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平 馮乃光
(1.成都大學, 四川 成都 610106; 2.四川廣播電視大學, 四川 成都 610106)
1979年3月考入四川省巴中縣川劇團。從藝28年來,主演了《柳蔭記》《繡襦記》《碧波紅蓮》《飛云劍》《芙蓉花仙》《青蛇傳》《踏紗帽》《放裴》《石懷玉驚夢》《逼侄赴科》《踏傘》等大小劇目百余出。1990年受邀到成都芙蓉花川劇團,主演《芙蓉花仙》一劇男主角陳秋林,并赴日本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商業(yè)巡回演出。十余次參加文化部、四川省的演出代表團赴歐洲、美洲、亞洲的幾十個國家及我國港臺地區(qū)演出,為川劇走向世界作出了貢獻。1996年獲得中國戲劇表演“梅花獎”。1997年拍攝的川劇電視戲曲片《芙蓉花仙》榮獲全國展播評比一等獎、全國電視劇“飛天獎”。
先后獲得了“四川省藝術教育先進工作者”“四川省青年崗位能手”“四川省十佳演員”等稱號。2002年撰寫的《談川劇小生的表演藝術》一文獲中國中等藝術教育學會論文評比二等獎,同年又獲省級“社會科學成果”研究一等獎。2005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攻讀碩士學位,是中國首屆藝術碩士生,也是川劇界第一位碩士研究生。先后受邀在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戲曲學院、杭州越劇院、寧波小百花越劇團、臺灣“國立”藝術大學、德國墨尼黑大學授課,深受歡迎。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遍及全川各藝術團體。
采寫時間:2017年11月2日
采寫地點:四川藝術職業(yè)學院
采寫:萬平馮乃光
攝錄:陳天宇毛玲
萬平(以下簡稱“萬”):今天是2017年11月2日。我們在四川藝術職業(yè)學院采訪肖德美老師。肖老師,你好!
肖德美(以下簡稱“肖”):你好!
萬:肖老師,這次我們是來采訪川劇藝術家梅花獎得主。入選這卷的都是川劇界獲得過梅花獎稱號的。我們的項目也是四川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首先,請肖老師簡單介紹一下你的從藝經(jīng)過。
肖:我是1979年3月考入四川省巴中縣川劇團。我那個時候學的小生。當時叫“團代班”,進行了六個月的訓練。我的第一個戲就是《踏傘》,后來演出《白蛇傳》大戲的許仙。當年我們這批巴中少年班奔赴了重慶、成都演出了三個月。也受到了我們四川很多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如周企何老師、許倩云老師、陽友鶴大師的關注。著名美學家王朝聞先生也看了我的演出。對我們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和希望。
萬:新中國建立后,“團代班”是當時很多戲劇演員都經(jīng)歷過的。肖老師,再請你介紹一下在從事的角色、行當中,你的老師,還有當時的一些同學的經(jīng)歷和體驗。
二呢,就是我們在學習中遇到很多同學,本身這些同學都非常優(yōu)秀,那么我們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也學到很多東西。另外一個就是,遇到的除了我們專業(yè)課老師之外,還有文化課的老師,就是理論課老師。我們理論課老師也是很多大家來給我們上課。包括北京的啊,四川的很多大家上課。對我自己的提升非常好,我真的很感謝!
