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淑艷
摘 要:本篇以基層大眾文化建設的必要性為重點,對現階段的發(fā)展趨勢進行分析,提出了更有借鑒意義的,有目的性的參考意見,填補發(fā)展中的不足和遺漏的重點,來進行更高層次的大眾文化建設。
關鍵詞:大眾文化;建設;重點
現在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國家的建設改革不斷實行,科技在進步,企業(yè)在創(chuàng)新,我國現階段的工作重心落在了大眾基層上。民主富強的同時,文化發(fā)展也要與時俱進,文化的建設成了現階段最需加強的重點。由此頒布了相關法案與政府方案,不僅要創(chuàng)造富有生機的大眾文化建設活動,還要加強市場管理,加強大眾文化建設的重點,活躍基層。基層打得好,才能為今后的大眾文化發(fā)展奠定基礎和延伸空間。我國是社會主義發(fā)展中國家,正在不斷接受世界各種高度的挑戰(zhàn),闖關攻堅還要搞經濟改革。新的經濟政策的最開放改革無疑是滿足基層群眾文化物質生活的有效基礎。大眾文化的建設直接推動我國文化整體的多樣性,文化的發(fā)展也是現代我國建設的必要一環(huán)。
1 群眾文化建設的需要特點
大眾文化建設直接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fā)展。大眾文化建設又包括了人類的自主創(chuàng)新,通過娛樂活動、設計等藝術型工作,再重新創(chuàng)造新的實踐,實踐的過程有記錄與策劃方案。這一特點關系了大眾的文化建設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特點:第一,普通性,大眾文化顧名思義,直接來源于反饋的受眾就是大眾,不論是什么工作、什么人群都是組成大眾的一部分,所以,建設工作的開展要落實到各個崗位,工人、個體、白領、醫(yī)生等等所有的職業(yè)上。第二,目的性,群眾的組成成千上萬,每個個體都有獨立的人格,差異萬千,我們要以人民統一基礎為保障,落實目的性,針對文化的差異加以落實。第三,普及性,普及性強調的是大眾要積極參與,保證建設開展的同時,最大范圍地接受并且兢兢業(yè)業(yè)。
黨的十六大曾明確提出,我國的各項文化建設正在發(fā)展,要把群眾當作基礎放在首位,社會效益也要同樣重視,在社會文化的發(fā)展中,滿足效益性,做到群眾文化的基本要求,總體整合社會各項效益。
群眾文化建設是現代發(fā)展的首要內容,影響著社會的生產力與社會建設。如何整體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yǎng)和科學觀念,思想的進步是文化進步工作不可越過的一層,這就要群眾多聯系黨與政府,政府與社會,整體社會與國家的緊密關系,提升生產力,體現群眾的自身和大眾的整體效益。
群眾就是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就是基層文化建設,想全面搞好基層建設就要符合群眾的性質,多樣性。表現在組織多元的群眾活動,同時把個體當主體,人人都要參與并且自主表現,要自主的成為其中的一員。文化藝術的渲染不僅影響的是文化建設,也是公民道德和社會和諧的一大促進,更推動著經濟的發(fā)展。
2 群眾文化現存有的問題討論
2.1 對重要性的理解欠缺
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從前只注重經濟發(fā)展和各項經濟建設,國家的各式方針都針對經濟體系,國家制訂了各式各樣的經濟任務和經濟的發(fā)展推動措施,導致人們長期對文化的忽視,現在重新開展文化建設,群眾呼聲不高,且擁護呼聲不大,相關部門亦是不重視。
2.2 攻堅人員缺乏,工作進行不順利
想要工作高效有進展,就不能沒有專業(yè)的針對性人才的參與,專業(yè)人才能讓發(fā)展加速而不是停滯不前。現階段的問題之一就是缺乏專業(yè)人才。因為社會各項因素,比如報酬薪資、社會因素、觀念因素等等,導致專業(yè)人才不主動、不愿意投身到文化建設中去。人才的匱乏已是重點,再加上現階段從事文化建設的從業(yè)人員不能專一搞文化,還要分身到經濟建設中去,導致文化的建設有名無實,看似政策頗多,實際沒有踏實的文化基地,大眾的文化需求更是無法滿足。
2.3 文化活動簡單、形式老舊
