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佳瑋
掃碼聽文
閱讀分享:寫作要接地氣,真正的好作品,是充滿生活氣息的。然而,寫作時,我們習(xí)慣性地想著什么宏大主題,轟轟烈烈的故事情節(jié),卻忽視了來源于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其實,接地氣的主題,才能引起讀者共鳴;凡人世界的故事,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因此,我們寫作時,不必糾結(jié)于“無米之炊”,我們只要好好觀察生活,用心體驗生活,寫身邊的市井人物,說普通人物的生活狀況,道凡人之心聲,再將這些凡人小事切入重大而嚴肅的主題,就一定能寫出好作品來。(特約教師: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戊戌中學(xué) 陳平英)
在我看來,《清明上河圖》之于中國畫史,大概就像《水滸傳》之于中國文學(xué)史。
《水滸傳》妙處何在呢?論波瀾壯闊,不如《三國》;論玄奇飄逸,不如《西游》;論深厚蘊藉,不如《紅樓夢》;論嬉笑怒罵,不如《儒林外史》。哪位會說:長在殺人放火、剖心挖肝、坑人入伙?
這本書沒有《紅樓夢》那么優(yōu)美深厚,沒有《三國演義》那么宏偉開闊,但它很雜、很寬,是地地道道的浮世繪畫卷?!度龂萘x》里的人幾乎只飲酒?!都t樓夢》里的人吃的是棗泥山藥糕,喝的是六安茶。而《水滸傳》里有蒜泥狗肉,有燒鵝,有加辣魚湯,有炊餅,再沒有一部小說這么接地氣了?!肚迕魃虾訄D》呢?之前,中國傳世的繪畫,是晉時顧愷之們的仕女圖;是敦煌的宗教壁畫;是展子虔的人物配風(fēng)景圖;是張萱與周昉的仕女圖;是大小李的青綠山水;是荊關(guān)董巨們的水墨;也有徐家野逸、黃家富貴的花鳥。
山水、花鳥、人物、歷史場景。有沒有純粹為人民畫的,描繪市井的呢?也有。唐后有所謂界畫,是描繪建筑物的——也順便畫點兒人。但大多是一個亭臺、一處樓宇,類似于此。只有一幅《清明上河圖》,是開天辟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宏偉。也有風(fēng)景,也有建筑,也有人,但既不是為貴族畫像,也不是畫風(fēng)景來陶冶情操。而是實實在在地,描繪了當(dāng)時世上最繁華的都市、人的買賣、人的悲喜、人的日常生活、最普通的人們、最市井的人們。
郊外,馱工喝令,駱駝隊向汴梁來。橋邊,舢板拴樹,樹叢里農(nóng)家院子,高樹雀巢,打麥場有石碾子,有雞鴨鵝——總讓人想到辛棄疾的“大兒鋤禾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有迎親的轎子,有農(nóng)舍,有姑娘,有酒店,有碼頭,有大船,有著名的長橋,有店鋪字號。有汴梁的主干道,有貨物碼頭,有茶館,有算命攤。大船過橋時眾人圍觀,總讓人覺得楊志就在橋上賣刀,牛二看了熱鬧,就要來折騰他了。街市上,有茶坊酒肆,有腳店,有肉鋪,有廟宇,有公廨??傋屛矣X得宋江正在茶坊里哄人,肉鋪里坐著鎮(zhèn)關(guān)西,廟宇里坐著魯智深。畫卷也如小說,繁而不雜,長而不亂。面面俱到,每個細節(jié)都是地道的市民氣息。
《清明上河圖》之后,是南宋馬遠夏圭他們了,是元四家的山水了。在西晉到明初的各色畫里,《清明上河圖》漫長又獨特。
這就是《清明上河圖》與《水滸傳》氣質(zhì)相同處:沒有文人畫或文人小說的超逸或高妙,也沒有唐朝貴婦人畫或唐詩那種隨物敷彩的美麗。就像《水滸傳》里沒有棗泥山藥糕或鵝油卷,也沒有蟠桃與人參果,只有“昨日剛宰的黃牛,花糕也似好肥肉!大碗酒篩來!再來一碗濃濃的二陳醒酒湯”。只有一種喧嚷的、生機勃勃的、享受物質(zhì)與精神生活的、市井煙火氣的動人,是一派真正浩繁的、對凡人世界的接受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