萬:那肖老師你能不能給我們詳細地介紹下當時進入這個四川川劇學校,你進明星班的前因后果,以及你進明星班的一些基本情況。
肖:當時這個明星班是全川要獲得省級演出一等獎的,才能進那個門檻。我啊,還好是個毛遂自薦。當時我主動到趙培鏞老校長的家里去,毛遂自薦,自己清唱了一段,我還記得,叫那個《情探》。我就唱了一段,“往事如塵,唱得人柔腸寸斷哪……”那時候嗓子比較好,又年輕。后頭又做了一段《摘紅梅》的身段,校長非常賞識,覺得我的條件還是非常不錯的,又年輕。所以我還記得,最早在選五個人,把我納入了五個當中之一。當時,我們這個班大概要招50號人左右,因為還有樂器,音樂方面的。這個時候,我正好在成都,于是就毛遂自薦了。當時拿了老師的代表作《周仁耍路》。我按圖尋師,那個時候其實是來拜師的,但是遇到這個機會,我就去考川校。幾經(jīng)周折,很有意思,幾翻幾覆,終于,藍光臨老師就收了我為學生。所以說,當時,我八月到的成都,既拜了師,十月份又入了學,正式到學校來進入那個班學習。那個班首先一個是學理論,我們當時有各種團代班嘛,就通過理論這方面的學習,比如說,川劇概論啊、藝術導論啊、語文啊,這些都對我們幫助很大。
當然就是競爭很大,比如說唱小生的,因為我們是十幾個小生,一個班有十幾個小生,都是很有名氣的,相互之間都競爭。當時我們正課是6點鐘,但是我們5點半就悄悄地去練功房練功,練臺步啊、練腿功啊、練唱腔啊,等等。那個時候相互之間有個互相學習、互相競爭的一個態(tài)勢。所以后來,我又毛遂自薦,到新都芙蓉花川劇團,我也是寫了封信給那個彭代秀團長,我說,我來演這個小生陳秋林。當時那個團長非常愛才,我趕起公交車就去了。去了過后一周,看到我條件不錯,一周就把《芙蓉花仙》拿下,就排下來了。后來,這個戲當然就走了很多地方,開啟了我出國之路,到日本商演,13座城市。后來又到朝鮮,那個戲得了國際金獎,文化部的副部長高占祥給我寫了個“藝高德美”,也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見。我走了很多國家,大概我是川劇演員中走得比較多的了。
萬:而且是在那么年輕的時候就走了那么多地方,因為川劇在五十年代、八十年代都有到歐美,到我國香港去演出的一個情況。但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成名已久的老藝術家,所以說像肖老師這樣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這么多對外交流的這種經(jīng)歷,確實是可貴的。好像是川劇學校的明星班只辦過你們這一屆吧?
肖:對,對。
萬:這個成就卓著,一個班有七朵梅花。上一次,我在重慶訪問過胡瑜斌,他們也談到過這種情況,川劇總共24人30次獲得梅花獎,這一個班就有七個人八次獲獎,這個是很不錯的。像肖老師這樣,年輕的時候是團代班,有了比較扎實的基本功訓練,然后再加上自己努力,進入明星班深造。以后再進入了研究生學習階段,這樣一來,不論是在理論功底還是在表演方面那可以說都是有了一個長足的進步。那我們主要想聽肖老師談一下,第十三屆梅花獎奪梅的先后過程,這是我們很關注的一個方面。
萬:所以說,這次摘梅呢,第一個就是參賽劇目的選擇,是自己選擇的,然后,在表演上也有充分表現(xiàn)出川劇小生的性格,形象塑造。肖老師成功地塑造了三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形象,表演嫻熟,功法高超,唱做俱佳,舞步瀟灑,這樣才能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所以既是個人的努力,也是老師們,包括團隊的大力協(xié)助支持。那就是說,如果僅靠一個人,那肯定是完成不了這個重要任務的。肖老師作為在職的教師,恐怕在全國很少能夠得梅花獎。那么,得梅花獎之后呢,因為你還是在學校嘛,以后在你的工作重心這方面又有哪些轉變呢?
肖:因為得了梅花獎之后,畢竟我的身份是以教學為主,教師這個職業(yè)也是我一直的夢想。我覺得我們那個傳承,特別是這個傳統(tǒng)的川劇哈,更需要后繼有人。所以我覺得當一個教師還是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情,也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后來,我除了一般的那些演出以外,工作的重心還是在教學方面。教學方面我也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培養(yǎng)了很多學生。在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工作的王裕仁,學習期間獲得了全國戲曲小梅花金獎及“十佳”稱號,還參加文化部舉辦的“文華院校獎”比賽獲得銅獎,我也榮獲了優(yōu)秀園丁獎。還有就是廣元川劇團的陸洪濤,也是在全國的重大比賽中得了許多大獎?,F(xiàn)在從國家的層面來說,我覺得傳承、傳播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把傳承川劇、教育學生當做是我現(xiàn)在的重中之重吧。
萬:然后呢,肖老師你也說了,你是第一個川劇的碩士研究生,當時也可以算是功成名就了,梅花獎也得了,然后又在從事教學管理。那么,是什么理念支持著你還要進一步地去攻讀碩士學位呢?
