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立初,陳拓,陳滌新,溫科偉,黃屾,周智勛
(梧州市人民醫(yī)院,543000)
抗生素骨水泥置入術是在感染部位置入混合抗生素的骨水泥,使感染部位長期處于有效抗生素濃度狀態(tài),從而控制感染[1]。本研究將萬古霉素加入骨水泥治療脊柱內固定術后感染患者,取得了良好療效。
選取本院2007-03-2017-04期間經脊柱內固定術治療后感染患者62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n=28)和對照組(n=34)。觀察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45-60歲,平均(54.37±2.32)歲,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13例,胸腰椎骨折11例,腰椎間盤突出癥伴腰椎滑脫癥2例,腰椎管狹窄2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高血壓1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43-60歲,平均(53.24±2.51)歲,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16例,胸腰椎骨折1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伴腰椎滑脫癥4例,腰椎管狹窄2例,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高血壓11例。
觀察組采用萬古霉素骨水泥治療,患者全麻滿意后,取俯臥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沿原路徑將皮膚切開找到感染部位,取感染組織等送入實驗室進行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繼續(xù)剝離肌肉組織使內固定物顯露,在徹底清除膿性液體、壞死組織、可疑感染組織后,切口采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干凈。碘溶液稀釋后浸泡切口約20 min,然后重新鋪巾。于手術臺上制作萬古霉素骨水泥(萬古霉素粉和骨水泥粉以1:5的比例混合攪均),然后將其置入感染部位。術區(qū)切口經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后,行負壓引流,縫合切口并敷料包扎。
對照組采用萬古霉素灌注沖洗治療,徹底清創(chuàng)等過程與觀察組相同,重新鋪巾后,將1-2根沖洗管置入切口上部,1-2根引流管置于切口下部,嚴密縫合切口。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配置萬古霉素灌洗液,配置比例為0.5 g萬古霉素+1000 ml生理鹽水,每日需灌洗液3000 ml,根據引流液顏色調整灌洗速度。引流液澄清后,連續(xù)3 d收集引流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結果均為陰性者可停止灌洗。拔管前先將沖洗管關閉1 d,若無異常再拔除引流管。
術后兩組均靜脈滴注萬古霉素,每周定期行血常規(guī)等檢查。若感染復發(fā),再次行清創(chuàng)、萬古霉素骨水泥或灌注沖洗治療。
感染控制療效評價:痊愈:術后傷口Ⅰ期愈合,3個月內未發(fā)生感染;有效:術后傷口出現感染(紅腫、分泌物),換藥后傷口痊愈,且無復發(fā);無效:傷口未愈合,甚至感染再次加重。治療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觀察組感染控制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兩組治療前,各炎癥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ESR、CRP、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兩組治療前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不同時間點,觀察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1 兩組感染控制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s)
注: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ESR(mm/h) CRP(mg/L) 白細胞(×109/L) 中性粒細胞觀察組 28 治療前 32.38±3.25 8.58±2.25 16.23±1.32 0.92±0.06治療后 2 周 15.37±1.38(1,2) 1.33±1.07(1,2) 8.46±1.15(1,2) 0.67±0.04(1,2)對照組 34 治療前 33.14±3.26 8.43±2.19 16.48±1.36 0.90±0.05治療后 2 周 18.72±1.74(1) 2.24±1.56(1) 10.84±1.22(1) 0.72±0.05(1)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s)
組別 例數 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1d 治療后1周 治療后2周觀察組 28 1.87±0.91 4.02±1.21 3.25±1.04 2.36±1.27對照組 34 1.93±0.93 5.84±1.08 5.07±1.52 3.94±1.30 t 0.26 6.25 5.38 4.81 P>0.05 <0.05 <0.05 <0.05
脊柱內固定術后發(fā)生感染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與手術相關因素。傳統的持續(xù)灌注沖洗法可清除內部壞死組織,降低切口感染處細菌濃度,但灌注沖洗治療時間較長,患者需長期制動,易出現肌肉萎縮等并發(fā)癥,另外,引流管封閉不嚴會出現外滲,可能導致繼發(fā)感染[2]。骨水泥具有填充骨缺損、支架作用,是骨科手術常用的生物材料。Buchholz[3]研究發(fā)現骨水泥作為藥物載體系統,其中丙烯酸單體具有自身洗脫作用,能從骨水泥中不斷釋放,擴散至周圍組織。所以將抗生素加入骨水泥用于治療骨科術后感染,可在病灶處長時間持續(xù)釋放抗生素,達到防治感染的目的。萬古霉素是用于抵抗革蘭陽性菌效果較好的抗生素,耐藥性低,且水溶解度高,易于從骨水泥基質中洗脫擴散,熱穩(wěn)定性高,在抗生素骨水泥制備過程中仍然保持良好活性[4。所以目前臨床上多選取萬古霉素骨水泥治療骨科術后感染患者,其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感染、骨折術后髓內感染治療中均取得良好療效。
本研究將萬古霉素灌注沖洗治療作為對照組,結果顯示,觀察組感染控制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2周,觀察組ESR、CRP、白細胞以及中性粒細胞等炎癥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炎癥指標在治療后2周內基本恢復正常,觀察組治療后1 d、1周和2周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以上提示萬古霉素骨水泥治療可有效控制術后感染,縮短炎癥消退時間,減少患者治療后痛苦,這與骨水泥局部高溫殺菌、骨水泥作用機制、創(chuàng)面嚴密縫合等因素有關。萬古霉素骨水泥治療的優(yōu)勢在于可在所需部位準確投藥,維持感染部位持續(xù)有效抗菌濃度,避免因藥物濃度不足產生耐藥性;藥物不是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感染部位,可避免各臟器不良反應;可使患者盡早進行康復訓練,防止發(fā)生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5]。
[1]余洋,陳瑩,周一飛,等.骨折內固定術髓內感染患者應用萬古霉素骨水泥控制的效果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4):5666-5668.
[2]孫國棟,宋恒義,馬文書.抗生素骨水泥與抗生素持續(xù)灌注沖洗治療骨折術后髓內感染的療效比較[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7,38(7):624-627.
[3]Buchholz H W,Engelbrecht H.Depot effects of various antibiotics mixed with Palacos resins[J].Chirurg,1970,41(11):511-515.
[4]謝倫利,蒲丹,朱鈞,等.局部使用萬古霉素防治脊柱手術后傷口感染的研究進展[J].脊柱外科雜志,2017,15(3):187-192.
[5]劉勁洲,馮皓宇.骨水泥中植入萬古霉素治療骨髓炎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15(9):13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