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小玲
【摘要】本文針對文言文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進行相應的研究與分析,旨在通過對文言文內容進行重點分析、研究常見句式的方法來實現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升,為初中生的文言文閱讀學習提供更好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課外閱讀;初中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初中文言文的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具有與白話文不同的解讀方式和學習方法,學生需要對文言文字斟句酌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和奧秘,掌握良好的文言文閱讀技能,并培養(yǎng)文言文學習的觀念,避免陷入被動學習和填鴨式學習的窘境。這既符合《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也符合目前初中語文課程強調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命題。
一、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體現
(一)對文言字詞的準確理解
文言文之所以較白話文難以理解和學習,究其原因是其涉及與現今語言規(guī)則不一致的文言字詞和句法,文言文中句法變換較多,且同一個詞的含義也不同。比如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在詞法上有使動用法、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文言字詞的準確理解是學生學習和閱讀文言文的基礎。比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形容詞亂和勞便是使動用法,翻譯為”使……亂”和“使……勞”。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準確地理解這類用法,對于理解文言文的篇章結構、分析行文特點、領悟古人的智慧具有基礎作用。
(二)對文言文內容的分析和研究
文言文的寫作是古代文人抒發(fā)理想抱負、排遣心中郁悶或者表達愉快心情與時事政治的媒介,之所以要學習文言文就是因為其具有良好的文化特性和文學特性,是對一段特定時期歷史的描述和展現,通過學習和閱讀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特定的歷史時期、人物、事件,形成對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學的理性觀點。綜合文言文學習的特點來看,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是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高低的有力評判指標。文言文內容往往深奧難懂,關鍵的信息隱藏在字里行間,在具有一定的字詞閱讀分析能力之后,通過有序的訓練便可實現對文言文全文內容的掌握。比如《將進酒》中的“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通過初步閱讀,學生應該對這幾句詩中寄予的豪邁氣度與樂觀開朗的生活姿態(tài)有所體會,繼而明確整首詩的中心思想。
二、如何提高初中生課外文言文閱讀能力
(一)加強文言文的朗讀訓練
文言文朗讀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礎,也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關鍵。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及其同學們朗讀的一節(jié)內容,“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讀漏字的,沒斷句的,讀錯字的,各種情況都有。而為了表現出較好的朗讀能力,需要進行相應的訓練。比如跟讀、默讀、分角色朗讀等方法,學生可根據具體場景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朗讀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跟著教師的領讀進行朗讀,而在課下則要在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用最快的方式朗讀文言文,鍛煉自己的朗讀能力。
(二)采用關鍵字詞理解法分析文言文字詞
文言文的內容大多艱澀難懂,破解的方法往往在于構成文言文的字詞之中,文言字詞理解的工具包括工具書和文中的注釋,在朗讀的同時將文中的字詞做出不同的標記,比如生字詞、熟詞僻義、一詞多用等。通過對這類詞語進行標記并在朗讀幾遍之后進行查閱,能夠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能夠順利地理清文章脈絡。
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加強其任務感,教師通過在每節(jié)課堂上布置作業(yè),發(fā)動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助的同時又要求每個學生具有自己的想法和任務,學生必然會加入到積極學習的行列中,以此來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對文言文課的興趣。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要聯系實際,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能將眼光僅局限于課本知識。
(三)按照任務思維理解文言文內容
在對文言文字詞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學生應該培養(yǎng)自己的任務性思維,將文言文每段的中心意思以及各段的關聯進行分析,按照作者的敘述邏輯理解文言文的內容和情感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以往反復地朗讀和逐字逐詞地翻譯最終理解內容的低效。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先期了解,學生能夠更好地達到之后的學習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不斷加深,中學生語文能力的建構水平穩(wěn)步提升,同時文言文應用層面也逐漸變廣。相信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文言文課堂教學能夠更加全面地發(fā)揮其自身價值,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之后對于文言文課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有助于學習的進步和文言文課堂效率的全面提升,促進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全面進步和有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沈杰.讓文言文閱讀在選擇中漸進——以《師說》為例[J].語文知識,2015(11).
[2]詹彩星.“言”“文”并行 任重道遠——初中文言文教學小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