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顯梅
摘要:數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許多人將數學歸類到理科范疇,但實際上,正如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羅素說的那樣,“數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還擁有至高無上的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作為一門優(yōu)美的學科,數學中的美卻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小學生眼中的數學除了嚴謹和真理外,大概很難將數學與美聯系在一起,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適時的滲透美的知識,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中隱藏的美。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研究 美育滲透 引導激發(fā)
不同于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美,數學之美是一種理性、抽象的美。數學在我國的發(fā)展歷史久遠,我國的數學水平一直以來都十分發(fā)達,并且在數學許多方面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由于我國古典文化在歷史上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處于相互碰撞、相互吸收融合的狀態(tài),時至今日,我國對于各類文化都有了詳細的劃分,但是在各個學科中仍然相互滲透著古典哲學元素的美。因此,“美”的因素一直滲透在各個文化領域內,數學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學科之一,亦存在著“美”的因素,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將“美”滲透進教學中,并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中隱藏的美。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中的美
在新課標的背景要求下,我們應當將學生置身于生動形象極具美的數學教學情境中。具體的教學情境可以促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化,并使其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有效地將情景教學滲透進美的因素,引起學生對于美的注意。
教學案例:在開放性問題中對數學的美的思考,根據對稱關系來計算1+2+3+4+5+……98+99+100=?本題中,可以進行錯位相加的辦法,1+99=100;2+98=100;3+97=100……以此類推共有50個100剩余50,所以最終的結果是5050.上述題目,體現了我國古典文化的美,對稱和中庸思想,這是古典智慧的美在數學中的體現。
二、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直觀展示數學中的美
因為數學的美是一種抽象的美、理性的美,因此數學之美往往隱藏在科學真理之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數學知識點與圖形、動畫、視頻音頻等相結合,以PPT的形式使數學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給學生以直觀真切的立體印象,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數學中隱藏的美。
教學案例:在《三角形》部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放映埃及金字塔的視頻短片,講解埃及金字塔之所以可以保存數千年,除了氣候因素的影響外,三角形結構穩(wěn)定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通過這個問題,將學生引導至關于三角形基礎知識的學習中來。三角形即有三條邊,三個角,內角和為180度的多邊形,在生活中尤其是建筑中應用廣泛。例如橋梁建筑中,鋼索與橋面呈現三角形,這樣可以使得橋的結構更加穩(wěn)定。讓學生將課堂中的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理性之美的理解。
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有效的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極大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寬松的教學氛圍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高效民主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使得學生敢于提問質疑,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增強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更加容易發(fā)現數學中隱藏的美。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感,教師積極的對學生予以肯定,支持鼓勵學生回答問題,用細致關懷的眼神以及鼓勵的話語,以人格魅力,鼓勵學生對美的追求,對于數學中美的發(fā)現以及探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學案例:在《簡易方程》的學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習題練習,對于不懂的知識難點干預向老師發(fā)問。例如:求解方程x+25=50中x的值.該方程為簡易方程求解,可以很容易的得出x=50-25=25.在解題過程中,對學生的積極解題行為予以肯定,即使算錯,也應激勵其對數學的興趣。
四、通過小組學習,加深學生對數學中的美的探究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當為學生的團隊合作創(chuàng)造機會,使得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到數學教學實踐當中來,通過團隊合作,實際動手操作,測量、平移等幾何知識的學習,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更加了解數學之美。
教學案例:在《長方體與正方體》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將全班學生進行四人分組,明確分工,規(guī)范職責,測量長為8cm,寬為5cm,高為10cm的長方體表面積和體積?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將長方體展開并進行測量記錄,可以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等于三組全等長方形面積之和,即長寬分別為8cm、5 cm;5cm、10cm,以及長寬分別為8cm、10cm的長方形表面積之和,所以長方體表面積為:2*(5*10+5*8+8*10)=340平方厘米;體積為:5*8*10=400立方厘米。
五、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之美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解決數學難題的動力之源,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數學之美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把握好時機,積極地引導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啟迪學生思維。
六、結語
綜上言之,數學中充滿了理性和古典的美,這需要我們發(fā)揮作為數學教師的職責,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中的美,同時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達到數學教學應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和華.淺談小學教學中美育的滲透[J].新校園理論版,2013,(02).
[2]吳高美.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4,(07).
(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xiāng)市湘東區(qū)湘東鎮(zhèn)甘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