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蘭, 蘇云杉, 向述天
圖1 胸部CT肺窗示雙肺多發(fā)磨玻璃樣影,雙下肺膨脹不全。圖2 胸部縱膈窗示雙側胸腔中等量積液。 圖3 中腹部CT示腹膜增厚。 圖4 下腹部盆腔CT示腹膜增厚,腸系膜水腫。
病例資料患者,男,22歲,因服相思豆約10余顆后出現腹絞痛、嘔吐、血便、手腳抽動,無意識障礙、雙眼凝視、口吐白沫、牙關緊閉、大小便失禁等,遂來我院急診ICU就診。入院搶救后會診,診斷為①相思豆中毒;②抑郁癥?;颊哂?月19行急診CT平掃檢查,檢查部位為胸部及全腹,檢查結果為陰性。4月22號行第二次CT胸部及全腹平掃,發(fā)現雙肺上葉、左肺下葉多發(fā)磨玻璃影,小葉間隔增厚,考慮間質性肺炎;雙側胸腔大量積液,雙肺下葉膨脹不全(圖1);腹膜增厚,腸系膜渾濁(圖2)。綜上考慮腸系膜脂膜炎(圖3)及腹膜炎(圖4)。
討論相思豆為豆科攀緣藤本植物,又名相思子、愛情豆等。其葉、根、種子均含毒,以種子最毒。相思豆種子中含相思子毒蛋白,其含量約占種子重量的2.8%~3.0%, 并含相思子堿、海巴佛林、葫蘆巴堿及相思子酸等。相思子毒蛋白是一種劇毒性高分子蛋白毒素,成年人攝入致死劑量為5.0~7.0g/kg,已被列為潛在的重要毒素戰(zhàn)劑和生物恐怖病原之一[1]。這種蛋白毒素即使非常低濃度也可使紅細胞發(fā)生凝集和溶血反應,對黏膜有強烈刺激性,對其他細胞也具有細胞毒性作用。相思豆因有劇毒,一旦誤食(嚼碎2~3粒咽食),輕者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瀉、腸絞痛等癥狀,重者數日后可出現溶血、呼吸困難、發(fā)紺、脈搏細弱、心跳乏力等,甚者可因昏迷、呼吸循環(huán)衰竭、腎功能衰竭而死亡[2]。
相思豆中毒案例報道罕見,影像學改變國內未有報道?;颊呦狄钟舭Y患者,在家屬未察覺的情況下腹食相思豆10余顆,因病情發(fā)展迅速來院就診。入院時CT平掃檢查未有陽性發(fā)現,1周后復查CT發(fā)現胸部及腹部影像學改變,可見相思豆中毒病情發(fā)展極為迅速。
CT平掃患者雙肺上葉、左肺下葉多發(fā)磨玻璃影,小葉間隔增厚,雙側胸腔中等量積液。急性相思豆中毒后全身毛細血管滲漏明顯,肺內為磨玻璃樣改變,且肺邊緣磨玻璃影較肺門區(qū)輕,分析后認為,肺門區(qū)血管較肺邊緣區(qū)多,而相思豆中毒的主要機理為劇毒性高分子蛋白毒素使得紅細胞胞發(fā)生凝集和溶血反應,對黏膜有強烈刺激性,對其他細胞也具有細胞毒性作用,血管內的凝集和溶血反應使得血管內滲透壓發(fā)生改變[2],繼而出現滲出等改變,在肺內表現為磨玻璃影及胸腔積液,在腹部則為腸系膜血管周圍及腹膜的滲出性改變,CT腹部平掃發(fā)現腹膜增厚,腸系膜渾濁。
相思豆中毒發(fā)病率極為罕見,多為誤食。若入院時已知為相思豆中毒,則在CT平掃上描述病變范圍以及跟蹤隨訪,觀察滲出的改變及吸收等情況具有一定的價值。若入院前患者昏迷無法得知中毒的來源,根據影像表現肺內及腹部的血管旁的滲出表現也要高度懷疑相思豆中毒,臨床再根據血象檢查發(fā)現紅細胞的凝集及溶血反應基本可以得出診斷意見,對指導接下來的治療也是大有裨益的。綜上,CT平掃相思豆中毒肺內及腹部主要表現為肺內的磨玻璃樣滲出改變、胸腔積液、腹部的腸系膜渾濁及腹膜增厚。
參考文獻:
[1] 王利春,王景林.相思豆毒素研究及應用[J].生物技術通訊,2004,15(2):186.
[2] 褚玲玲,伍芬淑.1例相思豆中毒的救治體會[J].重慶醫(yī)學,2008,37(22):2546.