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家族的歷史對于每個學習歷史的學者都非常有意義,一方面,家史不僅與歷史緊密相連,另一方面作為家族中的一員,我們有義務去完成這一使命。
關鍵詞:家史;劉家山;劉氏家族;族譜
作者簡介:劉盼(1995-),女,漢族,四川省南充市人,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中國史專業(yè)在讀歷史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
[中圖分類號]:K82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2--01
增廣有云,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人類歷史長河就是由許多故事編織而成,就社會的每一個體而言,可以說是“一人一故事”。這些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構成了個人歷史小溪的朵朵浪花。講故事、聽故事的過程,本身就在書寫精彩的故事。時過境遷,有些故事又能隨著當事人的漸漸老去而永遠消失,作為聽故事的我們,沒理由不將那些故事記錄下來,薪火相傳,成為一個寫故事并傳承故事精神的人。這次寫故事的人是我,而講故事的人是我的爺爺。我們都是“劉”氏家族的一員?!皠ⅰ边@一姓氏在百家姓中位列第四,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姓氏,而在我家鄉(xiāng),形成了以這個姓氏的“劉”氏家族。我的家鄉(xiāng)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長坪鎮(zhèn),地處三縣交界,我的祖輩們都居住在長坪鎮(zhèn)三邑村的一個山上,而我的祖先世世代代靠農(nóng)業(yè)維持生計,我爺爺生于1945年,今年已經(jīng)72歲高齡了,講起以前我們祖先的事,他便滔滔不絕,可以感覺到爺爺作為劉氏家族中的一員強烈的家族自豪感。在短短的兩個半小時的采訪中,讓我不得不感嘆我們家族的歷史多么豐富,多么有趣。
一、家族的緣起
從爺爺?shù)目谑鲋校伊私獾皆谇蹇滴跄觊g,由于受戰(zhàn)爭的影響,蜀人銳減,朝廷迫于現(xiàn)狀,決定遷湖廣之人口用于填補四川。我們的祖先從陜西南部遷移到四川省南部縣長坪鎮(zhèn)上,繁衍生息。而爺爺只依稀記得祖先在遷移前定居在陜西省麻城縣孝感鄉(xiāng)唐兒街。遷移到四川之后這批移民又被分為幾批,其中劉姓的幾兄弟在土門鎮(zhèn)這個地方開始分業(yè),幾個兄弟中叫劉桂的人,因為很窮,無奈遠離本族人,搬到了真武觀這座道觀所在的山上定居。而劉桂當時被稱為“搬家子”。真武觀這所道觀遠在清朝之時就已經(jīng)存在,至今香火都很旺盛。劉桂帶領的部分人就是最早在這座山上居住的人。因居住在此劉姓的人越來越多,所以這座山就被命名為劉家山。而除了劉桂的其他幾個兄弟就帶著剩下的幾批劉氏家族的人就定居在了土門鎮(zhèn)尼龍廟那邊的山溝里,這個山溝久而久之就被人們叫做劉家溝。而我們劉家山與土門劉家溝的關系是從屬關系,劉家山的劉氏族群是土門劉家溝的劉氏家族的一個分支。劉家溝這里修筑了劉氏家族的主祠堂,劉氏這個龐大的家族就這樣延續(xù)下來。
二、家族的族譜
從爺爺那里了解到,我們劉氏家族有族譜,而且一個族有專門負責編寫族譜的人,土門鎮(zhèn)劉家溝有本族譜,我們劉家山也有本族譜,以前在曾祖父住的大四合院里還設有祠堂,專門供奉先人和族譜,土門鎮(zhèn)劉家溝也設有祠堂。族譜上主要記載了本族人各代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同時規(guī)定每一代人名字中的第二個字必須是族譜上規(guī)定的每一代的專有的一個字,按照族譜上規(guī)定的順序延續(xù)下去,族譜上記載的共有四十個字,分別代表四十代,同時還規(guī)定,這四十代人名字輪完之后,叫做“四十輩還祖”。爺爺還依稀記得他的祖輩們這一分支每一代的名字,我們劉家山最早的祖先就是劉桂,他代表的是第一代“少”字輩,到了我爺爺這一代,他們是“正”字輩,我這一代為“光”字代。在土門鎮(zhèn)的劉家溝也是按照這樣的規(guī)定編寫族譜,按照祖先們定下的規(guī)矩改名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到我們這一代,就沒有按照族譜的規(guī)定改名字。而據(jù)說在劉家溝,這樣改名字的規(guī)矩仍然保留著。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以務農(nóng)為主業(yè),但是到了我父親這一代,大多數(shù)的人們選擇了去外地打工,劉家山就逐漸只剩下老人還在山上居住,而我們的族譜也就不知在何時消失了。
三、族規(guī)與本族的活動
爺爺對我講到,我們劉家以忠厚傳家,注重“忠厚”這兩字。以前在老祠堂講究家族規(guī)矩,每次開大會,本族的長老都會先講講本族的規(guī)矩,比如說,要孝順老人,要尊老愛幼,要團結等等。爺爺還告訴我,以前如果本族的人犯了規(guī)矩,就會被弄到祠堂打屁股。
對于我們劉氏家族每年特有的活動,那就是三月三日的“清明會”,爺爺每年都會去參加。清明會的舉辦地點為土門鎮(zhèn)劉家溝的大祠堂,清明會上有一句很有名的俗語,叫做“清明會上無外人”。就是指來參加清明會的都是姓“劉”的本族人。開會主要目的就是要團結本族人,同時聯(lián)絡一下感情。開會前先由本族選出來的長老們講一講家族規(guī)矩,講完規(guī)矩之后就是表揚一下本年內(nèi)我們劉氏家族走出來的優(yōu)秀的人們和本年內(nèi)所取得的成果。之后就是自由組織發(fā)言,爺爺他們每年都會捐錢給族里,這筆錢主要用于鞏固本族,用于活動的開銷。會后大家就會一起吃頓飯,互相嘮家常。這個活動從祖先定居在四川之后就有了,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對于鞏固家族團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聽爺爺講家族的歷史,既有如說家珍之酣暢淋漓,又有穿越歷史時空之生動戰(zhàn)線;既有便于口耳相傳之樸實無華,又有富含人生哲理之入木三分。采訪結束后,我走在家鄉(xiāng)的田埂上,沿路的風景讓人有種發(fā)璞歸真、重回小時候的感覺,山清水秀、郁郁蔥蔥,空氣還是那樣的清新,天空還是那樣的藍,可是卻再也沒有以前那樣熱鬧的景象了。幾處被遺棄的瓦房與新修的磚房形成鮮明的對比,驚醒了我回到現(xiàn)實中。時代在改變,歷史的年輪不斷向前行進。記錄這段家族的歷史,是我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