肖:第一個,我覺得我是唱小生的,更多的時候演的是文人,所以我覺得第一個自身要加強這方面的修養(yǎng),你演一個讀書人,你也要像一個讀書人。那么從我們的具體情況看,做夢也沒想過要去拿個碩士學位。恰好機會來了,那一年(2005年)是我們國家招收首屆藝術碩士。當時我也是沒有勇氣去考的,當時我正好也是成都有個研討會,遇到中國戲劇學院的一個中國京劇班的班主任,非常德高望重的一位教育家,他提示了我,說,你們作為一個演員來說,就應該加強理論方面的這種修養(yǎng)。因為,畢竟北京呢,它接觸的面比較廣,專家也多。他就給我提出了這個建議,但是當時我說,這個必須要復習,因為它要參加統(tǒng)一考試,時間又短。好在我呢比較擅于用功。我后頭早上至少五點就要起來看書。最后順利通過統(tǒng)一考試,然后到中國戲劇學院進行專業(yè)考試,專業(yè)課對于我來說不是好困難。后來又在我們學院進行了理論(考試),就戲曲通史啊,通過幾番的競爭考試,當時錄了9個。有昆曲等七大劇種的,川劇就是我一個。當時我還被任命為班長。
萬:那年你多大?
肖:2005年,應該是四十多點吧。
萬:那真不容易啊,四十歲的人哪,有那么繁重的教學演出,而且記憶力也減退了。那真是非同一般的困難。那在這個碩士研究期間,你主要完成了哪些方面的研究任務?包括你的碩士論文啊,包括在中戲老師們的一些教學情況,為我們做個介紹。
肖:2005年,有幸考上了中國首屆藝術碩士,我也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終于被錄取了。我們班上呢,是有各個劇種的,有中國戲曲界的教師,有呂劇,有昆曲,有京劇,還有其他劇種。川劇就我一個人。在這個班上,我被任命為班長,在學校,我們也開展了理論課和專業(yè)課學習。我們攻讀的方向是戲劇戲曲學,當時請了很多的專家為我們授課,如馬也、趙景勃、張關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胡芝鳳、孫毓敏、葉少蘭、梅葆玖等。還請了一些電影、話劇界的很多的名家,這對我們來說幫助最大。第一個是理論課方面,第二個是專業(yè)課。專業(yè)課開了昆曲,我們是學川劇的,昆曲是一個很古老的百戲之母,我們學了《牡丹亭·拾畫叫畫》,通過這個學習,有什么好處呢?我就進行對比,川劇小生和昆曲有哪些是共性,哪些是個性東西,這個對我后來,特別是教學講課來說提供很多幫助。二一個就是角色創(chuàng)造。角色創(chuàng)造也是一門課程,我們原來就是師帶徒,老師口傳心授,學完過后,照著老師的原滋原味地學下來,但是咋個來創(chuàng)造的?所以咋個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作為研究生來說也是一個方向。同時,作為研究生,對每個戲的表演,這個劇目的剖析、分析,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第三個,就是多劇種之間的交流……因為這些演員都是比較知名的了,都是一級演員,有些還是梅花獎(得主),全國電視大獎賽的金獎(得主)。通過這個相互之間的交流,我覺得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我們還和中國戲曲學院的其他系科研究生,純學術性的研究生,進行了一些交流,相互之間,就是我們也喜歡跟他們(交流),因為他們要年輕些,才二十多歲,我們喜歡主動去跟他們接觸。反過來,他們也可以從我們身上學東西,我們從他們身上也學到東西,那么這樣就是說,對我的幫助非常大。還有一點,我們就是看的戲太多了,所以說到北京就是長安大戲院啊、梅蘭芳大劇院啊、國家大劇院啊,我們看了很多全國各地方的優(yōu)秀的劇目到北京演出。