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數字遺產”的概念逐漸成為了廣大網民日益關注的話題?!皵底诌z產”雖然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遺產存在較大區(qū)別,但是鑒于其特殊性,“數字遺產”可以被繼承是合理可行的。我們要增加“數字遺產”的保護意識,也希望相關法律部門能夠針對“數字遺產”建立健全適應于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遺產繼承制度。
關鍵詞 互聯網 數字遺產 繼承 必要性
作者簡介:黃藝,西北民族大學。
中圖分類號:D92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025
由于我國現行的《繼承法》頒布制定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受到當時社會現狀的制約,互聯網發(fā)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數字遺產”的概念還沒有出現?!独^承法》中關于可繼承財產的列舉性規(guī)定不可能包含網絡產品,所以“數字遺產”在現有《繼承法》中仍然是一片空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類闊步邁進互聯網時代 ,眾多互聯產品也隨之興起,例如QQ、微信、微博、博客、游戲賬號等以前從未有過的數字概念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這些新技術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空間,逐漸成為了人們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享受著數字產品便利的同時,“數字遺產”的繼承問題漸漸暴露了出來?!皵底诌z產”在法學界和司法界的認識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能夠對其內涵和法律屬性形成統(tǒng)一的權威性認識,避免停留在觀念階段是現階段法學界和司法界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如何界定“數字遺產”的概念,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數字遺產,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所有的網絡權益和財產。數字遺產是互聯網在人類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快速成為個人數字檔案中心的背景下出現的,包括個人網絡相冊、文件、信函和視頻等的形式。簡而言之,數字遺產包括虛擬貨幣、用戶賬號,密碼、游戲裝備、個人網絡相冊、文件、信函和視頻等形式。目前,QQ、微信、微博、博客、游戲賬號以及各種裝備等,都可以稱為數字財產。這些財產雖然是以虛擬的形式存在于互聯網之中,但是由于大量的時間、精力、情感甚至金錢投入其中,它們甚至成為廣大網友生活的寄托。試想一旦所有者過世,數字遺產將會成為逝者留給親人朋友的紀念,它是否可以和現實財產一樣作為遺產來繼承,牽扯到人們情感的維系和互聯網產品的使用效率。“數字遺產”問題之所以緊急程度不夠的原因在于互聯網產業(yè)興起時間比較晚,我國絕大多數網民年輕化。然而網絡的迅速普及和互聯網產品的蓬勃發(fā)展,網民數量也在大量增長,數字遺產繼承糾紛將會逐漸增多,人們對數字遺產糾紛的關注程度也會隨之增加。因此“數字遺產”這一特殊財產形式的繼承制度是否健全,將深刻影響到無形財產發(fā)揮其強大的社會作用,這也給法學界和司法界提出了一個意義重大的課題。
一、數字遺產繼承問題的提出
2011年,家住遼寧省的某男子在一場車禍中不幸喪生,該男子生前頻繁地使用QQ號和電子郵箱,所以在其QQ空間和郵箱中上傳了很多個人的圖片和文檔。他的家人為了紀念緬懷他,想要設法登錄進QQ號獲取相關資料,但是不知道登錄密碼。最后選擇與QQ服務商騰訊公司取得聯系,希望能夠獲取密碼。然而騰訊公司作出的回復是只有通過正常的找回密碼功能才能找回密碼,并且公司的服務協(xié)議中明確指出,用戶只擁有QQ賬號的使用權,并不擁有賬號的所有權。新浪、搜狐等熱門網站的服務協(xié)議中,也有類似的協(xié)議條款。此消息迅速在網絡上傳播了出去,本事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圍繞“數字遺產”繼承問題各方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和討論?!皵底诌z產”例如我們平時聊天使用的QQ、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的聊天記錄,工作往來使用的電子郵件,分享生活點滴的博客、微信朋友圈,當下十分盛行的電子商務例如淘寶等,它們已經完全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該案作為國內首例數字遺產繼承糾紛案,暴露了我國現有數字遺產繼承的現狀和問題。“數字遺產”的繼承并沒有列入到可繼承財產的范疇之內,“數字遺產”的繼承法律糾紛仍然是無法可依,嚴重侵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數字遺產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一名美國士兵在一次伊拉克戰(zhàn)役中犧牲,他的家人得到消息后悲痛欲絕,由于他生前經常在雅虎網站上上傳圖片文字。他的父親為了紀念他,要求雅虎公司提供士兵生前使用的網站賬號和登錄密碼。雅虎網站依據其服務協(xié)議中規(guī)定賬號所有權歸雅虎公司所有,拒絕了士兵父親的請求。最后不得不通過法律程序使得該“數字遺產”繼承問題得到了解決。該案例說明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對于數字遺產繼承問題的研究已經進入了起步階段。美國、日本等國家,開始將數字遺產劃歸到時網絡信息行列,通過對網絡信息的監(jiān)管規(guī)范數字遺產,仍然沒有給出權威的統(tǒng)一結論。但是國際上已經有部分國家在數字遺產繼承問題上形成了一套論述體系,經過較長時間的論證同時也形成了一定可供參考的理論成果。
(二)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數字遺產”問題引起法學界的研究是由于網絡游戲的賬號被惡意外掛程序盜號,賬號里的裝備、游戲幣等虛擬財產都被盜走引發(fā)的案件?;ヂ摼W技術的日益發(fā)展,多種多樣的網絡產品衍生出大量的數字虛擬財產,不可避免地催生出一些以前從未遇見的財產糾紛。由于數字遺以其獨有的特征,人們圍繞虛擬財產展開的討論從未停止過。這些財產存在于虛擬的互聯網環(huán)境之中,只能看得見,卻摸不著,這就從整體上難以確定其價值所在,這就從根本上制造了普通民眾對數字遺產主動繼承活動的障礙,所以極大地增加了數字遺產繼承的難度。
如此一來,我國對于“數字遺產”的研究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圍繞法律屬性方面對“數字遺產”進行研究;二是就如何能夠保護“數字遺產”的方面進行研究;三是社會各界人士集中討論對于“數字遺產”的看法和見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各方研究的推進,人們逐漸發(fā)現了數字遺產的繼承問題的重要性,甚至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無疑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我國對于“數字遺產”繼承問題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與部分發(fā)達國家相比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所以在接下來的研究過程中,應該朝著全面、系統(tǒng)方向深入開展。
