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平
(上饒市婦幼保健院生殖科,江西 上饒 334000)
不孕不育是指在婚后未避孕的情況下,有正常性生活但同居1年未懷孕,屬于一種特殊的生殖系統(tǒng)疾病。雖然不孕不育不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chǎn)生損害,但是臨床上易引起一定的心理問題,會對患者的家庭生活和夫妻感情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1]。因此,在治療護理不孕不育患者的過程中,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護理可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從而達到一個良性循環(huán)[2]?,F(xiàn)對88例不孕不育患者進行心理特征分析,并采用心理干預措施,取得了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自2016年10月~2017年5月來本院治療的不孕不育患者88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4例,女30例,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32.82±5.61)歲,教育程度:小學2例,初中10例,高中16例,大學16例,患病時間2~8年,平均患病時間(4.24±1.93)年,原發(fā)不孕21例,繼發(fā)不孕23例;實驗組患者男13例,女31例,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2.59±5.56)歲,教育程度:小學3例,初中9例,高中18例,大學14例,患病時間2~8年,平均患病時間(4.36±2.04)年,原發(fā)不孕22例,繼發(fā)不孕2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患病時間、患病類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臨床治療方法,實驗組患者先采用不記名方式問卷調(diào)查進行心理特征評估,問卷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然后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法上給予心理輔導護理。
心理護理方法:①正向暗示,入院前由醫(yī)護人員與患者在單獨隱蔽房間進行溝通,告知其關于不孕不育的知識,為其講解治療的重要性,可列舉治療成功的案例來增加患者對于疾病治愈的信心,提高患者依從性。②加強認知,通過了解患者家庭情況、自我評價等方面,針對性的提出影響患者生育功能的原因,糾正患者在疾病中的錯誤認知,避免病急亂投醫(yī)的現(xiàn)象。采用播放舒緩音樂、看新生兒影片等方式幫助患者轉(zhuǎn)變內(nèi)疚、焦慮等負面情緒,引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③營造家庭氛圍,向家屬說明來自家庭的壓力會極大影響對患者的治療進程,鼓勵家屬對患者進行正向疏導,緩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平日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以一個放松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1.3 評價指標 SCL-90量表包含了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nèi)容,共有90個自我評定項目,每條均為1~5級評分,分沒有-很輕-中等-偏重-嚴重。測驗包括了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及精神病性9個因子,將SCL-90各項因子與國內(nèi)常模進行比較[3]。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過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分對比。兩種量表分別包括20個項目,每個項目0~4分,總分均為0~100分,總分=單條目得分×20×1.25,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4]。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臨床統(tǒng)計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結(jié)果采用SPSS 19.0的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所有患者SCL-90評分與國內(nèi)常模相比 所有患者的SCL-90評分與國內(nèi)常模相比較,恐怖和偏執(zhí)因子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 經(jīng)心理護理干預后,對照組患者SAS評分為(45.32±6.47)分,明顯高于實驗組患者(40.08±6.41)分,對照組患者SDS評分為(43.83±6.39)分,明顯高于實驗組患者(39.27±6.15)分,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兩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討論
表1 所有患者SCL-90評分與國內(nèi)常模相比(±s,n=88)
表1 所有患者SCL-90評分與國內(nèi)常模相比(±s,n=88)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項目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因子分3.84±3.59 4.72±4.29 4.08±4.55 4.22±5.06 4.89±5.23 2.33±2.46 1.99±3.05 1.50±2.34 3.18±4.88國內(nèi)常模1.37±0.48 1.62±0.58 1.65±0.51 1.50±0.59 1.39±0.43 1.48±0.56 1.23±0.41 1.43±0.57 1.29±0.42 t值4.524 4.750 3.521 3.542 4.424 2.235 1.638 0.193 2.560
不孕不育雖然本身不會對患者自身造成傷害,但是患者長期處于社會輿論壓力下,易導致產(chǎn)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5]。不孕不育患者認為自身身體缺陷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又被“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tǒng)禮教所約束,因此對于配偶、家人、朋友存在深深的自責感和內(nèi)疚感。不愿讓他人知道和難以與親朋好友進行深入探討使得患者在人際關系中變得十分敏感,甚至處于敵對狀態(tài)。此類不良情緒長時間得不到釋放和宣泄更會加重患者抑郁、焦慮的心理,并發(fā)失眠、心悸等軀體化癥狀[6]。不同的患者因具體情況的不同可能側(cè)重于上述某一種心理情緒反應。
這些心理問題與不孕不育一方面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另一方面,消極負面的心理反作用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反而難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因此對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十分必要。首先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病情檢查結(jié)果進行詳細的解答,耐心介紹治療方案和之前的成功案例,使患者樹立恢復健康的信心。其次,由于患者長期處于無法傳宗接代的負罪感中,心理壓力難以舒緩,醫(yī)護人員要多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降低患者的心理防御,輕松的醫(yī)患關系能為之后的治療打下良好基礎[7],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此外,醫(yī)護人員主動和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告知家庭氛圍對患者治療的重要性,從親友角度緩解患者壓力,可適當舉行家庭活動營造愉快和睦的家庭氛圍,讓患者處于家庭溫暖之中,積極接受科學規(guī)范的治療,從而形成科學健康的生育觀念[8]。
本實驗中,患者SCL-90評分中恐怖和偏執(zhí)因子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哌M行護理干預后,對照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明顯高于實驗組患者,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不孕不育患者的確存在心理問題,負面情緒影響患者生育能力,經(jīng)護理干預后,緩解了患者抑郁、焦慮的心理,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療。
綜上所述,不孕不育患者存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和焦慮為主的心理問題,經(jīng)一系列的護理干預可緩解,本文所述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很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1] 安麗紅,楊曉娜,鐵新琴.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措施[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55-56.
[2] 劉建霞,趙藝敏,陳紅梅.護理干預對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1):138-139.
[3] 劉靜.120例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征與護理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2,18(8):1150-1152.
[4] 何玉慈,羅春心,黃仍心.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分析及針對性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8):82-83.
[5] 高蕊,丁薛婧.淺談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點與護理[J].西南軍醫(yī),2013,15(1):99-100.
[6] 駱玥瑜,黎敏英,陳雪敏.心理護理干預對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1):132-133.
[7] 周玉紅.探討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方式[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23(19):2958-2959.
[8] 陳延斌.心理支持治療在不孕不育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6,22(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