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榮政
(梧州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梧州 543000)
急性腦卒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急性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此病的發(fā)病率、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1]。急性腦卒中患者可出現意識障礙、肢體功能障礙等神經功能受損的癥狀。近年來,我國臨床診斷技術不斷提高,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更加系統(tǒng)化、科學化。研究發(fā)現,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急救,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其病情進行診斷,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救治,進而確保其生命安全,改善其預后[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急救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梧州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這些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頭顱CT檢查和MRI檢查,均被確診患有急性腦卒中[3]。這些患者均存在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肢體功能障礙、意識障礙等癥狀。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齡為40~70歲,平均年齡為(55.5±4.6)歲;其中,有急性出血性腦卒中患者22例,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38例,存在高血壓病史的患者有26例,存在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有18例,存在冠心病病史的患者有16例。
接到急救電話后,醫(yī)護人員準備好平車、心電監(jiān)護設備、搶救藥物等。接診醫(yī)生提前到醫(yī)院門口等待患者。待患者入院后,立即為其啟動綠色通道。在將患者送至急救室接受急救期間,接診醫(yī)生了解其既往病史,評估其意識狀態(tài)、肢體的活動能力及瞳孔的變化情況?;颊哌M入急救室后,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評估其神經功能受損的程度(上述操作在15 min內完成)。對患者進行頭顱CT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凝血功能檢查、心電圖檢查(上述檢查在30 min內完成)。根據進行頭顱CT檢查的結果診斷其急性腦卒中的具體類型。如果患者進行頭顱CT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顱內不存在出血病灶,說明其發(fā)生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應加強對此類患者的血壓進行監(jiān)測。對于血壓快速升高或偏低的患者,應評估其是否出現腦水腫加重、腦部及臟器發(fā)生缺血性壞死等情況。結合患者的病情,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為其吸氧、吸痰、開放靜脈通路。為患者取舒適的體位,將其頭部抬高30°,并為其控制體溫?;颊叩娘B內壓若較高,可為其靜脈滴注0.25~2 g/kg的甘露醇(生產廠家:湖北多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079),在30 min內將甘露醇滴注完畢。為患者靜脈注射150萬U的鏈激酶,以對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為患者使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華法林的用法是:每次服3 mg,每日服1次,共用藥3 d。待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后,將其送至神經內科接受治療。如果患者進行頭顱CT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顱內存在出血病灶,說明其發(fā)生了急性出血性腦卒中。接診醫(yī)生應立即通知神經外科做好手術的準備工作。然后,為患者吸氧、建立人工氣道、對其進行機械通氣。使用乳酸鈉林格氏液對患者進行擴容,必要時為其靜脈推注10~20 ml稀釋后的去甲腎上腺素。當患者的收縮壓>200 mmHg、其舒張壓>110 mmHg時,可酌情為其使用降壓藥進行治療。為了防止患者出現腦疝,應為其靜脈滴注0.25~2g/kg的甘露醇,在30 min內將甘露醇滴注完畢。待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后,將其送至神經外科接受手術治療。在轉運患者的途中如果其病情加重,應將其送回急診科進行急救。
1)觀察這些患者入院至確診的時間、確診至進入專科接受治療的時間。2)統(tǒng)計發(fā)病至接受急救時間不同的患者其接受急救的有效率、殘疾率及死亡率。急救有效的評定標準是: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其生命體征平穩(wěn)。
使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急救后,這些患者入院至確診的時間為16~20 min,其入院至確診的平均時間為(17.2±0.8)min。這些患者確診至進入??平邮苤委煹臅r間為25~32 min,其確診至進入專科接受治療的平均時間為(28.4±0.9)min。與發(fā)病至入院接受急救的時間≥6 h的患者相比,發(fā)病至入院接受急救的時間<6 h的患者其接受急救的有效率較高,其殘疾的發(fā)生率、死亡率均較低(P<0.05)。詳情見表1。
表1 這些急性腦卒中患者接受急救效果的比較[n(%)]
急性腦卒中是一種因腦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導致的急性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出現一次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是此病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此病可分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和急性出血性腦卒中兩種類型。針對不同類型的急性腦卒中患者采取的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臨床上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主要是進行抗凝、保護腦神經、降低顱內壓及溶栓等治療,以盡快恢復其腦內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其腦組織的代謝情況,以防其腦神經細胞出現壞死[4]。臨床上對急性出血性腦卒中患者主要進行抗凝、降血壓、降顱內壓、清除顱內血腫等治療,以防其腦血管再次發(fā)生出血,進而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急性腦卒中患者接受急救的效果與其接受急救時間的早晚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臨床上應及時對此病患者腦卒中的具體類型進行鑒別診斷,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救治,進而改善其預后[5]。研究發(fā)現,在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的最佳時間為其發(fā)病后的6 h內。為急性出血性腦卒中患者清除其顱內血腫的最佳時間為其發(fā)病后的6 h左右。因此,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的6 h內對其進行救治,可使其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當急性腦卒中患者入院后,為其開啟綠色通道,可獲得各個科室的全力配合,進而縮短其進行各項檢查的時間和對其病情進行診斷的時間[6]。對此病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全面評估其病情,可為急救方案的選擇提供指導。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急救的效果較為理想。
[1] 潘靖華.對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進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探討[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4):150-151.
[2] 高帆.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22):139-140.
[3] 王曉芳.急診快捷護理流程在急性腦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6,37(7):1826-1827.
[4] 吳卓華,楊華杰,黃翔,等.腦卒中患者院內急診救治延遲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11):1374-1378.
[5] 劉蕊,楊俊泉,李穎,等.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急救質量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6,19(12):1787-1790.
[6] 丁美祥.阿替普酶在36例急性腦卒中急診溶栓中的救治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