同時,我們不光是看戲曲,我們還看話劇啊、音樂劇啊、兒童劇啊,我們都要看。這一個幫助也是非常大的。也可以說,在地方上沒有這個平臺。第四個,我很幸運的是什么呢,我讀研的時候,我已經(jīng)跟中國京劇研究生班的很多名家,北京京劇院的也是梅花獎得主,秦腔,著名梅花獎小生,李曉峰那些,都是葉少蘭的學生,給他們也進行一些交流,而且我拿的還是葉少蘭老師的學分。這也充分說明川劇小生形成的東西得到了公認,得到了京劇(國劇)的公認,應該是我們川劇小生多年來積聚起來的一個成果。通過我身上得到了傳播,我在當中也算受益。
我在中戲讀書的時候,還受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的邀請,為他們傳授川劇表演的程式功法,比如小生的扇子功、褶子功(我們叫褶子,京劇叫袍子)等。能與北京舞蹈學院結緣,還有一段小故事,當時北京舞蹈學院老院長、古典舞學科創(chuàng)始人之一、著名舞蹈教育家李正一老師,在成都藝術采風的時候,打聽到我在中國戲曲學院讀書,專門邀請我每周二、五的下午到北京舞蹈學院給他們教師和學生上課、開講座,傳播川劇小生表演藝術。畢業(yè)后,我潛心鉆研出版了專著《川劇文生表演功法》,也是我的一個傳播成果。一些大中小學,甚至幼兒園我都講過,四川大學,農(nóng)大啊,四川的很多大學我都去進行推廣,傳播講座。因為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都是以前的事情了,我們川劇幾百年的歷史了,小生的表演豐富,你要更多的人來,特別是年輕人咋個來欣賞我們川劇之美。那么我覺得我讀完中國戲曲研究生,這一點來說,對我的啟發(fā)太大了。真的,我是受益了!
萬:肖老師,你從小有扎實的藝術功底,后來又有名師的指點指導,然后再到戲曲界的最高學府進行深造。這一來呢,基本就完成了從藝術實踐到藝術理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表演藝術肯定就會產(chǎn)生一種突破和深化。作為梅花獎得主,我想請德美老師多花點時間給我們講一下你摘取梅花獎的時候,有哪三個具體的曲目,這幾個劇目各自的特點和你的表演特點是什么?
肖:因為我前面都講了,那個時候我為什么要準備這三個川劇經(jīng)典折子戲來參加梅花獎比賽,首先我們川劇小生分為六大類型:風流瀟灑、溫文爾雅、瓜嗲媚秀、窮酸落魄、氣派官生、販夫走卒。但是每一樣類別有它每一樣類別表演的代表劇目,包括它的步法、手法、眼法等。當然,人物內在的那種氣質就更是了,人物性格都有它獨到的一些東西,所以形成它六種表演的模式,這就是我們川劇小生的表演藝術特點。
第二個,就是說,選了一個《調翠下書》,也叫《翠廂記》。這個戲,它雖然表面上,那些一般的觀眾覺得這是個耍耍戲,那沒什么,又不見大功、耍水袖、抖褶子,又沒有多少大段唱段。它就是在演人物。我們川劇小生,擅于演那種生活小喜劇。它就是講究程式而不拘泥于程式。這是我們川劇小生的一大特點,所以說,川劇小生它的東西不拘謹,它就是塑造人物。它有很多喜劇川劇色彩,把小生的那種瓜嗲啊、那種酸氣啊、那種呆氣啊,都在這個戲中體現(xiàn)出來了,這個戲我當時沒想到有這樣好的效果。所以這個戲,正好在中間呢,可以搭配一下。因為一直都是一根弦崩得很緊,盡是見功戲,觀眾的審美,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中間它有一個調劑。二一個,它的柔性有一個大的變化。那個《放裴》的裴生是一個性格,這個又是一個性格,所以這個戲我覺得,《調翠下書》這個戲作為中間過渡比較合適。
