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藝術實驗小學(315200)
【課前思考】學生在一年級就接觸過集合思想,如利用維恩圖表示集合、集合元素間的一一對應及分類的思想方法。本課教學主要通過重疊問題介紹用維恩圖表示集合及其運算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運算(并集、交集),學習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體會集合思想,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數(shù)形結合,理解基本的集合含義。
【教學實踐】
師(出示甲文具盒中的鉛筆、水筆、直尺、橡皮、筆芯、圓規(guī)共6種物品):這是老師帶來的一盒文具。還有另一個乙文具盒,里面有5種文具,猜猜看,兩個文具盒中共有幾種文具?(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1、10、9、8、7、6;教師展示乙文具盒中的文具:鉛筆、橡皮、卷筆刀、彩筆、剪刀)
列表呈現(xiàn)兩個文具盒中的文具種類:
甲 鉛筆 水筆 直尺 橡皮 筆芯 圓規(guī) 6種乙 卷筆刀 橡皮 蠟筆 鉛筆 剪刀 5種
共有( )種文具。
師:現(xiàn)在能給出準確結果了嗎?
師:從表格中能清楚地知道了兩個文具盒的文具,為什么我們還是不能迅速得到結果呢?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總結):因為文具有重復的部分,還得數(shù)一數(shù)。能不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這兩個文具盒內的文具,讓人清楚、迅速地看出結果。
【設計意圖:基于學生實際選取學習材料,從具體表象出發(fā),在猜測中引發(fā)認知“沖突”,使學生初步感知重疊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自主嘗試有效的表達方式?!?/p>
師(展示學生作品):同學們表達的方式很多,確實能讓人更容易看清楚結果。老師發(fā)現(xiàn)這里有一種方法很特殊,想不想看它的形成過程?
課件播放維恩圖的形成過程(動態(tài)演示圖1到圖2形成交集的過程):
圖1 圖2
師:你能看懂圖2嗎?
師:圖中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中間部分表示什么?為什么?
師:剛才同學們研究的這幅圖,最早是英國數(shù)學家維恩發(fā)明的,所以被命名為維恩圖。通過維恩圖,我們不僅能清楚得看出總數(shù),而且各部分的數(shù)量也很清楚。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利用多媒體課件配合學生的匯報動態(tài)演示將兩個集合圈合并的過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復出現(xiàn)的”,體會集合元素的互異性,以及“集合元素的順序可以不同”,體會集合元素的無序性。學生通過說一說圖中每一部分的含義,尤其是“甲乙共有的”和“甲乙文具種類總數(shù)”,體會交集和并集的含義?!?/p>
師:借助維恩圖,我們知道共有9種文具,能列式解決共有幾種文具這個問題嗎?
(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在課件上把元素名稱抽象為數(shù)量,如圖3、圖4)
圖3 圖4
師:回到剛開始遇到的問題。現(xiàn)在你覺得哪個算式更合適?為什么?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算式:6+5-2=9)
師:你覺得解決這個問題,得到哪些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利用課件突出甲6種、乙5種以及重復部分的2種;優(yōu)化算法,再次強調每一步運算所表達的含義)
師:其實維恩圖與我們之前所接觸過的線段圖、統(tǒng)計圖一樣,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當我們理解了圖的含義之后,列式解決就更方便了。
【設計意圖:通過數(shù)形結合讓學生體會每個數(shù)量、每個算式所表示的含義,在理解各集合元素的含義的基礎上突出“6+5-2”的基本方法,加深學生對兩個集合間進行運算的感受。】
基礎練習、鞏固方法:完成課本P105“做一做”的第二題(略)。
師:你看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問題1要我們求什么?
引導重點:(1)重復部分的人是怎么找出來的?(2)解決問題后,說一說你是怎么列式的,每一步運算的含義是什么?
【設計意圖:以本題作為基礎練習,主要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有助于學生在描述、分析、理解問題的過程中,體會集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二是“語文之星”與“數(shù)學之星”兩個集合的基數(shù)比較大,在尋找兩部分的相同元素時容易激發(fā)學生去選擇更加有效的方式(如連線、畫圈等),使得學生能再次體會并集元素的產(chǎn)生過程。】
1.揭題:今天我們研究了一類有重疊現(xiàn)象的問題,我們稱它為集合。
師:課一開始我們一起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甲文具盒中有6種文具,乙文具盒中有5種文具,由于其中有2種文具重復了,所以總共是9種文具。(教師邊說邊畫(如圖5))
2.設疑:假設甲文具盒還是6種文具,乙文具盒還是5種文具,但文具種類你可以自由選擇,那么有沒有可能出現(xiàn)我們上課之初猜測的這些情況呢?
問:有沒有可能出現(xiàn)比11種更多的情況?為什么?最多有11種,最少有幾種?你能畫出圖來嗎?
課件展示全部情況(如圖6)。
圖5
圖6
【設計意圖:通過文具盒中文具可能數(shù)量的學習素材,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對集合有全面的了解,從而深化了概念的內涵,拓展了知識的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