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炳濤 于海成
《書譜》是唐孫過庭著并手書的一篇書法理論專文。其對正草二體書法闡述之精辟見解,廣泛為書法家所接受。致其注釋、譯注、臨寫者甚多。此卷現(xiàn)存墨跡,據(jù)查是孫過庭親書,縱二十七點一厘米,橫八百九十八點二四厘米,乃宗『二王』一派的清麗草書,水平之高可目為唐朝一流水平之作,受歷代書家珍重。前有宋徽宗瘦金書『唐孫過庭書譜序』簽,并有『宣和』聯(lián)珠璽等印。原作曾經(jīng)宋王鞏、王詵,元虞集,明嚴嵩、韓世能,清孫承澤、梁清標、安岐等收藏,后入乾隆內(nèi)府,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除墨跡本外,并有歷代刻本多種傳世。著名的如『太清樓本』是宋徽宗大觀三年(一一〇九年)刻本,此本最好??上е淮鏆埰捻摚缲?,此為海內(nèi)孤本。原墨跡缺三十余字,首開前十七字可補墨跡所缺。有張伯英、羅暖、林志鈞、馬敘倫、齊燕銘等跋,并有『石門吳乃琛忱珍藏』『清凈』等藏印八方,由陳叔通家屬捐贈給國家,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還有薛紹彭刻本。宋以后還有幾種版本,都不精(如吳說刻本、曹驂刻本、文徵明停云館刻本、陳瓛刻本等等)。到了清朝,有天津安岐的『安刻本』較好,稍后的『三希堂本』亦好。日本也有刻本流傳。
《書譜》局部
原文:
余①志學之年②,留心翰墨③,味④鐘、張之余⑤烈⑥,挹⑦羲、獻之前規(guī)⑧,極⑨慮⑩專精⑩,時逾二紀⑩,有乖⑩入木之術⑩,無間⑩臨池⑩之志⑩。
注釋:
①余:我。
②志學之年:指少年時代。《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p>
③翰墨:本指筆墨,此之謂書畫文章。
④味:體味,體會。
⑤余:遺留。
⑥烈:功業(yè)。余烈:猶謂遺留下的功業(yè),功績。
⑦挹:舀,把液體盛出來。
⑧前規(guī):前人的規(guī)矩、規(guī)范、法理。
⑨極:盡,達到頂點。
⑩慮:思考。極慮:竭盡思慮。
⑩精:精神。專精:專心一志,聚精凝神。
⑩紀:古代稱十二年為一紀。
⑩乖:背離,違背。
⑩術:技藝。入木之術:喻書法內(nèi)功深厚,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書祝版。二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⑩間:更替,改變。
⑩臨池:學習書法。
⑩志:志向。
譯文:
我在15歲的時候,便注意書法的學習,體味鐘繇、張芝書作的偉績,吸取秉承羲之、獻之的法則,深入思考、專心鉆研,時光已過去了二十多年,但還是沒有達到入木三分的程度,但還是堅持不懈地臨池習書,這志向一直沒有改變。
解析:
孫過庭概述了自己對書法之祖——所謂四賢“鐘、張、二王”的見解,實際上也是他對書法藝術“文、質(zhì)”的見解,從這段開始轉(zhuǎn)入書法藝術的技巧論述。孫過庭在這里也“自報家門”,說明自己對“鐘、張、二王”的書藝是身體力行的,所以后人說孫過庭書法是二王一家眷屬。
原文: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①雷墜石之奇,鴻②飛獸駭③之姿,鸞舞蛇驚之態(tài),絕④岸頹⑤峰之勢,臨⑥危⑦據(jù)⑧槁⑨之形?;蛑厝舯愧庠疲蜉p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⑩之則山安。纖⑩纖乎似初月之出⑩天崖,落落⑩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⑩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yōu)⑩,心手雙暢⑩,翰⑩不虛⑩動,下必有由⑩。
注釋:
①奔:急走,跑。
②鴻:大雁。
③駭:驚起,散。
④絕:斷。
⑤頹:崩壞,倒塌。
⑥臨:從上向下看,在高處朝向低處。
⑦危:高的,陡的。
⑧據(jù):憑依、倚仗。
⑨槁 :枯干。
⑩崩:倒塌。
⑩導、頓:皆書法用筆之技法。“導”實指執(zhí)筆中的運指筆法。南唐李煜《書述》:“導者,小指引名指過右?!鳖D,書法用筆中的頓筆,在垂直方向往下用筆謂之頓筆。
⑩纖:細小。
⑩出:出現(xiàn),顯露。
⑩落落:豁達,大方。
⑩同:一樣。
⑩優(yōu):美好的,出眾的。
⑩暢:沒有阻礙地,流暢。
⑩翰,羽毛,指筆。
⑩虛:徒然,白白地。
⑩由:原因。
譯文:
