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慶娥,蘇建榮(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檢驗科,北京 100050)
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在我國發(fā)病率很高。EBV作為一種特殊的環(huán)境致病因子與很多疾病發(fā)生相關,研究表明10% GC患者都與EBV感染密切相關,Bam H I A 區(qū)右向轉錄物家族(Bam H I A rightward transcripts,BARTs)是EBV感染時表達最為廣泛的家族之一,尤其在上皮源性腫瘤如鼻咽癌、胃癌中高表達[1]。A73基因是該家族的主要成員之一,已有研究表明EBV A73基因高頻重組的157154nt與鼻咽癌密切相關[2~4]。
目前還鮮見EBV A73基因157154nt與GC相關性的報道,本文以北京地區(qū)漢族人群為研究對象,探討EBV A73基因A157154 C位點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與GC易感性的關系,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1年7月~2014年6月臨床病理明確診斷為GC且EBV IgM抗體陽性的29例患者作為實驗組,男性20例,女性9例,平均年齡51.4±8.8歲,既往有實體瘤病史或轉移癌患者除外。取同期4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45.4±12.2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為漢族。所有入組人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試劑和儀器 血漿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購自QIAGEN公司,參照文獻[3]設計合成引物,引物由生工生物(上海)股份公司合成。恒溫水浴鍋,高速離心機和Bio-Rad梯度PCR擴增儀。
1.3 方法 采集空腹EDTA抗凝靜脈血1 ml,應用試劑盒提取基因組DNA,采用PCR聯(lián)合DNA測序方法檢測各標本A157154 C位點的基因型。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 SPSS16.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基因型分布采用χ2遺傳平衡吻合度Hardy-Weinberg檢驗。組間比較采用Pearsonχ2或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SNP與GC易感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該SNP與風險因素(年齡、性別、吸煙、飲酒、臨床分期)相關性。采用比值比(odd ratio,OR)和95%置信區(qū)間(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相對危險度。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檢驗結果 GC組和對照組基因型分布經(jīng)檢驗均符合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定律,具有群體代表性(χ2=1.828,P=0.176;χ2=3.432,P=0.064)。
2.2 GC組和對照組157154 nt位點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異 與對照組相比,GC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頻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01,P=0.033;χ2=8.997,P=0.003)。
2.3 157154 nt SNP與GC遺傳易感性關系 見表1。攜帶C等位基因的個體罹患GC的風險是攜帶A等位基因個體的2.95倍(OR=2.95;95% CI=1.44~6.04);CA+CC基因型個體罹患GC的風險是純合野生型AA的3.75倍(OR=3.75;95%CI=1.10~12.89)。
表1 GC組和對照組A73基因A157154C位點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頻率及與GC的易感性[n(%)]
注:a在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中,OR和P值均經(jīng)年齡校正。
2.4 GC患者157154 nt等位基因與性別的關系 GC組男性患者C等位基因分布頻率顯著高于女性患者(80.8% vs 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392,P=0.020)。
2.5 157154 nt SNP與臨床參數(shù)的相關性 見表2。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157154 nt多態(tài)性與年齡、性別、吸煙、飲酒和臨床分期均無相關性(χ2=0.077,P=0.781)。
表2 GC組和對照組A73基因A157154C位點基因型頻率的分層分析結果[n(%)]
3討論EBV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人類皰疹病毒,最初在Burkitt淋巴瘤細胞系中被發(fā)現(xiàn),據(jù)統(tǒng)計世界上90%的人口都曾感染過該病毒,但大多數(shù)為無癥狀隱性感染。在一些T,B淋巴細胞和上皮源性腫瘤中常發(fā)現(xiàn)EBV的DNA片段[5],并且在EBV感染的細胞中均發(fā)現(xiàn)BARTs家族基因的表達,而A73是該家族的重要成員,該胞質蛋白能與RACK1相互作用調控PKC信號通路和Src酪氨酸激酶,提示A73與腫瘤增殖調控密切相關。A73基因可能參與了EBV轉化和潛伏復制過程,并且其基因遺傳變異與腫瘤的侵襲相關[6]。
A73基因共有3個SNP位點,其中外顯子EBV A157154C位點呈高頻變異。目前對A73基因遺傳變異主要集中于鼻咽癌研究,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和文獻報道都提示A73基因是與鼻咽癌相關的新遺傳位點[3]。研究表明云南地區(qū)A73基因157154 nt多態(tài)C等位基因攜帶者患鼻咽癌的風險是A等位基因的22.685倍,提示CC基因型可能是鼻咽癌的危險因素[4]。而A73基因A157154C與EBV感染相關GC(EBVaGC)易感性的關系鮮見報道。本文中我們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分析該SNP與EBV IgM+ GC發(fā)病風險的相關性。結果表明GC組A73基因157154 nt 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分布頻率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攜帶AA野生基因型相比,攜帶CA或CC基因型者罹患GC的風險分別增加了2.41倍和5.46倍,這提示A73基因CC基因型可能是GC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男性GC患者CC基因型頻率顯著高于女性患者,這為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顯示GC發(fā)病率男性明顯高于女性又提供了表觀遺傳學依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GC患者157154 nt與年齡、性別、吸煙和飲酒等臨床參數(shù)都無相關性,該結論受標本例數(shù)的限制,也間接表明單一SNP位點與其他環(huán)境因素協(xié)同效應在GC的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結果提示A157154C位點是GC發(fā)病的危險因素,所以在疾病的預防治療上要充分考慮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性,如果能準確預測GC高危人群將有助于提高GC的早期診斷率。要明確A73基因外顯子A157154C位點SNP與GC的確切關系尚需增大樣本例數(shù)和擴大地域范圍及種族限制。
參考文獻:
[1] Smith PR,de Jesus O,Turner D,et al.Structure and coding content of CST (BART) family RNAs of Epstein-Barr virus[J].J Virol,2000,74(7):3082-3092.
[2] Bei JX,Li Y,Jia WH,et al.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dentifies three new susceptibility loci[J].Nature Genet,2010,42(7):599-603.
[3] Shen JJ,Niu WN,Zhou M,et al.Association of epstein barr virus A73 gene polymorphism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Genet Test Mol Biomarkers,2015,19(4):187-190.
[4] 韓明睿,蔣永新,郝 芳,等.EB病毒A73基因多態(tài)性與云南地區(qū)鼻咽癌相關性研究[J].醫(yī)學與哲學,2013,34(2B):65-68.
Han MR,Jiang YX,Hao F,et al.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EBV A73 gene polymorphism with nasopharyneal carcinoma in Yunnan[J].Medicine and Philosophy,2013,34(2B):65-68.
[5] 喻 晶,王 琳,盧麗華,等.淋巴細胞及血漿EB病毒DNA在EBV感染相關疾病中表達的研究[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7,32(6):15-18.
Yu J,Wang L,Lu LH,et al.Expression of epstein-barr virus DNA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and plasma in patients with EBV-associated diseases[J].J Mol Lab Med,2017,32(6):15-18.
[6] Shinozaki-Ushiku A,Kunita A,F(xiàn)ukayama M.Update on epstein-barr virus and gastric cancer (review)[J].Int J Oncol,2015,46(4):1421-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