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輝
(重慶市萬州區(qū)中醫(yī)院檢驗科,重慶 404000)
脂肪肝是臨床上常見慢性疾病。該病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兩種類型。該病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可能發(fā)展為肝硬化,最終導致其肝功能衰竭[1]。臨床研究表明,對脂肪肝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地診斷,有助于及早對其進行治療,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2-3]。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討對脂肪肝患者進行肝功能檢查與相關血清學指標檢查對診斷其病情的意義。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間重慶市萬州區(qū)中醫(yī)院收治的86例脂肪肝患者與同期在該醫(yī)院進行體檢的86例健康人。這86例脂肪肝患者的病情均經(jīng)綜合檢查得到確診。其中,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和有肝功能衰竭病史的患者。將86例脂肪肝患者設為觀察組,將86例健康人設為對照組。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齡為26~78歲,平均年齡為(51.45±10.34)歲;其中,有輕度脂肪肝患者62例,有中度脂肪肝患者24例。在對照組健康人中,有男性64例,女性22例;其年齡為24~75歲,平均年齡為(50.68±9.82)歲。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研究對象均進行肝功能檢查與相關血清學指標檢查,方法是: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的靜脈血5 ml,在血液標本中加入適量的枸櫞酸鈉進行抗凝處理。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分離出血清。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標本中肝功能指標﹝包括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谷氨酰轉(zhuǎn)肽酶(GGT)﹞和相關血清學指標﹝包括腺苷脫氨酶(ADA)、a-L-巖藻糖苷酶(AFU)、淀粉酶(AMY)、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乳酸脫氫酶(LDH)、甘油三酯(TG)、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空腹血糖(FBG)﹞的水平。
觀察并比較兩組研究對象各項肝功能指標(包括ALT、AST、GGT)和相關血清學指標(包括ADA、AFU、AMY、CK、CK-MB、HCY、HDL-C、LDH、TG、Cr、BUN、UA、FBG)的水平。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AST、GGT和ALT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健康人(P<0.05)。詳見表1。
表1 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肝功能檢查結(jié)果的比較(U/L, )
表1 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肝功能檢查結(jié)果的比較(U/L, )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AST GGT ALT觀察組(n=86) 52.10±11.7* 62.13±11.53* 60.20±15.31*對照組(n=86) 23.95±12.83 35.03±12.62 24.93±12.27
觀察組患者AMY、HCY、HDL-C、TG、BUN、UA和FBG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健康人(P<0.05)。兩組研究對象ADA、AFU、CK、CK-MB、LDH-C及Cr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相關血清學指標檢查結(jié)果的比較( )
表2 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相關血清學指標檢查結(jié)果的比較( )
指標 觀察組(n=86) 對照組(n=86) P值ADA(U/L) 15.76±4.73 15.13±6.12 >0.05 AFU(U/L) 28.04±8.43 29.47±8.75 >0.05 AMY(μmol/L) 76.34±21.18 62.41±21.42 <0.05 CK(U/L) 19.40±11.32 21.13±12.63 >0.05 CK-MB(U/L) 21.03±10.43 21.13±12.61 >0.05 HCY(μmol/L) 10.34±5.61 7.80±3.01 <0.05 HDL-C(mmol/L) 1.56±0.43 1.32±0.36 <0.05 LDH(mmol/L) 173.13±35.51 180.4±32.46 >0.05 TG(mmol/L) 2.25±1.25 2.04±1.53 <0.05 Cr(mmol/L) 77.53±22.41 74.50±13.76 >0.05 BUN(mmol/L) 5.64±1.63 5.31±1.16 <0.05 UA(μmol/L) 375.31±88.41 325.64±78.10 <0.05 FBG(mmol/L) 5.87±1.54 4.44±0.82 <0.05
脂肪肝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該病是指由于多種原因?qū)е禄颊吒渭毎麅?nèi)的脂肪堆積過多。該病的發(fā)生主要與患者肥胖、長期飲酒、過分節(jié)食、營養(yǎng)不良及患有糖尿病等因素有關[4]。輕度脂肪肝患者多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中度和重度脂肪肝患者可出現(xiàn)食欲不振、疲乏、惡心、嘔吐及肝區(qū)疼痛等癥狀。臨床上應對該病患者進行早診斷、早治療,以免其病情進一步加重。近年來,臨床上采用肝功能檢查聯(lián)合相關血清學指標檢查的方式診斷脂肪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AST、GGT和ALT三項肝功能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健康人(P<0.05)。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脂肪肝患者的部分肝細胞出現(xiàn)損傷,致使其肝功能受損。另外,觀察組患者AMY、HCY、HDL-C、TG、BUN、UA和FBG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健康人(P<0.05)。這些指標的升高反映了脂肪肝的發(fā)生并非是獨立的,而是與患者存在脂質(zhì)代謝紊亂、血糖升高等因素密切相關[5]。
綜上所述,對脂肪肝患者進行肝功能檢查與相關血清學指標檢查,可較為準確地診斷其病情。
[1] ]葛振江.360例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學指標水平分析[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4,46(6):727-729.
[2] 唐詩,徐勇.促炎癥消退脂類介質(zhì)與代謝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6,56(26):108-110.
[3] 王嫻默,楊章元,明亮,等.多種生化指標檢驗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12):1651-1652.
[4] 寧會彬,毛重山,肖二輝,等.脂肪衰減參數(shù)在脂肪肝診斷中價值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12):1190-1191.
[5]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lián)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