第三個戲就是《石懷玉驚夢》,這個是我們(藍光臨)老師的代表劇目,也是我們的師爺彭海清的代表劇目,王朝聞先生評價這個戲之高,我也翻閱了很多資料,這個是老師一手進行傳授的,那么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查閱了很多資料,因為它是聊齋故事武俠小說。同時,我根據(jù)老師的要求,對每一句唱腔,它表達什么意思,那個詞它的典故我給它查,我那個腔,那個韻味兒,這個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咋個來讓這個人物豐富。我現(xiàn)在那個老本子都還在,我每一句都寫了的,我的動作,我的外形的動作,我的手位在哪里,我的扇子壓起在哪里,我的情緒,我的唱腔是低沉、是高興、是驚恐、是徘徊、是憂郁?那么都是把它寫下來了的。
萬:充分吃透劇本,深刻地了解被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征,不是僅僅的一個形似,主要是神似。
肖:因為它這個戲有大段的唱戲,我們叫月兒高,我們老師叫黑白韻,它很有意思的,唱出來有輕音,還有瓊劇的一些音樂元素,(唱)“想當初在原籍,祖宗留下好家業(yè)?!彼滞ㄋ祝质且环N敘事,就好像我們在講評書一樣的,和觀眾交流。但是表現(xiàn)石懷玉他做了虧心事,當然狀元雖然是非常風光,但是他做了虧心事,昧良心的譴責,徘徊。所以它這個戲有這段唱腔,當時那段唱腔,我還就是考慮了,我們一般的人可能就覺得吊嗓子,但是這個戲的時候,前半截就不能吊嗓子。為什么不能吊嗓子呢?因為他是做了虧心事,他一個人在洞房中夜靜更深的時候,在那里表現(xiàn)他的一種忐忑不安,那種徘徊,他不可能吼喊“想當初……”,整個戲,我們叫陰一點,陰和陽的對比。到了后半截,一場噩夢一夜驚,血債未償愁煞人,那已經(jīng)變形了,臉就變成了本色了。這個時候就是整個調(念白)“誰呀,你是海棠,耶,你好兇殘哪,石懷玉啊,你,好……好傷悲啊……”那個時候你盡量要把嗓子喊出來,發(fā)出嘶音就是對了的,都是石懷玉這個人物性格,生死一劫,一場噩夢,精神崩裂是吧,在夢中四處逃竄,有很多的技巧。形成了中間的一個反差,這個就要靠我們演員的一個創(chuàng)作,所以說我們在這一塊,本來這個戲我們老師處理得特別好。這個戲一個說從唱腔藝術,另一個,它的那種技巧用得非常好,基本把我們川劇小生的技巧都用進去了。很多人就是說你一個戲一兩個就可以了,但這個戲它就是這個地方該有,?;?,火突然熄了,突然又燃了。表現(xiàn)他內在心虛噻,也表示神秘,因為它是鬼神戲、聊齋戲。給觀眾一種神秘感,同時也表現(xiàn)他的那種忐忑、彷徨、驚恐,它就用得非常好。戲中還有“耍假腳”的技巧,表現(xiàn)驚嚇后的腳耙手軟。還有就是角色到了最后精神崩裂的時候,用了吊毛(我們川劇叫背殼),還有倒僵尸,轉體飛跪,小生的褶子功技巧等。通過一系列的技巧表現(xiàn)了石懷玉做了虧心事后驚嚇而亡的下場。所以在這個戲中,我自己融入到這個人物當中去了。中國劇協(xié)的副主席劉厚生老師,在看了我的專場演出后,對我評價非常高并親切地握著我的手講到:“哎呀,好小生哪,好小生!”后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胡芝鳳老師,也給我專門寫了評論文章《可貴的書卷氣》以茲鼓勵。所以我覺得,這三個戲當時能夠拿到梅花獎,老師給我排導,那是下了苦功夫的。
萬:劇本深入的研究,對人物性格的深入挖掘,再加上自己的精湛的表演,水到渠成,那么梅花獎就實至名歸了。后來,德美老師,除了教學和演出之外,逐步的,你走上了管理崗位,那么請你說說你在從事管理工作的這個時候,你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有些什么體會?