社會的前衛(wèi)發(fā)展,文化成了流行,人人都在參與文化活動,但是現在文化的發(fā)展還不完全,非常受限制。比如地域限制,許多先進的文化建筑走不進農村,走不進城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是重要的必經之路,如果不能發(fā)揮重要的攜帶作用,那么農村的發(fā)展更遲遲難以進行,計劃更無法實施,“下鄉(xiāng)”活動成了“擺設”?,F階段城鎮(zhèn)的條件也非常受限制,比如資金不足、設施缺乏,開展工作的方式老舊等等。
2.4 封建文化觀念深重
條件和經濟的落后,導致偏遠地區(qū)的資源有限化,加之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深遠,偏遠農村地區(qū)成為了封建觀念的堡壘。當地群眾思想落后,觀念被舊社會支配,封建迷信,一些荒謬的影響難以立刻消除,加之有關工作部門沒有將新政策、新觀念更好地教育落實,群眾響應不積極,現階段正在實施的政策沒有符合當地的特點,形式不合理,沒有將正確的、健康的、科學的文化進行教育。宣傳方式不夠有效,給群眾文化建設增添了難題。
3 群眾文化發(fā)展的著手措施與對應政策
3.1 全面投入,正確的觀念與方向
政府應盡快轉變思想,經濟發(fā)展和文化建設應齊頭并進,而不是經濟才是唯一要發(fā)展的方向。傳統觀念必須打破,應高度認識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就在于大眾基層上,同時做到不僅大力投入發(fā)展大眾建設,還要將人才重用、專用,資金、物力也必須加強,才能將大眾文化建設鞏固加強。在一些思想建設落后的地域,在各方面都不能與時俱進之時,更要加大力度建設,更多樣性地建設。
3.2 有關部門規(guī)范思想、加強措施
政府起到引導大眾的作用,提出大方向的正確計劃,確保工作的方向。在一些存有低俗娛樂活動的地區(qū),應用多樣性的文化宣傳活動,加強內容的新意。用一些新的有趣味性的文化活動與基礎,激發(fā)大眾的參與興趣,吸引大眾加入其中。基層文化是大眾的文化,活動的多種多樣都應該為每一位大眾定制,不同的人對文化有不同的接受與吸收,不同的吸收程度和其所受教育或生活工作環(huán)境應對應。大眾文化建設還包括一些科學常識和道德文化等,一些生活中的常識和一些生理教育都應人人了解。道德思想教育更加重要,都應高度重視。
群眾的工作應該群眾一起參與,共同規(guī)范,政府隊伍和有關部門應給與鼓勵,這一行動,能大力推動基層文化建設的自我管理,形成更有規(guī)范的文化建設。
3.3 建設形勢多樣性
地區(qū)特色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我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不同民族和地區(qū)對應了各種不同的傳統文化與習俗,每個地域都有特有的多樣性。在大規(guī)模的基層建設中,不能全部混為一團,應該在積極意義上最大地保留這種特色與多樣性,這是我國獨特的文化特點,百花齊放。這就要求建設人員對相關地區(qū)的文化習俗了解明確,多多結合,用長遠發(fā)展的眼光,做出合理的安排,打造出定制的文化建設計劃。
3.4 高效的實行與堅持
文化建設十分必要而且困難重重。想要快速的成效必須整體團結一致,政府部門和各級人員都要牢牢把握好自己所負責的一節(jié),先負責,才能配合,才能建設形成有效率的運作系統。在工作進行中,要堅持特色主義,不能一個規(guī)則要求所有的地區(qū),應該合理定制,在差異中調整,在實際中配合。類似的情況或者文化形式,可以一同討論,高效進行。還要做到樹立典型、找代表、樹典范,群眾具有效仿性,樹立代表能夠更高效地開展工作。每個地區(qū)的代表具有每個地區(qū)的特點,更有專攻性,能良好地配合各級干部開展工作。
4 結論
總體來說,文化的建設,重中之重,文化不僅影響著國家的發(fā)展,還影響著每一位人民的內心世界。大眾基層的文化建設,能整體提高我國文化發(fā)展水平,全面提高素質,對國家各方面建設也益處多多,這不僅是文化的進步和改革,也是國家整體的全面建設。只有大眾全面提升文化素質,我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群眾文化建設對策研究[J]. 高超. 黑龍江科學. 2017(24)
[2]關于群眾文化工作者職業(yè)道德的思考[J]. 張杰. 大眾文藝. 2017(22)
[3]整合文化資源對群眾文化發(fā)展的推動研究[J]. 潘小青. 大眾文藝. 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