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同生
(河南中醫(yī)學院脊柱骨一科,河南 濟源 459000)
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CSCIWORA)系指影像學不伴頸椎骨折脫位的脊髓損傷類型,常見于頸段,多由高空墜落、摔傷、交通事故、暴力損傷等急性創(chuàng)傷引起,約占全部頸脊髓損傷的35%~50%[1]。為探討外科充分減壓與保守綜合治療方案治療CSCIWORA的臨床價值,現對本院收治的79例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03-2016-02本院收治的79例CSCIWORA患者臨床資料,按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為手術組(n=45)與保守組(n=34)。手術組中,男31例,女14例;年齡43~76歲,平均(57.6±3.4)歲;就診時間為傷后 5 h~10 d;致傷原因:重物砸傷14例,車禍傷20例,高處墜落傷2例,摔傷9例。保守組中,男23例,女11例;年齡42~78歲,平均(58.1±3.6)歲;就診時間為傷后4 h~11 d;致傷原因:重物砸傷10例,車禍傷16例,高處墜落傷1例,摔傷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頸托制動,采用甘露醇、糖皮質激素、營養(yǎng)神經藥物及脫水等對癥處理,積極控制原發(fā)病,傷后3 h內入院者靜脈輸注甲強龍,首次30 mg/kg,15 min內輸注完畢,45 min后,持續(xù)靜滴甲強龍,5.4 mg/kg,維持24 h;創(chuàng)傷時間3~8 h者,甲強龍靜滴持續(xù)48 h,并予胃黏膜保護治療,建立氧支持,予動態(tài)心電監(jiān)護。其中45例予外科減壓手術治療,均在入院1周內進行,根據患者癥狀特征及影像學特征選取不同減壓術式,其中短節(jié)段脊髓信號改變16例采用前路神經組織減壓內固定術,29例長節(jié)段脊髓信號改變者采用后路神經組織減壓術,術后均予低氧吸入,補充營養(yǎng),脫水劑脫水,預防性營養(yǎng)抗生素,頸托固定4周。余34例采用保守綜合治療,早期激素抗炎,脫水治療,神經營養(yǎng)治療,高壓氧療,頜枕帶牽引,強化四肢肌力訓練,關節(jié)主動及被動活動訓練,牽引治療持續(xù)5周。
1.3 觀察指標 ①脊髓功能評定。均于入院時、出院3個月、出院6個月、出院12個月采用日本骨科協會標準(JOA)[2]評定患者脊髓功能恢復情況,并計算改善率(RIS),RIS=(出院 12個月 JOA 評分-入院時JOA評分)(/17-入院時得分)×100.00%,改善率分級:優(yōu):RIS>75%;良:RIS為50%~74%;可:RIS為25%~49%;差:RIS為0~24%。②神經功能評定。參照美國脊髓神經損傷協會分級標準(ASIA)[3],對入院時、出院12個月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評定。
2.1 JOA評分比較 入院時,兩組JO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 3、6、12 個月,兩組 JOA 評分均上升(P<0.05);手術組出院不同時間JOA評分均高于保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 JOA評分改善率比較 手術組JOA評分改善率為優(yōu)所占比例高于保守組,可所占比例低于保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2.3 神經功能分級比較 入院時,兩組神經功能功能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12個月,兩組B級、C級所占比例降低,D、E級所占比例上升,手術組出院12個月E級所占比例高于入院時(P<0.05),其E級所占比例略高于保守組,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1 兩組治療不同時間JOA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不同時間JOA評分比較(±s,分)
注:與入院時比較,*P<0.05;與保守組比較,#P<0.05
組別 入院時 出院3個月 出院6個月 出院12個月手術組 4.81±1.21 8.02±0.35*# 11.06±0.22*# 13.41±0.24*#保守組 4.83±1.24 6.11±0.45* 8.32±0.21* 9.31±0.27*
表2 兩組JOA評分改善率比較[n(%)]
表3 兩組治療不同時間神經功能分級比較[n(%)]
當前對CSCIWORA患者治療方式的選擇尚存在一定的爭議。早期多主張采用顱骨牽引、枕頜帶牽引、脫水、神經營養(yǎng)藥物治療等保守治療方式,對無明顯作用的患者再行手術干預,但較多研究者均指出,在明確CSCIWORA患者病變特點及致病因素后可通過外科手術方式進行減壓,解除脊髓壓迫,可促進脊髓神經功能恢復[4]。也有研究者對CSCIWORA患者分別應用手術治療及非手術治療,結果發(fā)現前者對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更為顯著[5]。
本研究中,45例患者采用外科減壓手術治療,35例采用保守綜合方案干預,結果發(fā)現手術組患者出院不同時間JOA評分均較保守組高,同時其JOA評分改善優(yōu)良率高于保守組,與上述結論相符。本研究還發(fā)現,手術組患者出院12個月ASIA分級顯著改善,脊髓神經明顯提升,但與保守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本研究收集病例數量有限有關。且手術組患者均在入院1周內完成手術,一般認為一旦患者確診CSCIWORA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宜盡早手術,行充分手術減壓,為患者脊髓功能恢復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有助于改善患者脊髓血液循環(huán),避免在致壓因素對患者造成繼發(fā)損害,促進患者盡早恢復功能鍛煉。此外,盡早手術可穩(wěn)定患者頸椎功能,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在手術方式的選擇方面,通常需根據患者病變具體情況及MRI檢查結果決定,對前路壓迫者主張行前路減壓術,而后路壓迫者則行后路減壓術,對于退變性頸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等部分局限性脊髓受壓則主要行前路減壓術,對多節(jié)段退變性頸椎管狹窄、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則主張選擇后路減壓術,且必須重視徹底減壓,徹底清除脊髓致壓因素,最大限度恢復患者脊髓功能。
[1]張廣泉,劉珂,高延征,等.成人多節(jié)段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3,12(9):940-943.
[2]Fujiwara A,Kobayashi N,Saiki K,et al.Association of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with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and short-form 36[J].Spine,2003,28(14):1601-1607.
[3]李建軍,王方永.脊髓損傷神經學分類國際標準 (2011年修訂)[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10):963-972.
[4]付美清,趙敏,周江軍,等.頸椎手術聯合腰大池引流術治療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J].頸腰痛雜志,2013,34(1):55-58.
[5]馬曉生,姜建元,呂飛舟,等.無骨折脫位頸脊髓中央損傷綜合征的手術療效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4):298-303.
[6]徐林,柳根哲,陳江.成人無骨折脫位頸脊髓損傷的診斷及治療選擇[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2,28(9):76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