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摘要】生活是課堂之源,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貼近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注重生活體驗生成,讓語文課堂因生活而精彩。因體驗而升華,因體驗而幸福,這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趣味性、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語文教學人本化、生活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語文生活體驗動態(tài)體驗隨著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語文教學也在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變化。作為一線在職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指向課堂教學的源泉——現(xiàn)實生活。
一、構建生活體驗課堂
生活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文素材,只要我們有善于觀察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頭腦。例如,筆者在一次“美德就是幸?!钡淖魑恼n上,嘗試重構新的教學模式,力圖使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中體驗挖掘素材。
學生需要觸動心靈的東西來激發(fā)其靈感的火花。我向學生發(fā)問:你們覺得自己幸福與否?請說明理由?問題一出,學生立刻嘰嘰喳喳地展開了熱烈討論,全班共60人,只有2人表示自己覺得比較幸福,20位同學覺得不幸福,其余同學都是簡單隨大流——生活得很平淡,無所謂幸福不幸福。結果一出,與我事先想象的結果大相徑庭,因為我本想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展開對幸福表現(xiàn)及源泉的討論,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點撥、師生共享等環(huán)節(jié)展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幸福內容,并進而歸納幸福的源泉及具體表現(xiàn),可結果卻顯得令人心情有些沉重,這么多同學覺得沒有幸福感,或者持無所謂態(tài)度,說明這已是帶有一定典型性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如何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幸福、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就成為當務之急。
帶著這些問題,我順勢改變原先的教學設想,嘗試播放一段現(xiàn)實生活中名人與普通人日常生活片段及對幸福的看法的視頻,并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你覺得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幸福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視頻中名人與普通人所談到的幸福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們的心靈之門似乎被打開了,開始敞開心扉,暢所欲言,通過各抒己見甚至是激烈的辯論,感悟到物質層面的富足并不能與幸福劃等號,幸福與否關鍵在于心態(tài),要不斷提升自身道德境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幸福并不一定轟轟烈烈,現(xiàn)實生活中擁有的許多東西都能使我們感到幸福,幸福其實可以有多種表現(xiàn),如處在和平幸福的生活環(huán)境中而不是處在戰(zhàn)亂的顛沛流離中是一種幸福;擁有健康的體魄而不是飽受病痛的折磨就是一種幸福;將掉落在地上的垃圾放進垃圾桶是一種幸福;幫助他人解決了學習、工作、生活上的困難是一種幸福;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是一種幸福;欣賞大自然美麗的景致是一種幸福;與相愛的人白頭偕老是一種幸?!偠灾?,現(xiàn)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包含著幸福。生活中并不缺乏幸福,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幸福的眼睛。見時機已到,我開始讓學生代表重新思考自己剛才認為不幸福的原因,確認自己是否真的不幸福?如果有人真的不幸福,你打算怎樣幫助他獲得幸福?師生在互動討論中深化了對幸福的認識與理解,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正確的幸福觀。
二、關注動態(tài)體驗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論啟示我們:生活是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教學源于生活,也是為了提升生活的境界。極少部分同學存在學習壓力大、生活貧困等具體困難,容易使他們以偏概全,誤認為自己的一切都不幸福。要想使學生走出這些認識誤區(qū),就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生活體驗,勇敢地展示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師生、生生的討論與爭鳴中擦出智慧的火花,達到“真理越辯越明”的效果,實現(xiàn)情感價值觀的動態(tài)生成。
三、引導體驗回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學生的認識是從實踐中產(chǎn)生,又回歸到實踐中,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不斷深化的過程。無論何種教學方式,包括生活體驗式教育,都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初步生成后,還需要回歸到生活中,實現(xiàn)“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與意志——道德行為”的轉化,才有真正的現(xiàn)實意義。那次作文課后,我們班成立了一個“幫您幸?!鄙鐖F,學生經(jīng)常力所能及地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解決生活困難、進行心理疏導等,影響力逐步擴大,效果很好。
生活是課堂之源,讓我們的課堂因生活而精彩!
參考文獻:
[1][法]盧梭著.李平漚譯.愛彌爾論教育(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美]約翰.杜威著.王承緒譯 .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