肖:因為拿了梅花獎過后嘛,后來根據(jù)川劇專業(yè)的發(fā)展需要,學院當時叫四川川劇學校,喊我教最好的定向班。當時我們招定向班,攀枝花啊、樂山啊那些班,因為那種定向班的生源比較多,當時就把我提起來,川劇表演科的副科長,因為初次進入管理崗位,還是有點不習慣,因為畢竟是在舞臺上教學,管理它又是一行。管理嘛,我們演員自己管好自己,你作為一個部門的負責人,你還是要服務,總之你要以專業(yè)的眼光指導別人。指導教師也好,指導學生也好,它這個崗位走向另外一個領域了。當時我是副科長,經(jīng)過努力,我還是比較有思想,后來,我管理這幾個年級,這幾個定向班取得很大成績。包括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的虞佳啊,也成了現(xiàn)在成都年輕人中很好的,參加全國國際比賽,奪得西部的四五個一等獎。我們學校的學生參加全國的文華杯的比賽,兩個奪得一等獎,我親自教的學生也得了銀獎。當然我是作為帶隊的管理者,應該說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后來又把我提為了科長,校長助理,最后是管業(yè)務的副校長。后來我面對的不僅僅是川劇專業(yè)了,隨著學校的發(fā)展變?yōu)榱藘蓧K牌子——川劇學校和四川省藝術學校,我們還有舞蹈專業(yè)啊、聲樂專業(yè)啊、音樂專業(yè)啊等等。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說,你的整個思想、思維可能要變。但是川劇對我的影響很大,后來通過其他的學科,比如說舞蹈也好,也正好那個時候我對舞蹈一些關注也好,進入課堂的學習也好,對我后面的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雖然是我們的川劇為主,但是通過在川劇學校當業(yè)務副校長,對我的人生當中,從管理、從我的教學還是提升很大,對后來我的理論水平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
2005年四川省川劇學校、四川省舞蹈學校、四川省藝術學校三家合并,省政府批復,叫四川藝術職業(yè)學院,那個時候我又在川校獨當一面了,川劇校區(qū)那邊當校長,當校長也是責任比較重大了。到我們新校區(qū)這邊修起,過渡了兩三年,2009年過后我們就真正地實現(xiàn)了兩個學校整體的合并。在附中,就是附屬中專學校,中專那塊大概是兩千學生,當時我管理的教師都是兩百多教師,那還是比較大的了。我最早任的是書記,黨組織書記兼常務副校長,后頭又任校長。后來又根據(jù)工作的需要,又到學院任學術委員會的主任,因為我以前是副主任。作為高校,它是三駕馬車——黨委領導、院長負責、專家治校。專家治校就是學術委員會這一塊,所以這一塊,也是高校了,對我的挑戰(zhàn)也比較多。我組織了很多的研討會啊、項目申報啊,因為我們是屬于專業(yè)類的院校,比如重大劇目的那種評估,包括它的策劃啊,整個方案都屬于學術委員會那一塊來進行負責。后來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又兼了些戲劇系書記啊、文管系書記啊,文物鑒定與修復,市場,都去了的。當然我一直是川劇學科帶頭人。后來由于發(fā)展的需要,我們職業(yè)學校就有個工學結合,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因為我們藝術這塊需要一個平臺,四川省文化廳批復成立了四川省青年藝術團,就是原來的四川省青年川劇團、舞蹈學院的青年歌舞團,還有一個藝術團,三家合并過后,成立了四川省青年藝術團,我任團長。這個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嘛,我畢竟是演員出身,所以這塊對于我來說還是比較得心應手。我們這幾年來的院領導,包括陳院長他們,我們就排了很多戲,比如說《死水微瀾》的復排?!端浪憽吩谏虾5膽騽」?jié)也拿了金獎。后來我們又搞了很多劇目,比如說那個《望娘灘》,那個也是得了首屆四川省藝術節(jié)的幾項大獎,最佳劇目獎。后來又搞了《秦香蓮》創(chuàng)新型的,把傳統(tǒng)的《鍘美案》改造成創(chuàng)新性川劇。后面又搞了我們最近申報的國家藝術基金《詩酒太白》,這個也是我們青年團主抓的一個戲,所以青年團的工作它其實是很多的,我們明年還有舞劇,我們搞的兒童舞劇,我們跟地方上進行對接?,F(xiàn)在正在進行劇本的完善。
