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見
摘要:在新課改中,初中語文的教學與學生學習方式都發(fā)生著明顯的變化,初中語文教材的內容含量和難度加大,讓很多學生不能夠適應這種新的改變,從而在語文的學習上出現學習困擾的現象。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對此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分析學困生的成因。
關鍵詞:學困生;初中語文;語文教學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應試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以學習成績來評定學生學習的好壞,這就導致教師注重優(yōu)等生的培養(yǎng),幫助中等生的提高,忽視學困生。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應試教育的觀念逐漸淡出教育平臺,現代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方位地培養(yǎng),自然學困生的問題也應該得到重視。本文以初中語文教學中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作為切入點,分析和研究初中語文教學中學困生差異類型并提出初中語文教學中學困生地轉化方式和方法。
一、初中語文學困生成因分析
初中語文學困生的成因主要有內外兩方面因素.一是來自于本身內部的對于語文學習興趣不強,目標不明確,二是來自于家庭、社會以及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所致。
(一)內部因素
1.學習目標不明確。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語文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獲取高分,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初中語文的學習,應該更加偏向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這一目標引領下進行語文教學,但是語文教學中仍有應試教育的傾向。
2.缺乏學習興趣。興趣是驅使人主動參與的內在動力。良好的學習興趣可以促成積極動機的形成。根據調查。我們發(fā)現大部分學困生對于語文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興趣低下的特征?;蛘吲d趣只是附于表面。對于課程中生動有趣的圖示和故事情節(jié)表現出較濃厚的興趣,但對于自己真正學習語文的目的并不感興趣。
3.缺乏堅定的意志品質。意志是我們?yōu)檫_到某種目的所產生的心理狀態(tài),意志品質主要包括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和堅忍性等幾個方面。語文學困生則表現出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和堅忍力缺乏的現象,這種狀態(tài)使得學困生自我積極主動性較差.過分依賴于外界的監(jiān)督,自學意識獨立性不強。
(二)外部因素
1.社會方面的原因。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于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斷變化,一些學習無用的負面影響,致使處于青少年期的中學生思想意識動搖,失去學習的動力,導致學習成績不佳。
2.學校方面的原因。不同學校在小學階段使用教材不統(tǒng)一,而到了初中開始使用新的教材,這種小學和初中語文課本銜接不一致的問題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也是語文學困生的成因之一。加上有些學校的部分教師只知道一味地追求升學率。課堂上只關注到平時語文優(yōu)秀的學生,而忽視語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家庭方面的原因??荚嚪謹悼梢院饬繉W生的邏輯智能的發(fā)育情況。并不能代表學生整體的綜合表現,但是目前很多家庭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分數,忽視學生的其他方面的表現.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甚至一些家長脾氣暴躁,易沖動,加之青春期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語文學習成績的持續(xù)下降。
二、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強調語文科的神圣使命。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而承載著文化的每一部經典著作,如《紅樓夢》、《三國演義》、《巴黎圣母院》等經典著作都承載和傳遞著民族的血液和精髓,體現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國家、民族以至整個人類進步發(fā)展的關心與思考,是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而語文課文中所蘊含的的“內圓外方”、“以和為貴”、“舍生取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家國情懷,正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在中國歷代優(yōu)秀文化中的積淀與升華,語文科正承擔著對我們學生進行文化教育的神圣使命。
2.突出語文科的主體地位。葉圣陶先生曾經就指出:“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币簿褪钦f,只有把語文學好學通,才能更有效的進行閱讀與表達,思考與解題。一些閱讀理解能力差的同學就經??床欢砜祁}目,更不用說正確解答了。近來的中高考開始設置“學科滲透”題型,其目的是為了遵循“注重語文實踐”“語文的學以致用”等理念。簡言之,就是運用語文能力來幫助解決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目前中高考中歷史、地理、政治等科目的考試中結合語文知識已經十分普遍,就是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也出現了傳統(tǒng)文化的身影,而只有具備較強的語文素養(yǎng)才可能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和科學性的價值。
3.對“學困生”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的語文基礎、感知能力、人文素養(yǎng)都不一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讓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都有實質性的提高。特別是針對“學困生”,他們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障礙各不相同,老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教學,幫助他們意識到自身需要改善的問題,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填補自身的知識空缺,這樣才能讓他們都能在現有水平與能力上有提升。
4.教學方式更多元。目前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課堂上還是一味地老師講、學生聽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沉悶的課堂很容易讓本來就語文學習提不起精神的“學困生”覺得壓抑與無趣,想要實現對他們的轉化更是難上加難。這就要求教師課堂上采取更多元的教學方式,發(fā)揮語文科豐富的資源,發(fā)揮語文獨特的語言優(yōu)勢和個人魅力,營造更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也可以適當地運用信息技術和語文的結合,能很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困生的轉化也有很大益處。我在上課中就經常利用零碎時間給學生播放《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朗讀者》等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的節(jié)目,學生在被選手知識儲備和人格魅力所吸引之外,對燦若星辰的中國文化自然也心神往之,對語文熱愛的種子也就悄然種植心中。
總而言之,“學困生”的教育是一項長期而且艱巨的任務,要靠師生的共同努力,積極配合。筆者相信,只要本著“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我們一定能給學生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一定能成為人民滿意的教師!
參考文獻:
[1]林娟.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yè)情緒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
[2]仲婧.淺談初中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和轉化的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