程序,接收Ajax傳遞過來的參數,檢索隨書光盤數據庫并將數據返回給讀者瀏覽頁面。
基于SFX(Ex Libris)等參考鏈接工具軟件實現整合。SFX服務器是一種實現異構資源之間無縫互聯的方法,通過在鏈接資源(SFX source)中尋找匹配的目標資源(SFX Target)激活鏈接服務,包括全文鏈接服務、聯合目錄檢索服務、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8]。該工具與ALEPH圖書館集成系統(tǒng)的整合性較好,對于其他系統(tǒng)而言,由于每種檢索系統(tǒng)在功能上多存在差異,如在實現SFX鏈接檢索功能的位置、使用標識等不同,造成SFX的配置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而影響其整合效果[9]。
基于API接口調用實現整合。針對光盤資源不存在本地,而是通過Internet從運營商服務器取得,如本館使用廣州聯圖和暢想之星的光盤服務則屬此情況,運營商為圖書館提供調用光盤數據的API嵌入OPAC,讀者檢索圖書時API通過成功比對書目光盤數據的ISBN及215字段中的和307字段的在OPAC系統(tǒng)中會顯示光盤信息以瀏覽和下載使用[10]。
資源整合過程中涉及元數據的創(chuàng)建、存儲、轉換與發(fā)布,既要符合數據規(guī)范,又要便于擴展,實現通過Z39.50協議、OpenUrl協議或OAI收割協議獲得鏈接元數據,以此作為建立隨書光盤共享平臺的物質基礎,實現隨書光盤系統(tǒng)與其他系統(tǒng)的整合[11]。因此要充分考慮到未來建立館際隨書光盤合作共享機制的需要,完成當前的整合工作。
依托圖書館聯盟聯合成員館構建基于云存儲的光盤鏡像服務器。面對PB級的海量存儲要求,云存儲可以動態(tài)、靈活地進行擴展和配置,使存儲資源以分布式共享的形式存在,通過網絡基于用戶需求提供軟硬件資源。通過云儲存技術,各館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數據設備,整合成海量的數據存儲空間,滿足目前和未來隨書光盤數據庫的使用需求[12]。圖書館作為信息的提供者和服務者,與其被動地迎接未來數據存儲技術的到來,不如主動抓緊時間學習和掌握云存儲的構建和使用方法,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13]。
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整合的主體應增強整合意識,進行大膽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建立標準的信息整合規(guī)范,采取差異化的整合方式和技術[14]。重視Web2.0、數據庫、數據存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信息資源的整合,增加服務整合內容,為讀者提供集成化、個性化的內容。
隨書光盤資源的特殊性、使用與管理的復雜性,導致其在使用過程中問題愈發(fā)明顯,一定程度影響了隨書光盤的利用。通過建立基于OPAC資源整合的隨書光盤管理系統(tǒng)從模塊化設計的角度來說,就是將包含隨書光盤在內的多種數字資源整合到OPAC系統(tǒng),通過某種技術手段實現一個具有松散耦合結構的中間層,將底層不同接口的資源系統(tǒng)集成到一起,提供必要的整理和轉化,進而為上一層應用系統(tǒng)提供相對統(tǒng)一的訪問方式,從而實現開放性的一種整合[15]。既包括了整合不同來源的信息,即集成不同平臺上的信息,又包含了整合不同類型的信息資源。其實質是在書目數據整合基礎上,向多種類型的相關資源延伸,形成一個立體的、全方位的資源體系[14]。以此進行資源揭示,給讀者提供了符合其使用習慣的館藏資源檢索途徑,提高了館藏資源的利用率,也提升了讀者服務水平。
移動數字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擴展了圖書館服務的范圍。以此開發(fā)完善隨書光盤移動服務平臺,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讀者在OPAC系統(tǒng)中的檢索信息和借閱記錄等行為數據,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將光盤數據、下載地址主動發(fā)送到讀者手機端,形成數據的主動推送,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APP應用,實現光盤資源的查看。江蘇暢想之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數據服務廠商已經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資源整合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讀者所用,宣傳和推廣是提升館藏資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圖書館應該充分利用微信、網站等通訊手段,及時發(fā)布最新到館新書目錄,并對附盤圖書進行推介,激發(fā)讀者積極性;在圖書館主頁上開設“隨書光盤”專欄,在電子閱覽室配備圖書附盤目錄,引導讀者使用;通過新生入館教育、定期舉辦相關講座、開展讀者培訓等工作,使讀者獲得相關數據庫知識、提高檢索技能、熟練地使用隨書光盤,從而更好地利用文獻資源以及其他數字資源[16]。
[1] 郭雁,時冬梅.高校圖書館隨書光盤管理與利用研究文獻述評——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2000~2011)檢索期刊為分析樣本[J].圖書館學刊,2012(12):134-137.
[2] 吳松華.隨書光盤的管理與利用[J].圖書館學刊,2005(2):69-70.
[3] 張勝全.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非書資料的管理與利用思索[J].現代情報,2006(10):127-128.
[4] 周晨.基于OPAC的圖書館資源整合研究[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
[5] 王婷.基于資源整合的隨書光盤網絡管理模式[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0(5):40-41.
[6] 周晨.基于OPAC的圖書館資源整合研究[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
[7] 周月蓮,李波.CNMARC856字段與隨書電子文獻檢索系統(tǒng)設計[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2):55-57.
[8] 金巖,于靜.基于OPAC的資源整合研究[J].圖書館雜志,2009(2):27-30.
[9] 閻迪.圖書館信息資源整合的模式分析[J].圖書館學刊,2016(12):34-36.
[10] 謝書娟,滿子斌.Web隨書光盤系統(tǒng)的比較[J].甘肅科技,2013(1):90-91.
[11] 何繼紅.隨書光盤館際共享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7(11):117-120.
[12] 于秀芬,張曾昱.基于云存儲架構的隨書光盤鏡像服務器構建探討[J].圖書館雜志,2011(2):72-76.
[13] 孫坦,黃國彬.基于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策略[J].圖書館建設,2009(9):3-5.
[14]俞力.OPAC系統(tǒng)資源整合狀況調查與分析——以華東地區(qū)“211工程”部分高校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6(5):51-55.
[15] 趙麟,王娟萍.資源統(tǒng)一發(fā)現系統(tǒng)與OPAC整合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10):125-128.
[16] 翁蝶璇.高校圖書館圖書附盤的管理及有效利用方法探究[J].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