萬:德美老師好像最近幾年比較多的精力集中到川劇文化傳播交流方面,那請你談談這方面工作。
肖:實際上我當時在中國戲劇學院讀書的時候就有這種想法。因為不管怎么說演員到最后體現(xiàn)的畢竟是一種文化。我有一個重要的職責是什么?就是川劇的觀眾還是老觀眾居多,看戲的都是五六十歲到八十歲之間的老年人多一點,這就萌發(fā)了我的一個想法。那么就是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所以你說你川劇不得了,有幾百年的歷史,我的曲牌、我的唱腔是如何的優(yōu)美,難度之高,但是青年的觀眾不接受,他排斥你,這個就萌發(fā)了我怎么去傳播川劇。我回來做研究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一定要走傳播之路。我當時就在各大高校,四川大學文學院、四川農(nóng)大、四川師大、四川音樂學院,還包括我們很多地方上的,瀘州職業(yè)學院啊、內江師范學院啊,各個地方的。據(jù)目前統(tǒng)計,我大概走了全國中小學校、高校,四十多個學校,涵蓋了中國戲劇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天津財大、臺灣藝術大學,(還有)新加坡,包括到德國,到加拿大。這一點呢,通過我的講座,我非常高興的是什么東西呢?很多人開始的時候排斥川劇,通過我五到十分鐘的講解后,他們竟然不走了。有一次我講了三個小時,他們中間都不出去喝茶、不抽煙了,而且說的,肖老師你還要講啊。我從來沒想到,他們這些專家教授都是博士,不得了的了,都是研究生了,他們咋個那么喜歡川劇呢,沒看過川劇的,對川劇都是排斥的,我覺得這個是說明我們傳播不夠。第二個,我在高中,成都七中,是名校了,這些學校還是文化程度高噻,高中生啊,他第一個學業(yè)很忙,他能不能靜下心來欣賞你這個東西?看都沒看過,我就在想這個東西咋個講,當然我也有我的一套講的方法。后來我通過我的講授,互動,竟然我的粉絲,上百人找我簽字,哎呀,我竟然還有粉絲!我原來在二十多歲到日本演出,那有粉絲正常,幾百人嘛,但是我到了五十多歲,我還有那么多年輕的粉絲來追隨我,我覺得這個對我以后的傳承傳播,特別是傳播這塊增加了信心。
萬:肖老師已經(jīng)從事川劇這個行當四十年了,在我們訪談最后,請你展望一下川劇今后的發(fā)展前景。
肖:現(xiàn)在我覺得是中國戲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出臺了很多政策我就不說了。作為我們川劇人,我覺得如果在這個時候大家還不振作精神,來傳承傳播甚至來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我們川劇的話,那必定是被淘汰。我覺得這個我們大家要提高認識。因為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逐漸地通過我們很多的劇目的創(chuàng)作、編著,很多的年輕人,甚至我們的小學生們那么都開始走向劇場了,所以說,我可以預言,我們的川劇會越來越好,真的是會越來越好。我最近教的一個學生白愛倫,那個是美國的一個博士,在成都跟我學了八個月,都是抽的空閑時間,抽業(yè)余時間,星期六、星期天到我家里來學習。今年搞了一個匯報演出,我們是老師嘛,叫公開課,把這個課整合了過后,那個博士,三十歲了,非常不錯的,最近他給我發(fā)了微信過來,他已經(jīng)在美國很多個大學進行了傳播川劇的講座,說明我作為一個教師、一個傳承人,教的學生已經(jīng)開始走向了世界。我覺得這也是我將來一個奮斗的目標和方向嘛。
萬:好的,謝謝肖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我們一起努力為川劇的發(fā)展盡綿薄之力,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