三、數字遺產繼承的必要性
“數字遺產”作為一種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它已經發(fā)展成為了十分重要的網絡資源,本身存在各種價值,所有者的死亡并不能改變“數字遺產”作為網絡資源進行交互式往來的可能性。因此為了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率,修改現行的《繼承法》,將“數字遺產”列入法定繼承范圍,建立健全數字遺產繼承制度是必要的。
(一)網絡用戶逐漸增加,數字財產日益龐大
2018年1月3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了第 4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 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7.7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5.8%,超過亞洲和全球的平均水平,2017年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074萬人,增幅為5.6%。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類新聞:某某游戲帳號經過玩家?guī)啄甑氖褂茫b備齊全,級別很高可以賣到幾千甚至上萬元;某某QQ靚號由于是連續(xù)數字而且Q齡很長而變得價值不菲??梢娺@些游戲帳號和即時通訊帳號已經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成為了不可否認的事實?!皵底诌z產”數額巨大,能否保護好“數字遺產”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將直接影響互聯網事業(yè)的有序發(fā)展,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務必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數字遺產”成為精神世界的組成部分
互聯網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虛擬的網絡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數字遺產”已經成為人們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隨手利用豐富多彩的光景文字來描述表達生命歷程中的難忘時刻,錄制一段繪聲繪色的視頻記錄往昔。新興的朋友圈文化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大眾的精神世界和數字檔案中心,它排解了許多現實生活帶給我們的壓力。而且現在越來越流行的微商,就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空間,借助于朋友圈這樣的社交軟件平臺,以人為中心,社交為紐帶的新商業(yè)。
過去人們懷念已故親朋的方式只有通過留下的實物,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人們會投入更多的精力時間到互聯網生活中,豐富多彩的網絡產品加寬了人們生命的寬度,也留下了更多可被其他人追思緬懷的線索。如果這些“數字遺產”沒有得到繼承,只能任由數字供應商按照單方面制定的服務條款進行處理,這無疑是一筆嚴重的損失,也是對網絡資源的浪費。 “數字遺產”能夠成為人們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著重的更大精神價值意義,“數字遺產”的繼承問題關系著人們的精神生活。
四、數字遺產繼承的建議
(一)加快關于“數字遺產”繼承問題的立法進度
“數字遺產”作為一種新興的財產形式,我國現行的《繼承法》在對其立法進度上嚴重滯后。針對“數字遺產”的法律條文幾乎沒有。例如《民法通則》第75條規(guī)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以及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薄缎谭ā返?265 條規(guī)定:“以牟利為目的,盜接他人通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或者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備、設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 條的規(guī)定 (盜竊罪) 定罪處罰?!币簿褪钦f,在“數字遺產”繼承方面,我國法律存在很大的空白,一旦出現相關糾紛很難做到有法可依。雖然國內大部分網民還很年輕,繼承問題離他們還很遙遠,但是國家司法部門應該能夠認清“數字遺產”問題的形勢,加快關于“數字遺產”繼承問題的立法進度。
(二)確定網絡遺囑形式的地位
網絡遺囑是一個個人重要信息的存儲和傳遞平臺,用戶可將自己的重要信息、文件、資料、數據保存在網絡遺囑保管箱內,并留下指定聯系人。如果萬一用戶發(fā)生意外狀況離世,網絡遺囑網將把用戶存儲在保管箱內的所有信息傳遞給用戶的指定聯系人?!皵底诌z產”既然存在于虛擬網絡空間,那么網絡遺囑這種適應于網絡環(huán)境的遺囑形式應該得到國家法律部門的承認與認可,作為我國合法公民的廣大網民應該通過網絡遺囑被賦予繼承“數字遺產”的權利。綜上所述,國家通過建立健全繼承法律體系,提供“數字遺產”繼承需要的制度保障。
五、結語
隨著互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民數量持續(xù)增加,“數字遺產”的數額也會隨之增大,對“數字遺產”繼承問題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為了保證互聯網技術長期有序發(fā)展,“數字遺產”繼承法律方面的研究必須加快進度,改善互聯網產業(yè)環(huán)境,推動數字化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智慧.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我國網絡數字遺產的可繼承性.江淮論壇.2014(6).
[2]鄭琳.數字遺產繼承問題探析及對策.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8).
[3]王國強、耿偉杰.我國數字遺產繼承現狀研究.情報科學.2012(3001).
[4]楊志祥、龍龍、李思洋.論我國數字遺產的繼承.湖南社會科學.2012(4).
[5]孫婷、任淑楠.“數字遺產”的法律界定與保護.現代物業(yè)(中旬刊).2012(1110).
[6]耿偉杰.數字遺產繼承的必要性.蘭臺世界.2011(12).
[7]王國強、耿偉杰.我國數字遺產繼承方法研究.檔案與建設.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