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的高考錄取通知書一般通過快遞送到學生的手中,而古代有專門的政府官員通知。古人科舉應(yīng)試及第之后,縣州府都會派遣特定人員前去通知報喜,這樣的報喜在古人眼里稱為捷報。所以可以這樣說,捷報就是古人現(xiàn)代版的高考錄取通知書。
古人參加科考可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他牽扯到整個家族甚至整個村莊。據(jù)說古代參加科舉應(yīng)試,中秀才、舉人或者進士及第希望比較大的人家都會在煎熬中苦苦等待著喜報的到來。也有比較聰明的人專門等候在門口,一旦報喜的人到了,就前去向這家人報喜,碰到富裕的人家能得到點碎銀花花,稍微窮點的人家也能沾上點酒喝。這樣的等待在古代稱之為候榜。這些場面在《儒林外史》里有過詳細的描述。
從鄉(xiāng)試到會試,再到殿試,每個級別的考試都有捷報,只要你合格了被錄取了,就有人來專門為你報喜。捷報的格式大都比較簡單,除了寫有應(yīng)試考取功名者的名字以及考試的名次,此外就是某某縣府的名稱了。
官報廳在學士府的正南面,兩邊的木板墻上就貼滿了當時的捷報,有中舉人的捷報,有中得頭等狀元的,也有中進士第四名的捷報。這些捷報上端印有一條欲飛的騰龍,下面是云山霧海,捷報正中央寫有某某年高中鄉(xiāng)試或者殿試第幾名。捷報的樣式因朝代的不同而略有異同,但總體而言是差不多的。
古人收到捷報之后,一般要把它張貼在廳堂里最顯眼的位置,一來可以光宗耀祖,二來可以讓來訪的客人一眼就能目睹到,如同現(xiàn)在的獎狀一般。從這個細小的細節(jié)同樣可以看出古人如何重視科舉考試,科舉幾乎成了古代讀書人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