看到他們書法變化多端,如懸針垂露的異狀,奔雷墜石的雄奇,鴻飛獸散的殊姿,鸞舞蛇驚的狀態(tài),斷崖頹峰的模樣,臨高地、據(jù)枯木的險形,或者重似云塌,或者輕如蟬翼。引筆前行,仿佛泉水涌動;頓筆一下,如山岳般安穩(wěn)。像新月出現(xiàn)在天涯一樣纖細,如群星分布在天河一般疏落,他們的書法和自然一樣奇妙,不是人工布排能達到的境界。確實智慧和技巧兼有,心和手都暢運無阻。他們不隨便下筆,每一筆都有它的理由。
解析:
本段是孫過庭對書法藝術的神、形、動、靜、字法、章法等有關技巧的傳心之語。書法藝術作為一種宏大博深的藝術形式,在具備本身的高深技巧之外,還包含了很多其他藝術的要素。
原文:
一畫之間,變①起伏于峰②杪③;一點之內(nèi),殊④衄挫⑤于毫芒⑥。況⑦云積其點畫,乃成其字。曾⑧不傍⑨窺⑩尺牘,俯⑩習寸陰,引班超以為辭⑩,援項籍而自滿⑩。任⑩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⑩擬⑩效⑩之方⑩,手迷⑩揮⑩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注釋:
①變:改變。
②峰:峰或謂鋒,指筆尖。
③杪:樹枝的細梢。峰杪猶謂變化之微妙原自筆尖之變。
④殊:不同。
⑤衄挫:指書法用筆中的衄鋒和挫鋒,均為運筆之法。衄鋒乃筆往下行至末端逆筆上收。挫鋒亦作挫筆,即在運筆時突然停止以改變方向,一般出現(xiàn)在轉(zhuǎn)角或鉤處。
⑥芒:某些禾本科植物種子殼上的細刺。
⑦況:何況。
⑧曾:嘗,表示從前經(jīng)歷過。
⑨傍:臨近。
⑩窺: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
⑩俯:向下,低頭,與“仰”相對。
⑩引班超以為辭:是說人們借用班超的故事為自己不善書找借口。班超(32—102),字仲升,扶風安陵人,班彪子,班固弟。明帝時除蘭臺命史,后坐事免官。永平十六年隨竇固出擊匈奴,出使西域。永元二年任西域都護,后封定遠侯。班超于永平五年與母隨兄至洛陽時,家貧,曾經(jīng)受雇于人,以作書供養(yǎng)母親,久之生厭,乃投筆從戎?!逗鬂h書·班超傳》:“超嘗輟業(yè)投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⑩援項籍而自滿:猶言不肯學書或書法不佳者,援引項籍不肯學寫字的故事來聊以自慰,自我滿足。項籍(前232—前202),字羽,下相人。據(jù)《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耳?!?/p>
⑩任:由著,聽憑。
⑩昏: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覺。
⑩擬:仿照。
⑩效:摹仿。
⑩方:辦法,做法,技巧。
⑩迷: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別、判斷的能力。
⑩揮:舞動,搖擺。
譯文:
在一畫之中,有起伏的變化;在一點之內(nèi),有頓挫的不同。進一步說,一個字由點畫組成。如不深研書法,抓住時間提筆俯身練習,而以班超投筆從戎為借口,以項籍不肯學書而自滿,隨筆蘸墨而成字,心里不明白臨摹的方法,手下不知道運筆的道理,想寫出妍美的字,不是很荒謬嗎?
解析:
承上文,孫過庭在這一小段里批評了那些不下功夫、不通筆法的人,隨便以自己的胡亂涂寫為書法?!鞍Q尺牘,俯習寸陰”是學習書法的基本功的正確態(tài)度。尺牘是最常用的文字,寸陰是每有時間。從中我們可以悟出,學習書法應在日用中從一點一畫注意,并需要長時間積累才能出成績,進而心明手嫻。另外,孫過庭批評“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可見這種現(xiàn)象自古有之?,F(xiàn)在有些人,不講傳統(tǒng),無論出處,動輒“獨創(chuàng)”“革新”,其實是很荒謬的。當然,那些難成班超、項羽之大業(yè)的人,能用這二位的典故自我解嘲,更不待論矣。
原文:
然君子立身,務①修②其本③。揚雄④謂“詩賦小道,壯⑤夫不為”,況復溺⑥思毫厘、淪⑦精翰墨者也!夫潛⑧神對弈⑨,猶標⑩坐隱⑩之名;樂⑩志垂綸⑩,尚體⑩行藏⑩之趣。
注釋:
①務:必須,一定。
②修:學問、品行方面的學習、鍛煉和培養(yǎng)。
③本: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
