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緒元 冷鵬 張永濤
導讀:從產地環(huán)境管控、種子質量管控、播種期管控、土壤改良與肥水管控、病蟲害生態(tài)管控、采收與貯運管控、品質信譽管控等方面介紹了果菜類蔬菜冬春設施栽培品質管控技術規(guī)程,并在生產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
黃瓜田間使用粘蟲板
熊蜂為番茄授粉
當前城鄉(xiāng)居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人把對蔬菜需求的目光聚焦在安全優(yōu)質的蔬菜產品上,安全優(yōu)質蔬菜呈現(xiàn)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fā)展空間。為此,我們開展了以瓜類、茄果類為主的蔬菜品質管控模式、關鍵技術集成研究,提出了果菜類蔬菜的安全品質+風味品質+外觀品質的“有機(綠色)+”品質概念,建立了果菜類蔬菜品質管控模式,制定了果菜類蔬菜冬春設施栽培品質管控技術規(guī)程,并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
①土壤環(huán)境質量 應符合GB 15618-1995中二級標準的規(guī)定。
②農田灌溉用水水質 應符合GB 5084的規(guī)定。
③環(huán)境空氣質量 應符合GB 3095-2012中二級標準的規(guī)定。
④產地選擇 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肥力較高的砂壤土種植。
選擇適應性廣、耐低溫弱光、抗病性強、商品性好、非轉基因的蔬菜品種。
采購的種子應符合國家標準,并具有檢疫合格證或相關證明。瓜類蔬菜種子應符合GB 16715.1規(guī)定,茄果類應符合GB 16715.3規(guī)定。
根據蔬菜作物種類、設施條件和上市時間,合理確定播種期和輪作方案。果菜類蔬菜主要分為秋冬茬、越冬茬、冬春茬3個茬口。
增施生物有機肥,推廣EM有機肥及有機基質配方(杏鮑菇菌渣∶兔糞∶土壤=2∶1∶1,骨粉 100 kg/667 m2,蓖麻粕 150 kg/667 m2)。 采用內置式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進行生產發(fā)酵。
采用肥水一體化技術。利用管道灌溉系統(tǒng),將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時進行灌溉與施肥,適時、適量地滿足農作物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需求,實現(xiàn)水肥同步管理和水肥高效利用。
綜合應用各種農業(yè)措施、生物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而有利于害蟲天敵繁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達到控制病蟲害發(fā)生的目的。
①使用無病種苗 建立無病留種田,通過帶病種子消毒處理、脫毒種苗等途徑獲得無病種苗。
總之,翻轉課堂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為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教學提供新的教學思路,改善教學觀念,充實教學內容,重新構建教學流程。為新時代住院醫(yī)師的優(yōu)質培訓提供更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②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通過輪作、間作套種、合理的作物布局等措施控制作物病害生長。
③加強田間管理 通過水分調節(jié)、合理施肥以及清潔田園等措施減少病蟲害發(fā)生。設施蔬菜地面覆蓋黑色地膜,室外覆蓋防蟲網。采用夏季高溫悶棚防治根結線蟲病,冬季硫磺悶棚防治白粉病等。
①利用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 在單株蟲量為 0.5~1.0頭時開始放蜂,667 m2放蜂 10 000頭,隔10天再釋放一次,連續(xù)釋放5次。設施內溫度白天控制在20~35℃,夜間控制在15℃以上。
②利用七星瓢蟲防治蚜蟲 當單株蚜蟲量達到30個左右時,每667 m2掛卵卡300~350個。
①熊蜂授粉 蜂箱要輕拿輕放,置于涼爽處,離地面50 cm。番茄盛花期,每667 m2放30~35只熊蜂,可使用2個月。授粉期間,用防蟲網封上溫室頂部通風窗口,盡量避免使用化學農藥,防止溫度過高,室內溫度高于8℃時,熊蜂即可出巢采集授粉。
②授粉器授粉 茄果類蔬菜開花期通過對花穗進行振蕩處理,迫使花粉散出而完成授粉。
用除蟲堿(藜蘆堿、苦參堿)、Bt、寧南霉素、多抗霉素、瀏陽霉素、木霉菌、3%氨基寡糖素水劑、10%噻唑磷顆粒劑等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
②產地短期存放 產地存放時間不宜超過4 h。宜在溫度12~13℃、相對濕度95%左右的條件下存放。
③運輸 普通車運輸,注意防凍、防曬、保濕和通風。提倡冷鏈物流,長途運輸及短途運輸等物流環(huán)節(jié)主要涉及鐵路冷藏車、冷藏汽車、冷藏船、冷藏集裝箱等低溫運輸工具,應具有良好的性能,在保持規(guī)定低溫的同時,更要保持穩(wěn)定的溫度。夏天應采用冷藏車運輸,冷藏車溫度11~13℃,濕度90%~95%。
按照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并申請、獲得相關認證。
①在田間安裝監(jiān)控探頭,并連接互聯(lián)網,可隨時隨地觀察田間狀況。
②建立投入品購進和使用、田間管理、收獲、加工包裝、貯藏運輸、質量檢測、銷售、客戶反饋等記錄。
③建立可追溯編碼 在每個蔬菜最小包裝上標注唯一的編碼,實現(xiàn)消費者從生產、收獲到運輸、銷售,直到消費終端的全程可追溯。
①質量檢測 a.按照GB/T 8855規(guī)定進行抽樣質量檢測。
b.污染物限量應符合GB 2762的有關規(guī)定,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應符合GB 2763的有關規(guī)定。
c.對質量檢測合格蔬菜簽發(fā)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與蔬菜同行。
②分級 一般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3個等級。a.特級。應具有其品種特有的形狀和色澤,不存在會影響產品特有的質地、風味的內部缺陷,大小粗細長短一致,包裝內產品排列整齊,允許各分級項目的總誤差不超過5%。
b.一級。質量要求大致與特級相似,允許個別產品在形狀和色澤上稍有缺陷,并允許存在較小的以致影響外觀和耐貯藏性的外部缺陷,允許總誤差為10%。
c.二級。質量略低于一級,可以有某些外表或內部缺點,該級產品只適于就地銷售或短距離運輸。
③包裝 應符合NT/Y 1655的規(guī)定。配送小包裝可采用托盤加透明薄膜或塑料袋包裝,也可整齊碼放。提倡采用保鮮膜進行包裝。
④標注品牌 應在每個小包裝上標注基地或企業(yè)的品牌,同時標明品名、產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名稱、生產日期等。
采用會員制營銷、專賣店、網絡電商營銷等直銷方式進入中高端市場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