④揚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以文章名世,成帝時召對承明庭,奏《甘泉》《校獵》《長楊》等賦。除為郎,給事黃門,后仕王莽,為大夫,又著《太玄》《法言》《方言》等。后人輯有《揚子云集》,揚雄嘗謂其少作。《法言》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矶骸畨逊虿粸橐??!?/p>
⑤壯:大,有力,強盛。
⑥溺:沉湎,無節(jié)制。
⑦淪:沉沒,降落。
⑧潛:隱在水面下活動,此處指專注。
⑨對弈:下棋。宋周密《云煙過眼錄》:“古畫二,一作五丁開山,一作帝仙對弈?!?/p>
⑩標:顯揚。
⑩坐隱:下圍棋的別稱,宋黃庭堅《弈棋》:“坐隱不知巖穴樂,手談勝與俗人言。”
⑩樂:對某事甘心情愿。
⑩垂綸:垂釣。三國魏嵇康《兄秀才穆入軍贈詩》:“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睋?jù)傳姜太公未仕之時垂釣渭水,后以“垂綸”喻隱居。
⑩體:親身經(jīng)驗、領悟。
⑩行藏:猶言進與退,語出《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p>
譯文:
然而,君子處世,一定要修煉基本的技能。揚雄說:“詩賦是小道,大丈夫不吟詩作賦?!焙螞r沉溺于思考用筆,在書法里浪費精力呢!集中精神下棋,還有“坐隱”的美名;醉心于釣魚,也體驗著“行藏”的情趣。
解析:
為了從書法的意義上講清楚,孫過庭先自設問,為下面肯定書法的“功定禮樂,妙擬神仙”張本。其中“君子立身,務修其本”一句話已經(jīng)埋下伏筆。因為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推重文字的作用時說:“蓋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端道生?!痹S氏的本端道生是來源于《論語》“君子立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孫過庭雖設問而優(yōu)先拈此句也。
原文:
詎①若功定②禮樂,妙擬神仙,猶挺③埴④之罔窮⑤,與工爐而并運。好異尚奇之士,玩⑥體勢之多方;窮微測妙之夫,得推移之奧⑦賾⑧。著述者假⑨其糟⑩粕⑩,藻⑩鑒⑩者挹其菁⑩華⑩,固義理⑩之會歸⑩,信賢達⑩之兼善者矣。存精寓⑩賞,豈徒⑩然歟!
注釋:
①詎:表反問,相當于“豈”“難道”。
②定:使安定。
③挺:亦作“埏”,用水和土。
④埴:黏土。埏埴,和泥制作陶器?!独献印罚骸佰镗詾槠?,當其無,有器之用?!焙由瞎ⅲ骸佰?,和也;埴土也。謂和土以為器也?!?/p>
⑤罔窮:“罔”猶謂無,沒有?!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初并天下,往不賓服?!保ㄙe服:服從)。“窮”指窮盡,完結(jié)。柳宗元《非國語·三川震》:“陰陽之無窮?!保柏韪F”猶言變化之無窮。
⑥玩:觀賞。
⑦奧:深奧。
⑧賾:深奧,玄妙。奧賾:《周易·系辭上》:“探賾索隱”?!疤劫憽敝妇⒌囊馓N?!杜f唐書·方伎傳·一行》:“崇大驚,因與一行談其奧賾,甚嗟優(yōu)之?!?/p>
⑨假:借。
⑩糟:做酒剩下的渣子。
⑩粕:米渣滓。
⑩藻:指華麗的文彩、文辭。
⑩鑒:觀察,審察。藻鑒:品藻和鑒別。唐劉禹錫《上門下武相公啟》:“藻鑒之下,難逃陋容?!薄?/p>
⑩菁:華采。
⑩華:精英。菁華:精華也?!渡袝髠鳌罚骸拜既A已竭,褰賞去之?!?/p>
⑩義理:合乎一定倫理道德的行為規(guī)則,猶謂道理。蘇軾《與章子厚書》:“追思所犯,真無義理?!?/p>
⑩歸:合并,或集中于一類,或集中于一地。
⑩賢達:賢明通達,有才德有聲望的人。漢王充《論衡·效力》:“文儒非必諸生也,賢達用文則是矣?!?/p>
⑩寓:寄托。存精寓賞:把最好的見解存錄下來,讓有識之士來鑒賞。
⑩徒:白白地。
譯文:
何況書法有定禮樂安民生的功績,如神仙一樣妙不可言,像陶匠運用黏土,制作無窮的器皿,似金工運用爐錘,鑄出無盡的器物。喜歡奇異的人,觀賞書法的各種形態(tài);喜歡探究精微的人,探索書法演變的奧秘。著書立論的人,采用不是最重要的東西,而精于鑒賞的,真正吸取它的精華。書法也是義理的集中表現(xiàn),賢達的人兼擅其長。存錄精華,供人鑒賞,這樣的作用怎么是白費功夫呢?
解析:
文字的使用和書法的欣賞是兩件事。但是書法是以文字為描寫對象,也就是美化文字的藝術,所以談書法又離不開文字。一般使用文字的人只知點畫不錯,清楚可識,實際上只解決了一個“質(zhì)”字,如果能“質(zhì)”而“文”——美化那些正確的文字,“存精寓賞”人皆得而為之,有利于教化、人心修養(yǎng)那可真是妙擬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